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原理

Zookeeper架构及FastLeaderElection机制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19-12-04 15:41:32
原文链接: http://www.jasongj.com/zookeeper/fastleaderelection/ Zookeeper是什么 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协调服务,可用于服务发现,分布式锁,分布式领导选举,配置管理等。 这一切的基础,都是Zookeeper提供了一个类似于Linux文件系统的树形结构(可认为是轻量级的内存文件系统,但只适合存少量信息,完全不适合存储大量文件或者大文件),同时提供了对于每个节点的监控与通知机制。 既然是一个文件系统,就不得不提Zookeeper是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的。本文将介绍Zookeeper如何保证数据一致性,如何进行领导选举,以及数据监控/通知机制的语义保证。 Zookeeper架构 角色 Zookeeper集群是一个基于主从复制的高可用集群,每个服务器承担如下三种角色中的一种 Leader 一个Zookeeper集群同一时间只会有一个实际工作的Leader,它会发起并维护与各Follwer及Observer间的心跳。所有的写操作必须要通过Leader完成再由Leader将写操作广播给其它服务器。 Follower 一个Zookeeper集群可能同时存在多个Follower,它会响应Leader的心跳。Follower可直接处理并返回客户端的读请求,同时会将写请求转发给Leader处理

【Zookeeper系列一】Zookeeper应用介绍与安装部署

心不动则不痛 提交于 2019-12-04 15:37:28
#0 系列目录# Zookeeper系列 【Zookeeper系列一】Zookeeper应用介绍与安装部署 【Zookeeper系列二】ZooKeeper典型应用场景实践 【Zookeeper系列三】ZooKeeper Java API使用 【Zookeeper系列四】ZooKeeper 分布式锁实现 【Zookeeper系列五】ZooKeeper 实时更新server列表 【Zookeeper系列六】Zookeeper 工作原理 Zookeeper源码 【Zookeeper源码一】Zookeeper 源码环境搭建 【Zookeeper源码二】Zookeeper 客户端创建连接过程分析 【Zookeeper源码三】Zookeeper 单机版服务器介绍 【Zookeeper源码四】Zookeeper 集群版服务器介绍 【Zookeeper源码五】Zookeeper 集群版建立连接过程 Zookeeper应用 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Session实现 #1 Zookeeper概述# ZooKeeper是一个为分布式应用所设计的分布的、开源的协调服务,它主要是 用来解决分布式应用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数据管理问题,简化分布式应用协调及其管理的难度,提供高性能的分布式服务 。ZooKeeper本身可以 以Standalone模式安装运行 ,不过

zookeeper核心原理详解

最后都变了- 提交于 2019-12-04 15:10:30
  关于zookeeper的原理解析,可以参见 zookeeper核心原理详解 ,本文所述大多数实践基于对zookeeper原理的首先理解。   Curator是Netflix公司开源的一个Zookeeper客户端,目前是apache顶级项目。与Zookeeper提供的原生客户端相比,Curator的抽象层次更高,简化了Zookeeper客户端的开发量,相当于netty之于socket编程。提供了一套易用性和可读性更强的Fluent风格的客户端API框架。官网为http://curator.apache.org/   除此之外,Curator中还提供了Zookeeper各种应用场景(Recipe,如共享锁服务、Master选举机制和分布式计算器等)的抽象封装。 所以说啊,不管是做底层库还是应用,用户体验真的很重要。 关于zookeeper的java客户端   Zookeeper的 官方客户端 提供了基本的操作,比如,创建会话、创建节点、读取节点、更新数据、删除节点和检查节点是否存在等。但对于开发人员来说,Zookeeper提供的基本操纵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典型的缺点为: (1)Zookeeper的Watcher是一次性的,每次触发之后都需要重新进行注册; (2)Session超时之后没有实现重连机制; (3)异常处理繁琐,Zookeeper提供了很多异常

Zookeeper 原理与实践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19-12-04 13:19:52
1、Zookeeper 的由来 在Hadoop生态系统中,许多项目的Logo都采用了动物,比如 Hadoop 和 Hive 采用了大象的形象,HBase 采用了海豚的形象,而从字面上来看 ZooKeeper 表示动物园管理员,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 ZooKeeper就是对这些动物(项目组件)进行一些管理工作的。 对于单机环境多线程的竞态资源协调方法,我们一般通过线程锁来协调对共享数据的访问以保证状态的一致性。 但是分布式环境如何进行协调呢?于是,Google创造了Chubby,而ZooKeeper则是对于Chubby的一个开源实现。 ZooKeeper是一种为分布式应用所设计的高可用、高性能且一致的开源协调服务,它提供了一项基本服务:分布式锁服务。由于ZooKeeper的开源特性,后来我们的开发者在分布式锁的基础上,摸索了出了其他的使用方法:配置维护、组服务、分布式消息队列、分布式通知/协调等。它被设计为易于编程,使用文件系统目录树作为数据模型。 2、ZooKeeper集群模式典型架构 2.1 角色 Zookeeper服务自身组成一个集群(2n+1个服务允许n>=1个失效)。Zookeeper集群是一个基于主从复制的高可用集群,每个服务器承担如下三种角色中的一种 Leader 一个Zookeeper集群同一时间只会有一个实际工作的Leader

大数据- zookeeper的原理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19-12-04 11:07:34
1 zookeeper原理 Zookeeper虽然在配置文件中并没有指定master和slave 但是,zookeeper工作时,是有一个节点为leader,其他则为follower Leader是通过内部的选举机制临时产生的 1.1 zookeeper的选举机制(全新集群paxos)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整个选举的过程. 假设有五台服务器组成的zookeeper集群,它们的id从1-5,同时它们都是最新启动的,也就是没有历史数据,在存放数据量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假设这些服务器依序启动,来看看会发生什么. 1) 服务器1启动,此时只有它一台服务器启动了,它发出去的包没有任何响应,所以它的选举状态一直是LOOKING状态 2) 服务器2启动,它与最开始启动的服务器1进行通信,互相交换自己的选举结果,由于两者都没有历史数据,所以id值较大的服务器2胜出,但是由于没有达到超过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都同意选举它(这个例子中的半数以上是3),所以服务器1,2还是继续保持LOOKING状态. 3) 服务器3启动,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服务器3成为服务器1,2,3中的老大,而与上面不同的是,此时有三台服务器选举了它,所以它成为了这次选举的leader. 4) 服务器4启动,根据前面的分析,理论上服务器4应该是服务器1,2,3,4中最大的,但是由于前面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服务器选举了服务器3

Dubbo(二):zookeeper 注册中心

一世执手 提交于 2019-12-04 01:19:28
zookeeper 注册中心 Zookeeper 是 Apacahe Hadoop 的子项目,是一个树型的目录服务,支持变更推送,适合作为 Dubbo 服务的注册中心,工业强度较高,可用于生产环境,并推荐使用 [1]。 流程说明: 服务提供者启动时: 向 /dubbo/com.foo.BarService/providers 目录下写入自己的 URL 地址 服务消费者启动时: 订阅 /dubbo/com.foo.BarService/providers 目录下的提供者 URL 地址。并向 /dubbo/com.foo.BarService/consumers 目录下写入自己的 URL 地址 监控中心启动时: 订阅 /dubbo/com.foo.BarService 目录下的所有提供者和消费者 URL 地址。 支持以下功能: 当提供者出现断电等异常停机时,注册中心能自动删除提供者信息 当注册中心重启时,能自动恢复注册数据,以及订阅请求 当会话过期时,能自动恢复注册数据,以及订阅请求 当设置 时,记录失败注册和订阅请求,后台定时重试 可通过 设置 zookeeper 登录信息 可通过 设置 zookeeper 的根节点,不配置将使用默认的根节点。 支持 * 号通配符 ,可订阅服务的所有分组和所有版本的提供者 使用 在 provider 和 consumer 中增加 zookeeper

zabbix系列zabbix3.4监控zookeeper3.4.10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19-12-03 23:50:49
监控zookeeper来自网上,大家一搜就可搜到了,只是zabbix版本和zookeeper有点出入,自行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zookeeper监控要点 系统监控 这个监控linux系统以及修改linux服务器参数即可 内存使用量 ZooKeeper应当完全运行在内存中,不能使用到SWAP。Java Heap大小不能超过可用内存。 Swap使用量 使用Swap会降低ZooKeeper的性能,设置vm.swappiness = 0 网络带宽占用 如果发现ZooKeeper性能降低关注下网络带宽占用情况和丢包情况,通常情况下ZooKeeper是20%写入80%读入 磁盘使用量 ZooKeeper数据目录使用情况需要注意 磁盘I/O ZooKeeper的磁盘写入是异步的,所以不会存在很大的I/O请求,如果ZooKeeper和其他I/O密集型服务公用应该关注下磁盘I/O情况 ZooKeeper监控 zk_avg/min/max_latency 响应一个客户端请求的时间,建议这个时间大于10个Tick就报警 平均延迟/最小延迟/最大延迟 zk_outstanding_requests 排队请求的数量,当ZooKeeper超过了它的处理能力时,这个值会增大,建议设置报警阀值为10 堆积请求数 zk_packets_received 接收到客户端请求的包数量 收包数 zk_packets

zookeeper的安装与部署-集群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19-12-03 21:08:19
环境:centos7 、JDK8 一、Zookeeper原理简介 ZooKeeper是一个开放源码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它包含一个简单的原语集,分布式应用程序可以基于它实现同步服务,配置维护和命名服务等。 Zookeeper设计目的 最终一致性:client不论连接到那个Server,展示给它的都是同一个视图。 可靠性:具有简单、健壮、良好的性能、如果消息m被到一台服务器接收,那么消息m将被所有服务器接收。 实时性:Zookeeper保证客户端将在一个时间间隔范围内获得服务器的更新信息,或者服务器失效的信息。但由于网络延时等原因,Zookeeper不能保证两个客户端能同时得到刚更新的数据,如果需要最新数据,应该在读数据之前调用sync()接口。 等待无关(wait-free):慢的或者失效的client不得干预快速的client的请求,使得每个client都能有效的等待。 原子性:更新只能成功或者失败,没有中间状态。 顺序性:包括全局有序和偏序两种:全局有序是指如果在一台服务器上消息a在消息b前发布,则在所有Server上消息a都将在消息b前被发布;偏序是指如果一个消息b在消息a后被同一个发送者发布,a必将排在b前面。 Zookeeper工作原理 1、在zookeeper的集群中,各个节点共有下面3种角色和4种状态: 角色:leader,follower,observer 状态

Zookeeper集群节点数量为什么要是奇数个?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19-12-03 16:38:43
无论是公司的生产环境,还是自己搭建的测试环境,Zookeeper集群的节点个数都是奇数个。至于为什么要是奇数个,以前只是模糊的知道是为了满足选举需要,并不知道详细的原因。最近重点学习zookeeper,了解到其中的原理,现将其整理记录下来。 首先需要明确zookeeper选举的规则:leader选举,要求 可用节点数量 > 总节点数量/2 。注意 是 > , 不是 ≥。 注:为什么规则要求 可用节点数量 > 集群总结点数量/2 ? 如果不这样限制,在集群出现脑裂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多个子集群同时服务的情况(即子集群各组选举出自己的leader), 这样对整个zookeeper集群来说是紊乱的。 换句话说,如果遵守上述规则进行选举,即使出现脑裂,集群最多也只能回出现一个子集群可以提供服务的情况(能满足节点数量> 总结点数量/2 的子集群最多只会有一个)。所以要限制 可用节点数量 > 集群总结点数量/2 。 采用奇数个的节点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1、防止由脑裂造成的集群不可用。 首先,什么是脑裂?集群的脑裂通常是发生在节点之间通信不可达的情况下,集群会分裂成不同的小集群,小集群各自选出自己的master节点,导致原有的集群出现多个master节点的情况,这就是脑裂。 下面举例说一下为什么采用奇数台节点,就可以防止由于脑裂造成的服务不可用: (1) 假如zookeeper集群有 5

ZooKeeper原理及使用

北慕城南 提交于 2019-12-03 15:34:21
ZooKeeper是Hadoop Ecosystem中非常重要的组件,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分布式系统提供一致性协调(Coordination)服务,与之对应的Google的类似服务叫Chubby。今天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来介绍ZooKeeper,第一部分介绍ZooKeeper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介绍ZooKeeper提供的Client API的使用,第三部分介绍一些ZooKeeper典型的应用场景。 ZooKeeper基本原理 1. 数据模型 如上图所示,ZooKeeper数据模型的结构与Unix文件系统很类似,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棵树,每个节点称做一个ZNode。每个ZNode都可以通过其路径唯一标识,比如上图中第三层的第一个ZNode, 它的路径是/app1/c1。在每个ZNode上可存储少量数据(默认是1M, 可以通过配置修改, 通常不建议在ZNode上存储大量的数据),这个特性非常有用,在后面的典型应用场景中会介绍到。另外,每个ZNode上还存储了其Acl信息,这里需要注意,虽说ZNode的树形结构跟Unix文件系统很类似,但是其Acl与Unix文件系统是完全不同的,每个ZNode的Acl的独立的, 工控机 子结点不会继承父结点的,关于ZooKeeper中的Acl可以参考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说说Zookeeper中的ACL》。 2.重要概念 2.1 ZN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