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不羁的心 提交于 2019-12-07 07:37:22

C++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是两个很重要的函数,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 构造函数的使用方式

构造函数的使用方式有两种:初始(值)列、赋值,使用方式如下程序中所写:

class complex{
public:
	complex (double r = 0,double i = 0) : re (r), im (i) { } //初始(值)列
	//complex (double r = 0,double i = 0) { re = r; im = i; } //赋值
	...
private:
	double re, im;
}

推荐使用初始(值)列的方式,而不使用在构造函数函数体内进行赋值操作。 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通过类构造对象的过程是:
第一步,初始化对象;
第二步,对这个对象的数据进行赋值。
而初始(值)列的方式是在第一步完成的,在构造函数函数体内进行赋值是在第二步完成的,所以使用初始(值)列的方式可以少一步操作,所以更加推荐使用。
如果不希望外界定义这个类的对象,可以把构造函数放在private区域。代码如下:

class A{
public:
	static A& getInstance();
	setup(){...}
private:
	A();
	A(const A& rhs);
	...
};

A& A::getInstance(){
	static A a;
	return a;
}

调用语句如下:

A::getInstance().setup();

这时就只有一份A的对象被建立。

2. 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

class A{
public:
	A(){ cout << "A的构造函数" << endl; }
	~A(){ cout << "A的析构函数" << endl; }
};

class B{
public:
	B(){ cout << "B的构造函数" << endl; }
	~B(){ cout << "B的析构函数" << endl; }
};

class C:public B{
public:
	C(){ cout << "C的构造函数" << endl; }
	~C(){ cout << "C的析构函数" << endl; }
};

调用代码:

int main(){
	A a;
	B b;
	C c;
	return 0;
}

输出结果如下:

输出结果

可以看出以下两条原则:
先构造的对象后被析构;
先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再调用子类的构造函数。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