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
(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黄芪(四两) 生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去土)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红花(一钱)
水煎服。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惧黄芪,只得迁就人情,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岂不是八两?两剂服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若未服,则不必加。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症。方内黄芪,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个人理解:此方为桃红四物汤(四物汤 +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芍药、熟地、桃仁、红花,去熟地 加 黄芪、地龙)
又有《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类似药效: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剂量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