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 分布式锁实现原理

☆樱花仙子☆ 提交于 2019-11-26 21:16:06

原理

进程需要访问共享数据时, 就在"/locks"节点下创建一个sequence类型的子节点, 称为thisPath. 当thisPath在所有子节点中最小时, 说明该进程获得了锁. 进程获得锁之后, 就可以访问共享资源了. 访问完成后, 需要将thisPath删除. 锁由新的最小的子节点获得.

进程如何知道thisPath是所有子节点中最小的呢? 可以在创建的时候, 通过getChildren方法获取子节点列表, 然后在列表中找到排名比thisPath前1位的节点, 称为waitPath, 然后在waitPath上注册监听, 当waitPath被删除后, 进程获得通知, 此时说明该进程获得了锁.

lock操作过程:

1、创建一个永久性节点,作锁的根目录

2、当要获取一个锁时,在锁目录下创建一个临时有序列的节点

3、检查锁目录的子节点是否有序列比它小,若有则监听比它小的上一个节点,当前锁处于等待状态

4、当等待时间超过Zookeeper session的连接时间(sessionTimeout)时,当前session过期,Zookeeper自动删除此session创建的临时节点,等待状态结束,获取锁失败

5、当监听器触发时,等待状态结束,获得锁

unlock操作过程:

将自己id对应的节点删除即可,对应的下一个排队的节点就可以收到Watcher事件,从而被唤醒得到锁后退出;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