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 1 of 4 - 选择题 | 0.0/ 34.0 得分 |
缓冲技术中的缓冲池在( )中。 -
A. 外存 -
B. ROM -
C. 寄存器 -
D. 主存
| ( )用作连接大量的低速I/O设备。 -
A. 数据选择通道 -
B. I/O通道 -
C. 字节多路通道 -
D. 数据多路通道
| CPU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 )。 -
A. 并行技术 -
B. 虚存技术 -
C. 缓冲技术 -
D. 通道技术
| 操作系统中的SPOOLING技术,实质是将( )转化为共享设备的技术。 -
A. 虚拟设备 -
B. 独占设备 -
C. 块设备 -
D. 脱机设备
| 为了实现CPU与外部设备间最大的并行性,应采用( )。 -
A. 中断技术 -
B. 通道设备 -
C. 共享设备 -
D. 虚拟设备
| ( )是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 -
A. 磁带 -
B. 打印机 -
C. 键盘显示终端 -
D. 磁盘
| 设备管理程序对设备的管理是借助一些数据结构来进行的,下面的( )不属于设备管理数据结构。 -
A. CHCT -
B. JCB -
C. COCT -
D. DCT
| 一计算机系统配备了二台HP1000激光打印机、一台绘图机。为此该系统需在内存中配置( )个设备驱动程序。 | ( )算法是设备分配常用的一种算法。 -
A. 先来先服务 -
B. 首次适应 -
C. 最佳适应 -
D. 短作业优先
| 在调试程序时,可以把所有输出送到屏幕显示,而不必正式输出到打印设备,其运用了( )。 -
A. 缓冲技术 -
B. 共享技术 -
C. I/O重定向 -
D. Spooling技术
| 通道是一种( )。 -
A. I/O端口 -
B. I/O专用处理器 -
C. 数据通道 -
D. 软件工具
| | 下列哪种设备不是从设备分配策略角度来划分的( )。 -
A. 共享设备 -
B. 虚拟设备 -
C. 独享设备 -
D. 系统设备
| 如果I/O设备与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不经过CPU来完成,这种数据交换方式是( )。 -
A. 无条件存取方式 -
B. 中断方式 -
C. DMA方式 -
D. 程序查询
| 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扩充,把原来独立的设备改造成能为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这种设备称为( )。 -
A. 虚拟设备 -
B. 用户设备 -
C. 系统设备 -
D. 存储设备
| 利用通道实现了( )之间数据的快速传输。 -
A. 外设和外设 -
B. CPU和外设 -
C. 内存和CPU -
D. 内存和外设
| 假脱机技术中,对打印机的操作实际上是用借助磁盘存储实现的,这样实现的打印机构是( )。 -
A. 共享设备 -
B. 独占设备 -
C. 虚拟设备 -
D. 物理设备
|
|
大项 2 of 4 - 填空题 | 0.0/ 20.0 得分 |
实现SPOOLING系统时,必须在磁盘上开辟出称为 和 的专门区域以存放作业信息和作业执行结果。 | 从资源管理(分配)的角度出发,I/O设备可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 常用的I/O控制方式有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 和 。 | 设备管理中采用的数据结构有 、 、 、 等四种。 答案:系统设备表, 设备控制表, 控制器控制表, 通道控制表 | |
| | | | 磁盘是一种 存取设备,磁盘在转动时经过读/写磁头所形成的圆形轨迹称为 。 | 算法选择与当前磁头所在磁道距离最近的请求作为下一次服务的对象。 |
|
大项 3 of 4 - 判断题 | 0.0/ 16.0 得分 |
|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只有I/O设备才是有效的中断源。 | | 虚拟设备是指把一个物理设备变换成多个对应的逻辑设备。 | 虚拟设备是指允许用户使用比系统中具有的物理设备更多的设备。 | | 驱动程序与I/O设备的特性紧密相关,因此应为每一个I/O设备配备一个专门的驱动程序。 | 在一般大型计算机系统中,主机对外围设备的控制可通过通道,控制器和设备三个层次来实现,控制器可控制通道,设备在通道控制下工作。 | | 在一般大型计算机系统中,主机对外围设备的控制可通过通道,控制器和设备三个层次来实现,通道控制控制器,设备在控制器控制下工作。 | 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的一种特性。 | 共享设备是指在同一时刻,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设备。 | | spooling系统需要利用处理器与通道并行工作的能力。 | 设备独立性是指I/O设备具有独立执行I/O功能的一种特性。 | 对于一台多用户机,配置了相同的8个终端,此时可只配置一个有多个终端共享的驱动程序。 |
|
大项 4 of 4 - 简答题 | 0.0/ 30.0 得分 |
对I/O设备的控制方式有哪几种?
| 什么是I/O通道?根据信息交换的方式不同,通道分为哪几种类型?
| 为什么要引入缓冲区?
| 为什么要引入设备独立性?如何实现设备独立性? |
|
来源:CSDN
作者:weixin_38530760
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530760/article/details/80665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