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map() 函数
描述
map() 会根据提供的函数对指定序列做映射。
第一个参数 function 以参数序列中的每一个元素调用 function 函数,返回包含每次 function 函数返回值的新列表。
语法
map(function, iterable, ...)
参数
- function -- 函数
- iterable -- 一个或多个序列
返回值
-
Python 2.x 返回列表。
-
Python 3.x 返回迭代器。
>>>def square(x) : # 计算平方数
... return x ** 2
...
>>> map(square, [1,2,3,4,5]) # 计算列表各个元素的平方
[1, 4, 9, 16, 25]
>>> map(lambda x: x ** 2, [1, 2, 3, 4, 5]) # 使用 lambda 匿名函数
[1, 4, 9, 16, 25]
# 提供了两个列表,对相同位置的列表数据进行相加
>>> map(lambda x, y: x + y, [1, 3, 5, 7, 9], [2, 4, 6, 8, 10])
[3, 7, 11, 15, 19]
range() 函数
python range() 函数可创建一个整数列表,一般用在 for 循环中。
函数语法
range(start, stop[, step])
参数说明:
- start: 计数从 start 开始。默认是从 0 开始。例如range(5)等价于range(0, 5);
- stop: 计数到 stop 结束,但不包括 stop。例如:range(0, 5) 是[0, 1, 2, 3, 4]没有5
- step:步长,默认为1。例如:range(0, 5) 等价于 range(0, 5, 1)
>>>range(10) # 从 0 开始到 10
[0, 1, 2, 3, 4, 5, 6, 7, 8, 9]
>>> range(1, 11) # 从 1 开始到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 range(0, 30, 5) # 步长为 5
[0, 5, 10, 15, 20, 25]
>>> range(0, 10, 3) # 步长为 3
[0, 3, 6, 9]
>>> range(0, -10, -1) # 负数
[0, -1, -2, -3, -4, -5, -6, -7, -8, -9]
>>> range(0)
[]
>>> range(1, 0)
[]
>>>x = 'runoob'
>>> for i in range(len(x)) :
... print(x[i])
...
r
u
n
o
o
b
reduce() 函数
描述
reduce() 函数会对参数序列中元素进行累积。
函数将一个数据集合(链表,元组等)中的所有数据进行下列操作:用传给 reduce 中的函数 function(有两个参数)先对集合中的第 1、2 个元素进行操作,得到的结果再与第三个数据用 function 函数运算,最后得到一个结果。
语法
reduce(function, iterable[, initializer])
参数
- function -- 函数,有两个参数
- iterable -- 可迭代对象
- initializer -- 可选,初始参数
返回值
返回函数计算结果。
>>>def add(x, y) : # 两数相加
... return x + y
...
>>> reduce(add, [1,2,3,4,5]) # 计算列表和:1+2+3+4+5
15
>>> reduce(lambda x, y: x+y, [1,2,3,4,5]) # 使用 lambda 匿名函数
15
reload() 函数
描述
reload() 用于重新载入之前载入的模块。
语法
reload(module)
参数
module -- 模块对象。
返回值
返回模块对象。
#重新载入 sys 模块,并设置默认编码为 utf8
>>>import sys
>>> sys.getdefaultencoding() # 当前默认编码
'ascii'
>>> reload(sys) # 使用 reload
<module 'sys' (built-in)>
>>> sys.setdefaultencoding('utf8') # 设置编码
>>> sys.getdefaultencoding()
'utf8'
>>>
repr() 函数
描述
repr() 函数将对象转化为供解释器读取的形式。
语法
repr(object)
参数
object -- 对象。
返回值
返回一个对象的 string 格式。
>>>s = 'RUNOOB'
>>> repr(s)
"'RUNOOB'"
>>> dict = {'runoob': 'runoob.com', 'google': 'google.com'};
>>> repr(dict)
"{'google': 'google.com', 'runoob': 'runoob.com'}"
>>>
reverse()方法
描述
reverse() 函数用于反向列表中元素。
语法
list.reverse()
参数
NA。
返回值
该方法没有返回值,但是会对列表的元素进行反向排序。
#!/usr/bin/python
aList = [123, 'xyz', 'zara', 'abc', 'xyz']
aList.reverse()
print "List : ", aList
输出:
List : ['xyz', 'abc', 'zara', 'xyz', 123]
sorted() 函数
描述
sorted() 函数对所有可迭代的对象进行排序操作。
sort 与 sorted 区别:
sort 是应用在 list 上的方法,sorted 可以对所有可迭代的对象进行排序操作。
list 的 sort 方法返回的是对已经存在的列表进行操作,无返回值,而内建函数 sorted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 list,而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的操作。`
语法
sorted(iterable, cmp=None, key=None, reverse=False)
参数说明:
- iterable -- 可迭代对象。
- cmp -- 比较的函数,这个具有两个参数,参数的值都是从可迭代对象中取出,此函数必须遵守的规则为,大于则返回1,小于则返回-1,等于则返回0。
- key -- 主要是用来进行比较的元素,只有一个参数,具体的函数的参数就是取自于可迭代对象中,指定可迭代对象中的一个元素来进行排序。
- reverse -- 排序规则,reverse = True 降序 , reverse = False 升序(默认)。
返回值
返回重新排序的列表。
>>>a = [5,7,6,3,4,1,2]
>>> b = sorted(a) # 保留原列表
>>> a
[5, 7, 6, 3, 4, 1, 2]
>>> b
[1, 2, 3, 4, 5, 6, 7]
>>> L=[('b',2),('a',1),('c',3),('d',4)]
>>> sorted(L, cmp=lambda x,y:cmp(x[1],y[1])) # 利用cmp函数
[('a', 1), ('b', 2), ('c', 3), ('d', 4)]
>>> sorted(L, key=lambda x:x[1]) # 利用key
[('a', 1), ('b', 2), ('c', 3), ('d', 4)]
>>> students = [('john', 'A', 15), ('jane', 'B', 12), ('dave', 'B', 10)]
>>> sorted(students, key=lambda s: s[2]) # 按年龄排序
[('dave', 'B', 10), ('jane', 'B', 12), ('john', 'A', 15)]
>>> sorted(students, key=lambda s: s[2], reverse=True) # 按降序
[('john', 'A', 15), ('jane', 'B', 12), ('dave', 'B', 10)]
>>>
super() 函数
描述
super() 函数是用于调用父类(超类)的一个方法。
super 是用来解决多重继承问题的,直接用类名调用父类方法在使用单继承的时候没问题,但是如果使用多继承,会涉及到查找顺序(MRO)、重复调用(钻石继承)等种种问题。
MRO 就是类的方法解析顺序表, 其实也就是继承父类方法时的顺序表。
语法
super(type[, object-or-type])
参数
type -- 类。 object-or-type -- 类,一般是 self Python3.x 和 Python2.x 的一个区别是: Python 3 可以使用直接使用 super().xxx 代替 super(Class, self).xxx :
#!/usr/bin/python
# -*- coding: UTF-8 -*-
class A(object): # Python2.x 记得继承 object
def add(self, x):
y = x+1
print(y)
class B(A):
def add(self, x):
super(B, self).add(x)
b = B()
b.add(2) # 3
zip() 函数
描述
zip() 函数用于将可迭代的对象作为参数,将对象中对应的元素打包成一个个元组,然后返回由这些元组组成的列表。
如果各个迭代器的元素个数不一致,则返回列表长度与最短的对象相同,利用 * 号操作符,可以将元组解压为列表。
zip 方法在 Python 2 和 Python 3 中的不同:在 Python 3.x 中为了减少内存,zip() 返回的是一个对象。如需展示列表,需手动 list() 转换。
如果需要了解 Pyhton3 的应用,可以参考 Python3 zip()。
语法
zip([iterable, ...])
参数说明:
iterabl -- 一个或多个迭代器; 返回值
返回元组列表。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3696975/blog/315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