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
组分为初始组和附加组
每个用户刚建立就有他自己的初始组,名字一样,一个用户只能有1个初始组,同时他还可以属于多个附加组
系统一产生1个用户,就会有对应的只能属于一个初始组的同用户名组出现
2.passwd
/etc/passwd:每一行代表一个用户:用户名称;密码标志(x表示有密码);UID(0:超级用户,1-499:系统用户(伪用户),500-65535:普通用户);GID(用户初始组
ID);用户说明(一个说明信息);家目录;shell(命令解释器,包括标准SHELL:/bin/bash,/sbin/login,后者使得用户不能登录)
在Linux系统中,通过用户配置文件来查看和修改用户信息。
man 5(查看配置文件的帮助) passwd(只输入文件名)
而真正密码存在于:/etc/shadow中,以密文形式
将普通用户的uid=0,这样它就成为了管理员,但是家目录没有更改
伪用户:不能登录,不能删除。
2.passwd
passwd 用户名:更改该用户名的密码
passwd:给当前用户设置密码
锁定用户:就是在/etc/shadow下的对应用户行,在密文前面加入了!!更改密码映射值,从而改变了密码,这样就达到锁定的目的。解锁可以直接去掉!!
echo “123” | passwd --stdin lamp:管道符把前面的输出变为后面的输入,则把123作为用户lamp的密码,适用于批量添加
3.shadow
补充:第4个字段:10,表示从第三字段起,10天内不能修改密码
补充:第7字段若不写,则到期后就登不了了。若过了账号失效时间,则不管前面的天数有没有过期,都不能登录
4.时间戳
5.组信息文件
补充:真正的组密码放在gshadow里面
补充:知道组密码的人,可以将其他用户加入此组,也可以删除组内成员
6.邮箱
用户的邮箱:/var/spool/mail/用户名/
7.模板目录
当用户刚创建时,自动把/etc/skel/的模板拷贝到用户的家目录下。
8.useradd
举例:useradd -u 666 -c "good" -s /bin/bash jary:创建jary用户,令其uid=666,用户说明为:good,登录shell是/bin/bash
9.默认值
/etc/default/useradd当中会存有创建user的初始默认值,如:
/etc/login.defs也存有默认初始值:
10.usermod
用来修改已有用户的信息(useradd是添加新用户并设定选项)
usermod -c "godd" lamp :修改lamp用户的说明信息
11.chage
修改用户密码状态
强制用户登录就改变密码:
12.userdel
userdel -r user1:删除user1的同时也删除user1的家目录
userdel原理:
13.su
切换用户
su - root:用户切换到root且用户环境切换到root环境
:借用root的权限执行命令,但是不切换到root
14.groupadd
添加组:
15.groupmod
修改用户组
16.groupdel
删除组
groupdel 组名
如果这个组里面只有附加用户,则能删掉这个组,但里面的用户不会删掉。
如果这个组包含了初始用户,则不能直接删掉这个组,而是需要先删掉这个用户,才能删掉这个组。
17.gpasswd
添加的是附加用户
可以直接改文件也行:vi /etc/group
20.组
组分为awdawdawdawdawdWd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wdawdawdawdawda王大大a初始组和附加组
每个用户刚建立就有他自己的初始组,名字一样,一个用户只能有1个初始组,同时他还可以属于多个附加组
20.passwd
在Linux系统中,通过用户配置文件来查看和修改用户信息。
man 5(查看配置文件的帮助) passwd(只输入文件名)
/etc/passwd:每一行代表一个用户:用户名称;密码标志(x表示有密码);UID(0:超级用户,1-499:系统用户(伪用户),500-65535:普通用户);GID(用户初始组
ID);用户说明(一个说明信息);家目录;shell(命令解释器,包括/bin/bash,/sbin/login)
而真正密码存在于:/etc/shadow中,以密文形式
将普通用户的uid=0,这样它就成为了管理员
伪用户:不能登录,不能删除。
系统一产生1个用户,就会有对应的只能一个初始组的同用户名组出现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pjishu/p/1211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