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1. 冒泡排序
- 思路:两两交换,较大的数值放后,第一次排序后最大已经在末尾
- 算法动图•ᴗ•
- 特点:需要n-1趟,比如10个数字,需要9次
代码实现要点:
- 两个for循环,外层控制排序趟数,内层控制比较次数,因为每趟排序完成都会把最大的推到后面,所以每次趟数过后比较数都要减1
- 优化:如果一次排序后没有交换位置那么该数组已经有序。
int[] list=new int[]{1,4,3,2,9,7,8}; //事先申明免得每次换的时候都要实例化新的对象占用内存,设置参省防止没有循环导致的错误 int tem; boolean isChange; for(int i=0;i<list.length;i++) { isChange=false; for(int j=0;j<list.length-1-i;j++) { if(list[j]>list[j+1]) { tem=list[j]; list[j]=list[j+1]; list[j+1]=tem; isChange=true; } } //如果一趟下来没有排序,则说明已经排好了,不需要再执行后面排序 if(isChange==false) { break; } }
【补充】算法是否稳定判定方法:一个数组里相同的值,例如有两个4,结果经过排序之后,原来的第一个4排到了第二个4后面,那么就是不稳定的,反之则还是稳定的。
2. 快速排序
思路:选定某个数字为基准数,将比基准数小的数字放到左边,大的数放到右边。
特点:是不稳定的
实现要点:指定最左和最右为L和R指针,如果选定的是左边第一个数字作为基准数
- (步骤1)则从右边开始移动指针,如果有比基准数小的数,则将R指针与L指针所指的数交换。
- (步骤2)第一次排序完成后,再从左边指针开始扫,如果有比基准数大的数,则将指针所指数交换。
- 重复步骤1、2,直到L和R指针的位置重复,此时说明已经完成排序。
package cn.lxy;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list = new int[] {5, 3, 8, 50, 6, 7, 20, 4, 9}; for(int j:list) { System.out.print("-"+j+"-"); }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开始快速排序"); getPartition(list,0,list.length-1); System.out.println("排序结果"); for(int j:list) { System.out.print("-"+j+"-"); } } //找到分割点并递归 public static void getPartition(int[] list, int left, int right) { if(left>=right) { return; } //存放临时变量 int l,r,temp; l=left; r=right; //基准数 int pivot=list[left]; while (l<r) { //找到比基数小的数就交换,否则就一直移动下标。 //这里的left小于right是因为后面的while可能会改变left和right的下标 while(l<r&&list[r]>pivot) { r--; } //比基准数小的话就继续移动下标 while (l<r&&list[l]<pivot) { l++; } if (l<r) { temp=list[l]; list[l]=list[r]; list[r]=temp; } System.out.println("(l:"+l+",r:"+r+")"); } list[l]=pivot; System.out.println("---基准点:list["+left+"]="+pivot+"---\n排序过程:"); for (int j:list) { System.out.print("-"+j+"-"); } System.out.println(); getPartition(list,left,r-1); getPartition(list,r+1,right); } }
3. 选择排序
- 思路原理:找出等待排序的数组里最小(最大)的数,与待排序最前(最后)的数字替换,然后逐次将未排序完的循环排序,就能得到正确的数组顺序。
- 算法动图•ᴗ•
- 特点:不稳定
int[] list=new int[]{1,4,3,2,5,10,6,9,7,8}; //事先申明免得每次换的时候都要实例化新的对象占用内存,设置参省防止没有循环导致的错误 //存放临时变量和下标 int tem,pos; for(int i=0;i<list.length-1;i++) { pos=i; for(int j=i+1;j<list.length;j++) { if(list[i]>list[j]) { pos=j; tem=list[i]; list[i]=list[pos]; list[pos]=tem; } } for (int a:list) { System.out.print(a+","); } System.out.println(); }
【补充】 三大经典排序可参考链接>> 含算法动图 <<
4. 插入排序
- 思路原理:将一个数据插入到已经排好序的有序数组,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个数加1的有序数组。其实就是将前面的数组慢慢排成有序的数组(第一个默认是有序的,第二个要和第一对比排序,以此类推),每次将还没排序的数插入到前面的有序数组中,最终的到一个有序的数组。
- 特点:稳定,趟数也是n-1,时间复杂度为O(N^2),适用于少量数据的排序。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list=new int[]{8,1,9,4,6,4,9,3}; //临时变量j是为了防止改变外层循环的i int j,tem; //这里默认第一个数是排列好的数组,所以直接对第二个开始排序 for(int i=1;i<list.length;i++) { j=i; tem=list[i]; //如插入数比所有数都小,会再找下标为-1的数,应限制比较到第一个数为止 while(j>=1&&list[j-1]>tem) { list[j]=list[j-1]; j--; } list[j]=tem; //测试 for(int a:list) { System.out.print("-"+a+"-"); } System.out.println(); } } }
5. 插入排序
to be done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inkqx/p/12317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