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模式

模式原则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19-12-18 13:38:13
模式设计不只是简单的描述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且很重视解决方案的可重用性和灵活性 通过以灵活的关系来组合对象,组件能在运行时被定义 运行时组合对象所达到的灵活性非常高,而这在单独的继承树中是不可能达到的 组合优于继承 把变化的概念封装起来 -------《设计模式》 继承是应对变化的环境及上下文设计的有效方式,然而它会限制灵活性,尤其当类承担多重职责的时候。在父类的代码中使用条件语句是一种倒退,通常用多态来替代条件语句 策略模式适用于将一组算法移入到一个独立的类型中 显示调用另一个对象的方法来执行一个请求的方式便是委托。动态的组合及重组对象,远胜于将功能静态的建立在代码结构中。 组合使用对象比使用继承体系更灵活,因为组合可以以多种方式动态地处理任务,不过这可能导致代码的可能性下降。 重用性是面向对象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而紧耦合便是它的敌人。 《设计模式》建议积极搜寻类中变化的元素,并评估它们是否适合用新类型封装。根据一定条件,变化的元素可被提取出来形成子类,而这些元素共同拥有一个抽象父类。而这个新类型能被其他类使用。好处: 专注于职责 通过组合提高灵活性 使继承层级体系更紧凑和集中 减少重复 极限编程原则: 你还不需要它 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模式: 用于生成对象的模式(对象实例化) 用于组织对象和类的模式(帮助组织对象的组成关系) 面向任务的模式 企业模式 数据库模式 更多文章在

组合模式

人盡茶涼 提交于 2019-12-14 21:41:10
组合模式 摘要 一、组合模式 二、组合模式的实现 2.1 场景设计 2.2 代码实现 2.2.1 Component 抽象 2.2.2 Composite 节点类 2.2.3 Leaf 叶节点类 2.2.4 Main 测试类 2.2.5 测试结果 三、组合模式的UML图 摘要   本文通过简洁的模式描述,应用场景的详细代码实现,以及匹配的UML,详解介绍了组合模式的原理及应用。本文可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组合模式,以便工作学习中使用组合模式。 一、组合模式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有一个组织架构的分层现象。比如一个国家的组织结构:国家–省份–市--县–镇--村–人,其中除国家是唯一对象之外,其它部分都是多个对象实体;再比如一个集团的组织架构:集团–一级公司–二级公司–部门–小组–程序员,同样,除集团是唯一对象之外,其它部分都可以是多个实体。这两个例子中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组织架构中最后一个对象都是不可再分的,不会再有子组织结构。   在组织结构中,如果上层有消息需要通知到最底层时,每一层的任务都是将消息通知到下一层,比如集团级只与一级公司交互,再由一级公司与二级公司交互,由此类推,一直到小组与程序员交互,在这个交互的过程中,集团并没有与程序员直接交互,所以实现了集团与程序员之间的解耦操作,方便了其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动,如程序员还了一批人,从组织架构、公司运行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设计模式※→☆结构型模式☆============xxx模式

孤人 提交于 2019-12-13 16:24:20
模式概述 Bridge模式应该是设计模式中比较复杂和理解性较难的模式了,当然,此模式是也是面向对象开发和面向对象设计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席位,因此我们会有OO开发中经常使用到。在Bridge模式中我们使用组合(委托)和方式将抽象和实现进行解耦合,这样可以使 抽象和实现都独立化 。这说这里,也许我们想起了Build模式。没错,确实是这样的,Build模式也是使用组合(委托)的方式实现了"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 Build模式见: http://blog.csdn.net/xiaoting451292510/article/details/8330462 模式结构 模式讨论 模式实现 来源: CSDN 作者: arvin_xiaoting 链接: https://blog.csdn.net/xiaoting451292510/article/details/103527774

Javascript 部分设计模式的个人理解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19-12-13 12:00:06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9 单例模式(确保自己使用的资源都是全局的) 1)普通单体(字面量初始化对象) var person = { name : 'zhangsan', age : 12, getAge : function(){ return this.age ; } } person.height = 185 ; 这种单体在实际开发中常用在两个地方,其一就是 匿名对象,其二就是 划分命名空间! 2 )具有局部变量的单体(动态加载数据,初始化属性,返回一个对象实例) var UserInfo = (function(){ //同闭包的原 var name = ""; //利用闭包是单体有自己的私有局部变量 var code = ""; Ajax.request("url",function(n,c){ name = n; code = c; }) return { name:name, code:code } })() 3)惰性单体(用一个私有变量代替第二种方法返回的实例) var UserInfo = (function(){ var userInfo = ""; //私有变量 function init(){ //利用闭包是单体有自己的私有局部变量 var name = ""; var code = ""; Ajax

组合模式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19-12-12 13:21:48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部分-整体”的关系,例如,大学中的部门与学院、总公司中的部门与分公司、学习用品中的书与书包、生活用品中的衣月艮与衣柜以及厨房中的锅碗瓢盆等。在软件开发中也是这样,例如,文件系统中的文件与文件夹、窗体程序中的简单控件与容器控件等。对这些简单对象与复合对象的处理,如果用组合模式来实现会很方便。 组合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组合(Composite)模式的定义:有时又叫作部分-整体模式,它是一种将对象组合成树状的层次结构的模式,用来表示“部分-整体”的关系,使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具有一致的访问性。 组合模式的主要优点有: 组合模式使得客户端代码可以一致地处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无须关心自己处理的是单个对象,还是组合对象,这简化了客户端代码; 更容易在组合体内加入新的对象,客户端不会因为加入了新的对象而更改源代码,满足“开闭原则”; 其主要缺点是: 设计较复杂,客户端需要花更多时间理清类之间的层次关系; 不容易限制容器中的构件; 不容易用继承的方法来增加构件的新功能; 组合模式的结构与实现 组合模式的结构不是很复杂,下面对它的结构和实现进行分析。 1. 模式的结构 组合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抽象构件(Component)角色:它的主要作用是为树叶构件和树枝构件声明公共接口,并实现它们的默认行为。在透明式的组合模式中抽象构件还声明访问和管理子类的接口

【c++设计模式】组合模式

北城以北 提交于 2019-12-09 21:49:49
结构型模式 8)组合模式 当需要以树形结构来表示部分 - 整体的层次结构时使用。 组合模式中只有一种角色,就是要表示的对象。 //对象基类 class Department{ public: Department(string strName): m_strName(strName){} void addSubDepartment(Department* p){ m_vecDep.push_back(p); } virtual ~Department(){ list<Department*>::iterator it; for(it = m_vecDep.begin();it!=m_vecDep.end();it++){ if(*it!=NULL){ delete (*it); (*it) = NULL; } } } private: string m_strName; list<Department* > m_vecDep; //这里为核心,就是包含了指向同样类型指针的容器 }; class Level1Depart : public Department{ public: Level1Depart(string name) : Department(name){} }; class Level2Depart : public Department{ public:

案例分析:设计模式与代码的结构特性

左心房为你撑大大i 提交于 2019-12-08 13:57:43
案例分析之前我先介绍一下常用的结构型设计模式有哪些,然后再根据老师的教学,从其中选择一个进行案例分析: 1 结构型模式简介: 结构型模式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按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它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组织接口和类,后者釆用组合或聚合来组合对象。 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结构型模式比类结构型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结构型模式分为以下 7 种: 代理(Proxy)模式:为某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即客户端通过代理间接地访问该对象,从而限制、增强或修改该对象的一些特性。 适配器(Adapter)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能一起工作。 桥接(Bridge)模式:将抽象与实现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它是用组合关系代替继承关系来实现的,从而降低了抽象和实现这两个可变维度的耦合度。 装饰(Decorator)模式:动态地给对象增加一些职责,即增加其额外的功能。 外观(Facade)模式:为多个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一个一致的接口,使这些子系统更加容易被访问。 享元(Flyweight)模式:运用共享技术来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对象的复用。 组合(Composite)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状层次结构,使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具有一致的访问性。

设计模式课时四------组合模式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19-12-06 18:35:24
组合模式 定义:组合模式(又为 ‘整体-部分’ 模式)屏蔽了容器对象与单个对象在使用时的差异,为客户端提供统一的操作接口,从而降低客户代码与被调用对象的耦合关系,方便系统的维护与扩展。 interface Component { void Add(Component c);//添加树叶/树枝 void Remove(Component c);//移除 void Display(int depth);//打印/显示 } /** * 枝节点 */ class Composite implements Component { private List<Component> children = new ArrayList<Component>();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Component c) { children.add(c);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Component c) { children.remove(c); } @Override public void Display(int depth) { System.out.println("A"+depth); for ( Component c: children) { c.Display(depth+1); } } } /** * 叶节点 */

组合模式

一笑奈何 提交于 2019-12-06 13:48:47
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组合多个对象形成树形结构以表示具有“整体—部分”关系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对单个对象(即叶子对象)和组合对象(即容器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组合模式又可以称为“整体—部分”(Part-Whole)模式,它是一种对象结构型模式。 对于树形结构,当容器对象(如文件夹)的某一个方法被调用时,将遍历整个树形结构,寻找也包含这个方法的成员对象(可以是容器对象,也可以是叶子对象)并调用执行,牵一而动百,其中使用了递归调用的机制来对整个结构进行处理。由于容器对象和叶子对象在功能上的区别,在使用这些对象的代码中必须有区别地对待容器对象和叶子对象,而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希望一致地处理它们,因为对于这些对象的区别对待将会使得程序非常复杂。组合模式为解决此类问题而诞生,它可以让叶子对象和容器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示例1 以学校的组织机构为例 组织抽象 public abstract class Organizati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Organization(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rotected void add(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设计模式再学习前篇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19-12-06 12:19:02
在编程生涯的不同阶段,对设计模式的理解各有不同,相信随着阅历的增加,你也会有更多新的体会产生。关于设计模式的书籍和文章非常多,也有很多经典的讨论让人深受启发,因为翻译和时代久远等各种原因,设计模式各种相关的资料并没有做到定义统一,不同的解释有些易懂有些晦涩,有些甚至只能表达部分意思。在软考架构师考试中,也有涉及到面向对象设计六原则,和设计模式三大分类的篇章,解释得非常经典而且用词短小精悍。 面向对象对象6大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设计目的单一的类 开放-封闭原则 对扩展开话,对修改关闭 里氏替换原则 子类可以替换父类 依赖倒置原则 要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实现;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 组合重用原则 要尽量使用组合,而不是继承关系达到重用的目的。 迪米特原则(最少知识原则) 一个对象应当对其它对象尽可能少的了解。 设计模式可分为3大类: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行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 描述类或对象的创建过程,为新对象实例化提供指南。 结构型模式 描述类或对象的组合,为类如何设计形成以更大的结构提供指南。 行为型模式 描述了类或对象的交互和职责分配,对类的交互和职责分配提供指南。 好了,如果你对设计模式仍有疑问,可在评论区讨论。如果你有关于设计模式的培训需求,也请站内信联系我。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mzsg/p/1198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