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Array高级API
回顾
两种创建数组的方式?
length 获取数组的长度(元素个数)
sort()
按升序排列数组项——即最小的值位于最前面,最大的值排在最后面。
var arr2 = [7,6,15,4,13,2,1];
console.log(arr);
console.log(arr.sort());
存在问题?
只能通过第一位排列。解决问题办法:通过回掉函数进行规则设置。
a-b升序
b-a降序
内部运用了冒泡排序
slice()
用法
返回从原数组中指定开始下标到结束下标之间的项组成的新数组。
slice()方法可以接受一或两个参数,即要返回项的起始和结束位置。
在只有一个参数的情况下, slice()方法返回从该参数指定位置开始到当前数组末尾的所有项。
如果有两个参数,该方法返回起始和结束位置之间的项——但不包括结束位置的项。
var arr = [1,3,5,7,9,11];
var arrCopy = arr.slice(1);
var arrCopy2 = arr.slice(1,4);
var arrCopy3 = arr.slice(1,-2);
var arrCopy4 = arr.slice(-4,-1);
console.log(arr); //[1, 3, 5, 7, 9, 11](原数组没变)
console.log(arrCopy); //[3, 5, 7, 9, 11]
console.log(arrCopy2); //[3, 5, 7]
console.log(arrCopy3); //[3, 5, 7]
console.log(arrCopy4); //[5, 7, 9]
arrCopy只设置了一个参数,也就是起始下标为1,所以返回的数组为下标1(包括下标1)开始到数组最后。
arrCopy2设置了两个参数,返回起始下标(包括1)开始到终止下标(不包括4)的子数组。
arrCopy3设置了两个参数,终止下标为负数,当出现负数时,将负数加上数组长度的值(6)来替换该位置的数,因此就是从1开始到4(不包括)的子数组。
arrCopy4中两个参数都是负数,所以都加上数组长度6转换成正数,因此相当于slice(2,5)。
splice()
用法
可以实现删除、插入和替换
删除:可以删除任意数量的项,只需指定 2 个参数:要删除的第一项的位置和要删除的项数。例如, splice(0,2)会删除数组中的前两项
var arr = [1,3,5,7,9,11];
var arrRemoved = arr.splice(0,2);
console.log(arr); //[5, 7, 9, 11]
console.log(arrRemoved); //[1, 3]
插入:可以向指定位置插入任意数量的项,只需提供 3 个参数:起始位置、 0(要删除的项数)和要插入的项。例如,splice(2,0,11,12)会从当前数组的位置 2 开始插入11和12。
var arrRemoved2 = arr.splice(2,0,4,6);
console.log(arr); // [5, 7, 4, 6, 9, 11]
console.log(arrRemoved2); // []
替换:可以向指定位置插入任意数量的项,且同时删除任意数量的项,只需指定 3 个参数:起始位置、要删除的项数和要插入的任意数量的项。插入的项数不必与删除的项数相等。例如,splice (2,1,4,6)会删除当前数组位置 2 的项,然后再从位置 2 开始插入4和6。
var arrRemoved3 = arr.splice(1,1,2,4);
console.log(arr); // [5, 2, 4, 4, 6, 9, 11]
console.log(arrRemoved3); //[7]
清空数组
arr.splice(0);
map()
“映射”,对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返回每次函数调用的结果组成的数组。
var arr = [1, 2, 3, 4, 5];
var arr2 = arr.map(function(item){
return item*item;
});
console.log(arr2); //[1, 4, 9, 16, 25]
filter()
“过滤”功能,数组中的每一项运行给定函数,返回满足过滤条件组成的数组。
var arr = [1, 2, 3, 4, 5, 6, 7, 8, 9, 10];
var arr2 = arr.filter(function(x, index) {
return index % 3 === 0 || x >= 8;
});
console.log(arr2); //[1, 4, 7, 8, 9, 10]
every()
判断数组中每一项都是否满足条件,只有所有项都满足条件,才会返回true。
var arr = [1, 2, 3, 4, 5];
var arr2 = arr.every(function(x) {
return x < 10;
});
console.log(arr2); //true
var arr3 = arr.every(function(x) {
return x < 3;
});
console.log(arr3); // false
some()
判断数组中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项,只要有一项满足条件,就会返回true。
var arr = [1, 2, 3, 4, 5];
var arr2 = arr.some(function(x) {
return x < 3;
});
console.log(arr2); //true
var arr3 = arr.some(function(x) {
return x < 1;
});
console.log(arr3); // false
4. 面向对象
JavaScript中常见的对象
1. 工厂模式
new Object()
new后面调用函数,我们称为构造函数。
Object() 我们把它视为一个构造函数,构造函数的本质就是一个函数,只不过构造函数的目的是为了创建新对象,为新对象进行初始化(设置对象的属性)
使用工厂方法创建对象
通过该方法可以大批量的创建对象
使用工厂方法创建的对象,使用的构造函数都是Object
所以创建的对象都是Object这个类型,就导致我们无法区分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对象
2. 构造函数
定义
构造函数就是一个普通的函数,创建方式和普通函数没有区别, 不同的是构造函数习惯上首字母大写
构造函数和普通函数的区别就是调用方式的不同,普通函数是直接调用,而构造函数需要使用new关键字来调用
执行流程
1. 立刻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2. 将新建的对象设置为函数中this, 在构造函数中可以使用this来引用新建的对象
3. 逐行执行函数中的代码
4. 将新建的对象作为返回值返回
3. this
定义
解析器在调用函数每次都会向函数内部传递进一个隐含的参数, 这个隐含的参数就是this,this指向的是一个对象 , 这个对象我们称为函数执行的上下文对象
根据函数的调用方式的不同,this会指向不同的对象
1.以函数的形式调用时,this永远都是window
2.以方法的形式调用时,this就是调用方法的那个对象
3.当以构造函数的形式调用时,this就是新创建的那个对象
谁调用this就是谁
function test() {
console.log(this);
}
test(); //window.test();
//上面的this是window,实际是window调用test()
p1.sayHi();
//sayHi()中的this,是p1,此时是p1调用sayHi()
构造函数中的this,始终是new的当前对象
4. 构造器(constructor) 和 原型属性 (prototype)
在任何一个对象中都有构造器和原型属性,包括原生的对象,比如: Date, Array等
constructor 返回创建此对象的构造函数
prototype 让我们有能力动态给对象添加属性和方法
5. 其他语言中面向对象
Java
class Customer {
//属性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Age;
public String Money;
//方法
public void Buy (String id,int
num,double price) {
self.money -= num * price;
//记录订单
}
}
Customer c1 = new Customer();
//属性
c1.Name = "张三";
c1.Age = 18;
c1.Money = 1000000;
//方法
c1.Buy("a001",1,500);
扫码参加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