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光学现象的Python实现:衍射简介及仿真实现

烈酒焚心 提交于 2020-08-17 02:27:38

在上期文章中,我们概括性的介绍了Python给光学仿真带来的各种便利和优势,本章将直接开门见山,通过仿真来实现一种最重要的光学现象-光的衍射:以矩孔衍射为例。

光的衍射带来了什么重要应用?

2019年7月,一篇现象级的大作问鼎《Science》:UCLA的科学家Aydogan Ozcan首次提出一种全新的光学-AI系统,即全光衍射神经网络(All-optical machine learning using diffractive deep neural networks)。

该系统由多层物理衍射表面形成,这些物理结构协同工作,通过光束在各衍射层中的传播,光速地执行各种复杂功能。虽然这个物理网络的推理和预测机制是在光学场景下的,但其学习和训练部分是通过计算机在深度学习算法框架下完成的。其基本模型基于深度学习原理,其中给定每层物理衍射表面上的每个微纳单元充当神经元,具有复值透射系数,可对入射光进行相位调制,振幅调制或相位-振幅同时调制。通过使用深度学习手段来训练每层的复值透射系数,不断优化各物理衍射表面上复值透射系数分布,提高光学衍射神经网络输出性能,通过探测代表其分类结果在探测平面上的能量分布,以执行网络输入和输出平面之间既定的分类和目标识别功能。在这个学习阶段之后,该模型的设计得以固定的,一旦它被制造,如利用3D打印技术,那么所设计的3D打印光学衍射神经网络就会以光速执行预期的学习功能。除了必须的光源和探测器之外,整个过程将不再需要其他能耗。

在太赫兹光源波段实验中,Aydogan Ozcan等人进行了手写数字集MNIST的分类实验(识别手写数字0-9),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对手写数字的光学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1.75%。

虽说光学神经网络早已有之,但真真正正实现实体化光学衍射神经网络系统的,这篇Science当属开山之作。自这篇Science文章之后,光学衍射神经网络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喻宗夫教授的智慧玻璃系统,戴琼海教授的傅里叶全光衍射神经网络系统,纷纷成为这个领域的扛鼎之作。

喻宗夫教授提出的智慧玻璃系统 喻宗夫教授提出的智慧玻璃系统https://www.zhihu.com/video/1206892537044336640 戴琼海教授提出的傅里叶系统 戴琼海教授提出的傅里叶系统https://www.zhihu.com/video/1206892702400593920

而这一领域的成功,依靠的就是最为普通的光学衍射现象。

什么是光的衍射?

“光不仅会沿直线传播、折射和反射,还能够以第四种方式传播,即通过衍射的形式传播。”("Propositio I. Lumen propagatur seu diffunditur non solum directe, refracte, ac reflexe, sed etiam alio quodam quarto modo, diffracte.")

而衍射(英语:diffraction),指的是波(如光波)遇到障碍物时偏离原来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

经典物理学中,波在穿过狭缝、小孔或圆盘之类的障碍物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散传播。假设将一个障碍物置放在光源和观察屏之间,则会有光亮区域与阴晦区域出现于观察屏,而且这些区域的边界并不锐利,是一种明暗相间的复杂图样。这现象称为衍射,当波在其传播路径上遇到障碍物时,都有可能发生这种现象。除此之外,当光波穿过折射率不均匀的介质时,或当声波穿过 声阻抗(acoustic impedance)不均匀的介质时,也会发生类似的效应。

在此,我以不透明挡板上一定尺寸的矩形通孔为例,直观呈现光线入射时其对光的衍射现象。

源代码将放在第三期,敬请期待。https://www.zhihu.com/video/1206897132537651200

衍射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如惠更斯提出:

媒质波阵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成是发射 子波的波源,其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波迹,就是该时刻新的波阵面。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能定性地描述 衍射现象光的传播问题。菲涅尔充实了 惠更斯原理,他提出 波前上每个面元都可视为子波的波源,在空间某点P的振动是所有这些子波在该点产生的相干振动的叠加,称为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总之,作为一种基本的光学现象,衍射在普遍之中又绽开了新的花朵,正如第一期文章所说,对光学的深入理解对每一个学习物理和工程的同学都尤为重要,现在看来,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极限掌握,是可以创造出《Science》、《Nature》级科研成果的。

诸君共勉!


【1】注:此为武汉肺炎期间闲来无事宅家之作,也为我的假期学习笔记,希望该专栏不会烂尾,能够持续更新,直至将光学领域的现象介绍完毕敬请关注。同时,本文相关内容致敬经典书籍《Understanding optics with Python》,作者:Vasudevan Lakshminarayanan等。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