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5.2 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物物相连,采用感知识别技术,将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或物体联系在一起,使其彼此可以相互交流数据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全球性人物,物物相连的智能社会。
物联网就是随时随地地实现人人物物交互,他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有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光扫描器等来实现。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他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拓展的网络;另外。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淡了物体和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的核心和技术是互联网,他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扩展的网络。
物联网硬件平台组成
(1)全面感知
(2)可靠传递
(3)智能处理
它实际是把网络分成四层,把来自设备的各种信息和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递到后台的应用层,进行各种应用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
物联网从下至上课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了解各层主要的)设备以及工作原理
物联网硬件平台可由传感网,核心承载网和信息服务系统等部分组成。这个过程与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类似。(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信息,把信息输入大脑,经过大脑的处理,对外界做出反应)
物联网不能像人那样拥有眼,耳,可以听到,看到,也没有大脑中枢系统。因此它需要各种模拟人类感觉的传感网来作为感知节点和末梢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硬件设施负责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核心承载网为物联网业务提供基础通信网络,传达中枢神经对外界请求作出的反应。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通过无线电信号和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须再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2)传感技术,用于检测物体物理特征的变化,实时搜集变化数据,并对之进行识别和处理(变换)
(3)网络和通信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信息传递和服务支撑的基础通道。
(4)智能的信息处理技术 进行物联网的信息处理,存储,分析,数据的挖掘与融合。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我觉得,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医学,安防,防水处理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中,他把新生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于各行各业之中。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第三章 走进软件
3.1软件的定义
软件是指挥硬件进行协调工作的
软件时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传统意义上讲,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非硬件成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集合。
程序是按照实现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包括使程序能正常运行的参数及程序运行过程中处理的对象;文档使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资料总称。
软件=程序+数据+文档
设计软件要兼顾用户的需求,筹划好软件和硬件结合的层次关系,应用软件→支撑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硬件
3.2软件的分类
(按功能,按规模,按工作方式)
3.2.1 按功能
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支撑软件,操作系统常用的有DOS、Linux、Mac OS、OS/2、UNIX、Windows,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支撑软件包括一系列基本工具(例如编译器,环境数据库,各种接口软件和工具组)。
应用软件是为了满足某一领域,某类问题的应用需求而提供的软件。
3.2.2 按软件的规模分类
以参加人数,研制期限,源程序代码行数为参考标准,可分成微型,小型,中型,大型,甚大型,极大型。
3.2.3按软件的工作方式分类
按软件的工作方式可以将软件分为实时处理软件、分时软件、交互式软件和批处理软件。
实时处理:在事件或数据产生是立即对它们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信号,以监督和控制软件的的执行。它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输出三部分。
分时软件: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
交互式软件:能够实现人机通信的软件,例如操作系统软件,游戏软件等等
批处理软件:把一组输入作业或一批数据以成批处理的方式一次运行,例如手机中用于群发信息的软件
3.3软件架构
3.3.1 软件架构的定义: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是有关软件整体结构与组件的抽象模式,用于知道大型软件系统各方面的设计,是系统的一个草图。是软件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软件结构是一个软件开发项目成功的保证
3.3.2 软件结构的分层
需要分层对系统进行分而治之的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软件架构四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应用程序子系统(包括应用程序专用的服务)、业务专用(包括在一些应用程序中使用的业务专用构件)、中间件(包括各个构件,例如GUI构建器、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接口等)、系统软件(它为底层,包括操作系统特定硬件的接口等构件)。
系统的分层标准:①可见度②易变性③通用性④层数
另外,层的数量与组成取决于问题领域和解决空间的复杂程度!
3.4操作系统
3.4.1 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
计算机运行的第一个程序就是操作系统,它就像是应用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的中间人,操作系统为计算机硬件和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交互的界面。
① 系统观点——计算机资源管理:操作系统的作用类似于城市交通的决策、指挥、控制和调度中心,它组织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在用户和程序之间分配系统资源,使之协调一致、高效地完成各种复杂任务。是计算机系统的大脑,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
② 用户观点——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界面:用户一般从三种方面获得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服务:命令方式,体统调用,图形界面。
③ 软件观点——程序、数据和文档的集合
3.4.2 DOS:硬盘操作系统。
在计算机使用中非常常见。通过在命令行方式下输入命令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管理。DOS由核心程序和命令程序组成,核心部分包括系统引导程序、MSDOS.SYS、IO.SYS、COMMAND.COM.
DOS命令在计算机使用,程序运行中十分常见。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3.4.3-3.4.6 几种操作系统:DOS、Windows、UNIX、Linux、Mac OS
3.4.7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塞班、 Windows Phone、IOS、Android、黑莓。
现在主要以Android和IOS系统为主
3.5软件的开发
3.5.1软件工程学科定义:
软件工程是研究如何以系统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被证明是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做好的软件开发于维护方法结合起来的学科,即使一本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
涉及程序设计、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等方面
3.5.2软件开发的过程
软件开发是按阶段进行的,要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实现该目标所必需的工作内容以及达到的标准。
大致过程:①问题定义——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②可行性研究——对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是否有行得通的解决方法
③需求分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标系统需要做什么
④总体设计——概括地说,应该如何实现目标系统。
⑤详细设计
⑥程序开发
⑦软件测试
⑧软件维护
3.5.3 用户界面与用户体验
①设计流程:确认目标用户、采集目标用户的交互习惯方式、提示和引导用户
②一致性原则:设计目标的一致性、元素外观的一致性、人机交互行为的一致性
③可用性原则:可理解 可达到 可控制
⭐⭐软件行业职业简介:
①项目管理类:项目经理、只能保证工程师(良好的思考能力 沟通能力)
②开发类:需求分析师、开发工程师、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师等
③测试类:测试工程师,产品测试经理
④系统类:网络工程师、基础设施工程师
⑤安全类:网络安全管理员、网络开发工程师
⑥维护类: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
⑦销售类:售前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
一、项目管理类
1.项目经理: 是项目的总负责人,指导小组在预算内按时按量完成任务
2.质量保证(QA)工程师 : 负责保证工程的质量
二、开发类
1.软件需求分析师
2.软件开发工程师 :用编程语言和开发技术进行软件开发
3.系统分析师:是抽象模型的建立者
4.系统架构师:最终确认和评估系统需求,给出开发规范,搭建系统实现的核心架构,明确技术细节,解决主要难点。
三、测试类
1.测试工程师
2.软件产品测试经理
四、系统、安全及维护类
1.网络工程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设计、建设、运行及维护
2.IT基础设施工程师:负责IT设施的规划、设计、实施、管理、沟通、组织
3.网络安全管理员
4.安全开发工程师
5.数据库管理员
6.系统管理员:网络系统管理员和信息系统管理员
四、销售类
1.售前工程师:开发人员与销售人员的桥梁
2.售后技术工程师:满足用户的售后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
3.系统集成工程师:用户买下软件后,分析用户的业务需求,完成产品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