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List和LinkedList都实现了List接口,他们有以下的不同点:
ArrayList是基于索引的数据接口,它的底层是数组。它可以以O(1)时间复杂度对元素进行随机访问。与此对应,LinkedList是以元素列表的形式存储它的数据,每一个元素都和它的前一个和后一个元素链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查找某个元素的时间复杂度是O(n)。
相对于ArrayList,LinkedList的插入,添加,删除操作速度更快,因为当元素被添加到集合任意位置的时候,不需要像数组那样重新计算大小或者是更新索引。
LinkedList比ArrayList更占内存,因为LinkedList为每一个节点存储了两个引用,一个指向前一个元素,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
也可以参考ArrayList vs. LinkedList。
1) 因为 Array 是基于索引 (index) 的数据结构,它使用索引在数组中搜索和读取数据是很快的。Array 获取数据的时间复杂度是 O(1), 但是要删除数据却是开销很大的,因为这需要重排数组中的所有数据。
2) 相对于 ArrayList , LinkedList 插入是更快的。因为 LinkedList 不像 ArrayList 一样,不需要改变数组的大小,也不需要在数组装满的时候要将所有的数据重新装入一个新的数组,这是 ArrayList 最坏的一种情况,时间复杂度是 O(n) ,而 LinkedList 中插入或删除的时间复杂度仅为 O(1) 。ArrayList 在插入数据时还需要更新索引(除了插入数组的尾部)。
3) 类似于插入数据,删除数据时, LinkedList 也优于 ArrayList 。
4) LinkedList 需要更多的内存,因为 ArrayList 的每个索引的位置是实际的数据,而 LinkedList 中的每个节点中存储的是实际的数据和前后节点的位置 ( 一个 LinkedList 实例存储了两个值:Node<E> first 和 Node<E> last 分别表示链表的其实节点和尾节点,每个 Node 实例存储了三个值:E item,Node next,Node pre) 。
什么场景下更适宜使用 LinkedList,而不用ArrayList
1) 你的应用不会随机访问数据 。因为如果你需要LinkedList中的第n个元素的时候,你需要从第一个元素顺序数到第n个数据,然后读取数据。
2) 你的应用更多的插入和删除元素,更少的读取数据 。因为插入和删除元素不涉及重排数据,所以它要比ArrayList要快。
换句话说,ArrayList的实现用的是数组,LinkedList是基于链表,ArrayList适合查找,LinkedList适合增删
Arraylist:底层是基于动态数组,根据下表随机访问数组元素的效率高,向数组尾部添加元素的效率高;但是,删除数组中的数据以及向数组中间添加数据效率低,因为需要移动数组。例如最坏的情况是删除第一个数组元素,则需要将第2至第n个数组元素各向前移动一位。
而之所以称为动态数组,是因为Arraylist在数组元素超过其容量大,Arraylist可以进行扩容(针对JDK1.8 数组扩容后的容量是扩容前的1.5倍),Arraylist源码中最大的数组容量是Integer.MAX_VALUE-8,对于空出的8位,目前解释是 :①存储Headerwords;②避免一些机器内存溢出,减少出错几率,所以少分配③最大还是能支持到Integer.MAX_VALUE(当Integer.MAX_VALUE-8依旧无法满足需求时)。以下是Arraylist部分源码:
Arraylist扩容:
Arraylist添加数据:(向数组尾部添加)
向数组的指定位置添加数组:
可以看到,只要ArrayList的当前容足够大,add()操作向数组的尾部的效率非常高的,当向数组指定位置添加数据时,会进行大量的数组移动复制操作。而数组复制时,最终将调用System.arraycopy()方法,因此add()操作的效率还是相当高的。尽管这样当向指定位置添加数据时也还是比Linkedlist慢,后者添加数据只需要改变指针指向即可。Arraylist删除数组也需要移动数组,效率较慢。
Linkedlist基于链表的动态数组,数据添加删除效率高,只需要改变指针指向即可,但是访问数据的平均效率低,需要对链表进行遍历。
Arraylist get数据的源码:(根据下标访问,效率高)
Linkedlist访问数据的源码:(node()函数遍历链表)
总结:1、对于随机访问get和set,ArrayList优于LinkedList,因为LinkedList要移动指针。
对于新增和删除操作add和remove,LinedList比较占优势,因为ArrayList要移动数据。
2、各自效率问题: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Android架构师成长之路(gh_07f996f00d9b)。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4611086/blog/4774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