(一) GlusterFS相关概念:
GlusterFS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文件 系统,同时也是Scale-Out存储解决方案Gluster的核心,在存储数据方面有强大的横向扩展能力。GlusterFS主要由存储服务器、 客户端及NFS/Samba存储网关(可选组件)组成。GlusterFS架构中最大的设计特点是没有元数据服务器组件,也就是说没有主/从服务器之分,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是主服务器。
- Gluster相关考文档如下(我下面的配置是基于本地yum配置的,若需要搭建最新版本,直接按照下面的文档链接进行配置) :
Gluster官网,基于centos7/Redhat安装Gluster官方文档 - GlusterF S相关术语:
3)GlusterFS的卷类型:
在以上几种卷类型中,有些可能无法理解透彻,但是没关系,在生产环境中,大多数公司考虑到磁盘的利用率,会使用RAID5,或者RAID 10,关于RAID 5卷的配置可以参考: GlusterFS Dispersed Volume(纠错卷)总结。
4)下面介绍GlusterFS一些卷类型的特点(不包括RAID5):
1、分布式卷(类似Windows中的跨区卷):
分布式卷是GlusterFS的默认卷,在创建卷时,默认选项是创建分布式卷。在该模式下,并没有对文件进行分块处理,文件直接存储在某个server节点上。
2、条带卷(类似Windows中的带区卷,也称为RAID 0):
stripe模式相当于RAID 0,在该模式下,根据偏移量将文件分成N块(N个条带节点),轮询地存储在每个Brick Server节点。节点把每个数据块都作为普通文件存入本地文件系统,通过扩展属性记录总块数和每块的序号。在配置时指定条带数必须等于卷中Brick 所包含的存储服务器数,在存储大文件时,性能尤为突出,但是不具备冗余性。
4、分布式复制卷(也称为RAID 10):
分布式复制卷兼顾分布式卷和复制卷的功能,主要用于需要冗余的情况下。
(二)GlusterFS各种卷类型的部署及客户端挂载使用:
我这里的环境如下:
服务器相关信息:
磁盘相关信息:
一、部署前准备:
1、在所有节点执行以下操作:根据上表中添加磁盘,通过fdisk命令进行分区,mkfs格式化,创建相应的挂载目录,并将格式化的磁盘挂载到相应的目录中,最后修改/etc/fstab配置文件,使其永久挂载,具体配置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博文:centos 7.3创建、挂载及卸载(包括自动挂载)文件系统。(我这里主要目的是做个相关笔记,所以磁盘大小不以实际环境为准,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环境进行磁盘分区)
2、自己配置防火墙和selinux,我这里为了方便,直接关闭了。
3、下载我提供的本地yum仓库,并上传至各个节点服务器。
二、开始部署:
1、node1配置如下:
2、node2配置如下:
至此,node2配置完成了,node3、node4重复node2的配置即可,我这就不写了,请自行配置。
3、添加节点(接下来的所有配置,在任意一台节点上执行即可,我这里在node1上执行):
4、创建各种类型的卷
(1)创建分布式卷:
(2)创建条带卷:
(3)创建复制卷:
(4)创建分布式条带卷:
(5)创建分布式复制卷:
OK,现在所涉及到的卷已经创建完成,可以在客户端上挂载使用了:
5、部署Gluster客户端:
(1)部署安装:
(2)挂载Gluster文件系统:
(3)修改fstab配置文件,以便实现开机自动挂载:
设置自动挂载时,必须当前已经手动挂载了相关目录,才可以实现自动挂载,虽然在手动挂载时,指定哪个节点都可以,但建议在写入/etc/fstab时,当前挂载时指定的哪个节点,就写哪个节点。
(三)GlusterFS维护命令:
来源:CSDN
作者:看清所苡看轻
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907813/article/details/102367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