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Set
public class HashSet<E> extends AbstractSet<E> implements Set<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HashSet源码:
常量: 第一个定义一个 HashMap,作为实现 HashSet 的数据结构;第二个 PRESENT 对象,因为前面讲过 HashMap 是作为键值对 key-value 进行存储的,而 HashSet 不是键值对,那么选择 HashMap 作为实现,其原理就是存储在 HashSet 中的数据 作为 Map 的 key,而 Map 的value 统一为 PRESENT
HashSet 是哈希表实现的,HashSet中的数据是无序的,可以放入null,但只能放入一个null,两者中的值都不能重复,就如数据库中唯一约束。
HashSet要求放入的对象必须实现HashCode()方法,放入的对象**,是以hashcode码作为标识的**,而具有相同内容的 String对象,hashcode是一样,所以放入的内容不能重复。但是同一个类的对象可以放入不同的实例 。
SortedSet
SortedSet继承自Set,他根据对象的比较顺序(可以是自然顺序,也可以是自定义的顺序),而不是插入顺序进行排序;
LinkedHashSet,维护的是插入时的顺序;
TreeSet是SortedSet的唯一实现类,红黑树实现,树形结构,它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是有序,无重复的元素的集合。
因为都是有序的,所以相应的就有get,remove和add方法。
TreeSet 是二叉树实现的,Treeset中的数据是自动排好序的,不允许放入null值。
Map
HashMap
是一个“链表散列”的数据结构,即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体
HashMap底层就是一个数组结构,数组中的每一项又是一个链表。当新建一个HashMap的时候,就会初始化一个数组。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HashMap允许存放null键和null值。
// 当key为null时,调用putForNullKey方法,将value放置在数组第一个位置。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 根据key的keyCode重新计算hash值。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 搜索指定hash值在对应table中的索引。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如果 i 索引处的 Entry 不为 null,通过循环不断遍历 e 元素的下一个元素。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 如果i索引处的Entry为null,表明此处还没有Entry。
modCount++;
// 将key、value添加到i索引处。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
* 当我们往HashMap中put元素的时候,先根据key的hashCode重新计算hash值,根据hash值得到这个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即下标),如果数组该位置上已经存放有其他元素了,那么在这个位置上的元素将以链表的形式存放,新加入的放在链头,最先加入的放在链尾。
* 如果数组该位置上没有元素,就直接将该元素放到此数组中的该位置上。addEntry(hash, key, value, i)方法根据计算出的hash值,将key-value对放在数组table的i索引处。
*/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获取指定 bucketIndex 索引处的 Entry
Entry<K,V> e = table[bucketIndex];
// 将新创建的 Entry 放入 bucketIndex 索引处,并让新的 Entry 指向原来的 Entry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K,V>(hash, key, value, e);
// 如果 Map 中的 key-value 对的数量超过了极限
if (size++ >= threshold)
// 把 table 对象的长度扩充到原来的2倍。
resize(2 * table.length);
}
//当系统决定存储HashMap中的key-value对时,完全没有考虑Entry中的value,仅仅只是根据key来计算并决定每个Entry的存储位置。我们完全可以把 Map 集合中的 value 当成 key 的附属,当系统决定了 key 的存储位置之后,value 随之保存在那里即可。
/**
* 在HashMap中要找到某个元素,需要根据key的hash值来求得对应数组中的位置。如何计算这个位置就是hash算法。但是HashMap的数据结构是数组和链表的结合,所以我们希望这个HashMap里面的元素位置尽量的分布均匀些,尽量使得每个位置上的元素数量只有一个,那么当我们用hash算法求得这个位置的时候,马上就可以知道对应位置的元素就是我们要的,而不用再去遍历链表,这样就大大优化了查询的效率。
* 对于任意给定的对象,只要它的 hashCode() 返回值相同,那么程序调用 hash(int h) 方法所计算得到的 hash 码值总是相同的。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把hash值对数组长度取模运算,这样一来,元素的分布相对来说是比较均匀的。但是,“模”运算的消耗还是比较大的,在HashMap中是这样做的:调用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方法来计算该对象应该保存在 table 数组的哪个索引处。
*
*/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1);
}
//这个方法非常巧妙,它通过 h & (table.length -1) 来得到该对象的保存位,而HashMap底层数组的长度总是 2 的 n 次方,这是HashMap在速度上的优化。
//在 HashMap 构造器中有如下代码:
int capacity = 1;
while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capacity <<= 1;
//这段代码保证初始化时HashMap的容量总是2的n次方,即底层数组的长度总是为2的n次方。当length总是 2 的n次方时,h& (length-1)运算等价于对length取模,也就是h%length,但是&比%具有更高的效率。
来源:CSDN
作者:Alice_whj
链接:https://blog.csdn.net/Alice_whj/article/details/10364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