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之类的成员

≯℡__Kan透↙ 提交于 2019-11-27 08:35:20

面向对象之类的成员

细分类的组成成员

类大致分为两块区域:

第一部分:静态字段

第二部分:动态方法

class Animal:
    type_name = "动物类"   # 静态变量(静态字段)
    __feature = "活的"   # 私有静态变量(静态字段)

    def __init__(self,name,size):  # 特殊方法
        self.name = name   # 对象属性
        self.__size = size   # 私有对象属性(私有普通字段)
    def func1(self):  # 普通方法
        pass
    def __func(self):  # 私有方法
        print(666)

    @classmethod   # 类方法
    def class_func(cls):
        print("类方法")

    @staticmethod  # 静态方法
    def static_func():
        print("静态方法")

    @property  # 属性
    def prop(self):
        pass  

类的私有成员

对于每一个类的成员而言都有两种形式:

​ 公有成员,在任何地方都能访问

​ 私有成员,只有在类的内部才能访问

私有成员和公有成员的访问限制不同:

静态字段(静态属性)

​ 公有静态字段:类可以访问;类内部可以访问;派生类中可以访问

​ 私有静态字段:仅类内部可以访问

class C:
    name = "公有静态字段"
    def func(self):
        print(C.name)
class D:
    def show(self):
        print(C.name)
        
C.name  #类访问

obj = C()
obj.func()  # 类内部可以访问

obj_son = D()
obj_son.show()  # 派生类中可以访问
class C:
    __name = "私有静态字段"
    def func(self):
        print(C.__name)
class D(C):
    def show(self):
        print(C.__name)
C.__name    # 不可在外部访问
obj = C()
obj.__name  # 不可在外部访问
obj.func()     # 类内部可以访问   

obj_son = D()
obj_son.show() #不可在派生类中可以访问  

普通字段(对象属性)

公有普通字段:对象中可以访问;类内部可以访问;派生类中可以访问

私有普通字段:仅类内部可以访问;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
        self.foo = "公有字段"

    def func(self):
        print(self.foo)  # 类内部访问

class D(C):
    
    def show(self):
        print(self.foo) # 派生类中访问

obj = C()

obj.foo     # 通过对象访问
obj.func()  # 类内部访问

obj_son = D();
obj_son.show()  # 派生类中访问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
        self.__foo = "私有字段"

    def func(self):
        print(self.foo)  # 类内部访问

class D(C):
    
    def show(self):
        print(self.foo) # 派生类中访问

obj = C()

obj.__foo     # 通过对象访问    ==> 错误
obj.func()  # 类内部访问        ==> 正确

obj_son = D();
obj_son.show()  # 派生类中访问  ==> 错误

方法:

  • 公有方法:对象可以访问;类内部可以访问;派生类中可以访问
  • 私有方法:仅类内部可以访问;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add(self):
        print('in C')

class D(C):

    def show(self):
        print('in D')
        
    def func(self):
        self.show()
obj = D()
obj.show()  # 通过对象访问   
obj.func()  # 类内部访问    
obj.add()  # 派生类中访问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__add(self):
        print('in C')

class D(C):

    def __show(self):
        print('in D')

    def func(self):
        self.__show()
obj = D()
obj.__show()  # 通过不能对象访问
obj.func()  # 类内部可以访问
obj.__add()  # 派生类中不能访问

总结:

对于这些私有成员来说,他们只能在类的内部使用,不能再类的外部以及派生类中使用.

*补充:非要访问私有成员的话,可以通过 对象._类__属性名,但是绝对不允许!!!*

*为什么可以通过._类__私有成员名访问呢?因为类在创建时,如果遇到了私有成员(包括私有静态字段,私有普通字段,私有方法)它会将其保存在内存时自动在前面加上_类名.*

类的其他成员

这里的其他成员主要就是类方法:

方法包括:普通方法、静态方法和类方法,三种方法在内存中都归属于类,区别在于调用方式不同。

实例方法

​ 定义:第一个参数必须是实例对象,该参数名一般约定为“self”,通过它来传递实例的属性和方法(也可以传类的属性和方法);

​ 调用:只能由实例对象调用。

类方法

​ 定义:使用装饰器@classmethod。第一个参数必须是当前类对象,该参数名一般约定为“cls”,通过它来传递类的属性和方法(不能传实例的属性和方法);

​ 调用:实例对象和类对象都可以调用。

class Student:
    count = 0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tudent.cls_func()

    @classmethod
    def cls_func(cls):
        cls.count = cls.count + 1

    @classmethod
    def getnum(cls):
        return cls.count
a = Student('alex',18)
b = Student('bill',20)
print(Student.getnum())
# 结果:2

类方法的两个作用:

1.得到类名实例化对象,

2.可以操作类的属性.

静态方法

​ 定义:使用装饰器@staticmethod。参数随意,没有“self”和“cls”参数,但是方法体中不能使用类或实例的任何属性和方法;

​ 调用:实例对象和类对象都可以调用。

​ 静态方法是个独立的、单纯的函数,它仅仅托管于某个类的名称空间中,便于使用和维护。

双下方法

属性:

什么是属性property

property是一种特殊的属性,访问它时会执行一段功能(函数)然后返回值

例一:BMI指数(bmi是计算而来的,但很明显它听起来像是一个属性而非方法,如果我们将其做成一个属性,更便于理解)

成人的BMI数值:
过轻:低于18.5
正常:18.5-23.9
过重:24-27
肥胖:28-32
非常肥胖, 高于32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EX:70kg÷(1.75×1.75)=22.86

class People:
    def __init__(self,name,weight,height):
        self.name=name
        self.weight=weight
        self.height=height
    @property
    def bmi(self):
        return self.weight / (self.height**2)

p1=People('egon',75,1.85)
print(p1.bmi)

为什么要用property

将一个类的函数定义成特性以后,对象再去使用的时候obj.name,根本无法察觉自己的name是执行了一个函数然后计算出来的,这种特性的使用方式遵循了统一访问的原则

由于新式类中具有三种访问方式,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几个属性的访问特点,分别将三个方法定义为对同一个属性:获取、修改、删除

class Foo:
    @property
    def AAA(self):
        print('get的时候运行我啊')

    @AAA.setter
    def AAA(self,value):
        print('set的时候运行我啊')

    @AAA.deleter
    def AAA(self):
        print('delete的时候运行我啊')

#只有在属性AAA定义property后才能定义AAA.setter,AAA.deleter
f1=Foo()
f1.AAA
f1.AAA='aaa'
del f1.AAA

或者:
class Foo:
    def get_AAA(self):
        print('get的时候运行我啊')

    def set_AAA(self,value):
        print('set的时候运行我啊')

    def delete_AAA(self):
        print('delete的时候运行我啊')
    AAA=property(get_AAA,set_AAA,delete_AAA) #内置property三个参数与get,set,delete一一对应

f1=Foo()
f1.AAA
f1.AAA='aaa'
del f1.AAA

isinstance与issubclass

class A:
    pass

class B(A):
    pass

obj = B()


print(isinstance(obj,B))
print(isinstance(obj,A))

isinstance(a,b):判断a是否是b类(或者b类的派生类)实例化的对象

class A:
    pass

class B(A):
    pass

class C(B):
    pass

print(issubclass(B,A))
print(issubclass(C,A))

issubclass(a,b): 判断a类是否是b类(或者b的派生类)的派生类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