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算法--冒泡排序

不打扰是莪最后的温柔 提交于 2019-12-16 03:02:37

冒泡排序

简介

这是最常规的排序,也是基础到的第一个排序.

特点

两层循环
外层循环是个数的循环
内层循环是选出最大/小的数据
每次外层循环后,找到所需要数据,下次循环的范围就会缩小1
内层循环是移动flag,对比当前数据和下一条数据,满足交换,不满足不做改动,对比后,移动flag.
这种方式类似水下的泡泡,越往上越大,因此,被亲切称为 吗,冒泡排序

时间复杂度

最好:O(n)
最差:O(n2)
平均:O(n2)

代码

+ (void)maoPao:(NSMutableArray<NSNumber *> *)array {
    for (int i = 0; i < array.count - 1; i++) {
        for (int j = 0; j < (array.count - 1 - i); j++) {
            if (array[j].integerValue > array[j + 1].integerValue) {
                [array exchangeObjectAtIndex:j withObjectAtIndex:j + 1];
            }
        }
        NSLog(@"%@", [array componentsJoinedByString:@","]);
    }
}

优化

缩短冒泡排序,其实可以设置一个flag,用来表明是否发生了数据交换.
在排序过程中, 如果没有发生排序变化, 表明此数组为有序数组,接下来的排序就无需操作
不过这种方法,只是逻辑上的优化,实际情况对算法没有太大的意义.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