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库视图的概念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中导出的虚拟的表。在系统的数据字典中仅存放了视图的定义,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
视图是原始数据库数据的一种变换,是查看表中数据的另外一种方式。可以将视图看成是一个移动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看到感兴趣的数据。 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实际表中获得的,这些表的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那些用于产生视图的表叫做该视图的基表。一个视图也可以从另一个视图中产生。
视图的定义存在数据库中,与此定义相关的数据并没有再存一份于数据库中。通过视图看到的数据存放在基表中。
视图看上去非常像数据库的物理表,对它的操作同任何其它的表一样。当通过视图修改数据时,实际上是在改变基表中的数据;相反地,基表数据的改变也会自动反映在由基表产生的视图中。由于逻辑上的原因,有些视图可以修改对应的基表,而有些则不能(仅仅能查询)。
2、视图的作用
①简化了操作,把经常使用的数据定义为视图。
我们在使用查询时,在很多时候我们要使用聚合函数,同时还要 显示其它字段的信息,可能还会需要关联到其它表,这时写的语句可能会很长,如果这个动作频繁发生的话,我们可以创建视图,这以后,我们只需要select * from view就可以啦,这样很方便。
②安全性,用户只能查询和修改能看到的数据。
因为视图是虚拟的,物理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存储了数据的集合,我们可以将基表中重要的字段信息,可以不通过视图给用户,视图是动态的数据的集合,数据是随着基表的更新而更新。同时,用户对视图不可以随意的更改和删除,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③逻辑上的独立性,屏蔽了真实表的结构带来的影响。
3、视图的缺点
①性能差
数据库必须把视图查询转化成对基本表的查询,如果这个视图是由一个复杂的多表查询所定义,那么,即使是视图的一个简单查询,数据库也要把它变成一个复杂的结合体,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②修改限制
当用户试图修改视图的某些信息时,数据库必须把它转化为对基本表的某些信息的修改,对于简单的视图来说,这是很方便的,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试图,可能是不可修改的。
在定义数据库对象时,不能不加选择地来定义视图,应该权衡视图的优点和缺点,合理地定义视图。
4、视图语法
--创建视图
CREATE [OR REPLACE] [{FORCE|NOFORCE}] VIEW view_name
AS
SELECT查询
[WITH READ ONLY CONSTRAINT]
语法解析:
(1)OR REPLACE:如果视图已经存在,则替换旧视图。
(2)FORCE:即使基表不存在,也可以创建该视图,但是该视图不能正常使用,当基表创建成功后,视图才能正常使用。
(3)NOFORCE:如果基表不存在,无法创建视图,该项是默认选项。
(4)WITH READ ONLY:
默认可以通过视图对基表执行增删改操作,但是有很多在基表上的限制(比如:基表中某列不能为空,但是该列没有出现在视图中,则不能通过视图执行insert操作),WITH READ ONLY说明视图是只读视图,不能通过该视图进行增删改操作。现实开发中,基本上不通过视图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
--从视图中检索数据--
select * from view_name;
--删除视图--
drop view view_name;
--查询本库的所有视图view,结果中owner代表不同的用户
select * from all_views t;
--查看本用户的所有视图view,执行sql
select * from user_views t;
来源:CSDN
作者:H早起的鸟
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38951418/article/details/10449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