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nux中的各种initcall总结
他们的区别仅仅是优先级不同。
如:
core_initcall(fn) .initcall1.init
postcore_initcall(fn) .initcall2.init
arch_initcall(fn) .initcall3.init
subsys_initcall(fn) .initcall4.init
fs_initcall(fn) .initcall5.init
device_initcall(fn) .initcall6.init
late_initcall(fn) .initcall7.init
上述7个initcall函数,从上到下优先级依次降低。
其中,level=6的device_initcall就是我们常用的module_init。
1、arch_initcall,level=3,用在arch级的初始化,比如machine_init,如目录/arch/arm/mach-s3cxx下。
2、subsys_initcall,level=4,顾名思义,用在子系统中,比如IIC、SPI、USB、SD、PCI等子系统的初始化,如子系统的总线驱动中,目录/drivers/i2c/busses下。
3、module_init,即device_initcall,level=6,用在设备驱动中,这个对于驱动开发者来说就比较熟悉了,用的比较多。
另:对于初始化有依赖关系的两个程序,被依赖的initcall优先级肯定不会比依赖它的程序initcall优先级低。
来源:CSDN
作者:lei7143
链接:https://blog.csdn.net/lei7143/article/details/103772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