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的历史
Python的创始人为Guido van Rossum。1989年圣诞节期间,在阿姆斯特丹,Guido为了打发圣诞节的无趣,决心开发一个新的脚本解释程序,作为ABC 语言的一种继承。之所以选中Python(大蟒蛇的意思)作为该编程语言的名字,是因为他是一个叫Monty Python的喜剧团体的爱好者。
python的特点
Python是一种面相对象、函数式、动态类型、解释型的计算机程序语言。目前在 Web 开发、爬虫、安全研究、云计算、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设计哲学是“优雅”,“明确”,“简单”。
python的版本与种类
版本: 2.x版本 很多人贡献代码,代码较为混乱,重复代码多 2.4引入了Django框架 3.x版本 代码统一,标准化,摒弃一些api,引入了很有较友好api 在2.6版本的同时引入了3.0版本种类: cPython:先转化为c语言可融合的字节码,然后在解释为二进制,最后加载内存由cpu处理 jPython:先转化为java语言可融合的字节码,然后在解释为二进制,最后加载内存由cpu处理 ironPython:同理 pypy:类似编译型,一次全部转化为py字节码,然后在解释为二进制,最后加载内存由cpu处理
python的运用方向
1。web开发,后端开发,有很多框架支持Django/Tornado/Flask2。云计算 openStack3。科学运算 pandas numpy4。GUI pyQt wxPython5。系统运维6。人工智能,TensorFlow,PyTorch7。爬虫,scrap
拓展:编程语言类型
- 语言类型:
1。编译型 c c++ swift Go object-c 2。解释型 JavaScript python ruby 3。混合型 java c#
- 编程语言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 执行效率高,开发效率低 高级语言 编译型语言执行速度快,不依赖语言环境运行,跨平台差 c++ java 解释型跨平台好,一份代码,到处使用,缺点是执行速度慢,依赖解释器运行 python js 人能读懂的语言 ===> 编译(翻译)==> 机器能读懂01 ===> cpu 人能读懂的语言: 解释型--->字节码--->虚拟机--->边执行边翻译--->机器能懂语言01---cpu 能生成可独立执行的可执行文件,应用程序不能脱离其解释器 编译型--->执行前一次性翻译--->机器能懂语言01---cpu
- 主要区别:
编译型:需要将程序一次编译成二进制文件,在加载进内存中,然后由cpu处理 解释性:先转化成该语言的字节码,然后交由解释器解释成二进制,此过程是边解释边执行
- 优缺点:
编译型:执行速度快,但是开发效率低, 解释性:执行速度较慢,一行一行解释,但是开发效率高,并且可跨平台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py-coder/p/10037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