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本质是模式,万物皆可归于某种模式,即事物的关系、结构。认清和发现关系和结构即寻找模式,在计算机和数学中非常重要。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数学考试是按照题目所给线索,从已知条件推导未知,从而利用各种数学公式解出结果。不仅数学如此,文科也是如此。哪怕是政治历史考试,也是根据已知推为止,按照一定的逻辑模式来答题。生物界,花鸟鱼虫、豺狼虎豹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觅食、休息、繁衍,一代一代,模式化的、甚至是机械化的进行着繁衍后代这一任务。
在《代码本色》中,作者整本书试图用代码创造一个生态系统。我们放大这个生态系统,如果真的可以做一个非洲草原出来,并且有模有样,那么,在代码中的繁多的数学公式、各个类之间的关系结构,是否就是非洲草原这个生态系统的“模式”。
再来看看十二个“一”。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的复杂,有的一笔划过。这些造型各异的“一”给了人们不同的感官感受。对于特定形状的“一”,例如窄一点的,我们就会认为他是一个瘦子。我们大可测量他的长度、按照人的密度估算他的重量,将他放大到现实生活中,看他是不是一个“瘦子”。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我们已经将一个艺术作品,按照数学公式,计算成了一个“人”。
因此,我大胆且片面地认为,数学可以解释万物,数学是理解万物之源。
来源:CSDN
作者:nogizakaliveinSH
链接:https://blog.csdn.net/wukenana/article/details/10359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