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

上中下三个DIV,高度自适应(上高度固定,下固定,中间自适应)(代码来自X人)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20-01-23 05:35:07
本人开发的开发者技术变现资源聚集地,大家支持下,下面是网址 https://www.baiydu.com <%@ Page Language="C#" AutoEventWireup="true" CodeBehind="DivDemo.aspx.cs" Inherits="EkaduoBackstageLeadingToEnd.DivDemo" %>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 <html xmlns=" http://www.w3.org/1999/xhtml "> <head runat="server"> <title></title> <style type="text/css"> *{ margin:0; padding:0; } html{ padding:0 !important; padding:100px 0; width:100%; height:100%; overflow:hidden; } body{ padding:100px 0; padding:/**/0; height:100%; overflow: hidden; }

移动端屏幕自适应布局

微笑、不失礼 提交于 2020-01-22 18:41:31
1、技术点 移动端自适应采用百分比布局比较适合。需要说明一点的是:height的百分比是以父元素的 宽度 计算的,由于移动端父元素宽度有时没有给定值(如父元素宽度为100%),此时子元素的height就为0。 因此子元素的高度值使用padding-top或者padding-bottom撑起。 同时height的高度设置为0,防止font-size或line-height等属性影响到height。 2、示例 示例为展示图片,每行展示3个图片。每列图片宽度33%,图片间距为0.5%。 <!DOCTYPE html> <html lang="zh-C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0"> <meta name="author" content="Tencent-TGideas" /> <meta name="Copyright" content="Tencent" /> <title>实例-图片列表</title> <style> * { margin: 0; padding: 0; } ol, ul { list-style: none; } html,

通栏自适应通栏焦点图-05

房东的猫 提交于 2020-01-21 02:50:40
1、结构 <!-------------------------------焦点图通栏自适应----------------------------> <div class="fullSlide"> <div class="bd"> <ul> <li _src="url(images/banner1.jpg)" style="background:#fff center 0 no-repeat;"><a href="http://www.internetke.com/effects/css3/2015/0116/1193.html" target="_blank"></a></li> <li _src="url(images/banner2.jpg)" style="background:#fff center 0 no-repeat;"><a href="http://www.internetke.com/effects/css3/2015/0116/1193.html" target="_blank"></a></li> <li _src="url(images/banner3.jpg)" style="background:#fff center 0 no-repeat;"><a href="http://www.internetke.com/effects/css3

两种方式实现CSS双飞翼布局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20-01-20 13:37:22
双飞翼布局,就是两端固定宽高,中间自适应的三栏布局 先来张图,左边和右边的灰色块是固定宽高的,中间绿色的区域是宽高自适应 方式一:通过flex弹性布局来实现 看代码 //HTML结构,div2是中间的自适应区域 ... <body> <div class="wrap"> <div class="div1"></div> <div class="div2"></div> <div class="div3"></div> </div> </body> ... *{ //先简单粗暴的解决一下浏览器的默认样式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 0; box-sizing:border-box; //使用border-box,盒模型好计算,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算不清块宽高了 } .wrap{ width: 100%; height: 100%; display: flex; //使用弹性布局 flex-flow:row nowrap; //以沿主轴方向行显示,不换行,从而来显示3个块 justify-content:space-around; //这一个加和不叫其实也没事,加上去的意思就是两端对齐 } [class^='div']{ // 给所有的div都加上高和边框样式,方便观看,不然都缩成一条线了 height: 400px; border: 1px solid

高度自适应输入框的清晰解题思路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20-01-19 20:53:19
前言 业务开发中,经常会遇到文本输入框高度随着输入内容高度变化的情况,下面我们来详细说明一下实现这种输入框的方案和解题思路 方案一为一种扩展思路,仅供参考 方案二为常规思路,急着用的小伙伴建议直接看二 第三个板块 附上了react native和react native to web的代码实现方案 ※方案一:contenteditable属性法 contenteditable属性表示元素是否可编辑,变为可编辑状态的元素还保留其原有的特性,属性值为如下两者之一 -true或空字符串,表示元素是可编辑的; -false表示元素不是可编辑的; 该属性是一个枚举属性,而非布尔属性。这意味着必须显式设置其值为 true 、 false 或空字符串中的一个,最好不要简写为 <label contenteditable>Example Label</label> 正确的用法是 : <element contenteditable="value"> --value=true/false 🌰分析 <style type="text/css"> .container { padding: 20px; } .auto-input { min-height: 100px; font-size: 30px; border: 1px solid red; } </style> <body> <h1

浅谈web自适应

|▌冷眼眸甩不掉的悲伤 提交于 2020-01-19 19:29:41
转自: http://www.cnblogs.com/consta... 前言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web在前端工程师们的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移动设备更新速度频繁,手机厂商繁多,导致的问题是每一台机器的屏幕宽度和分辨率不一样。这给我们在编写前端界面时增加了困难,适配问题在当下显得越来越突出。记得刚刚开始开发移动端产品的时候向设计MM要了不同屏幕的设计图,结果可想而知。本篇文章分享了一些处理多屏幕自适应的经验,希望有益于各位。 特别说明:在开始这一切之前,请开发移动界面的工程师们在头部加上下面这条meta: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aximum-scale=1.0, user-scalable=0"> 简单事情简单做-宽度自适应 所谓宽度自适应严格来说是一种pc端的自适应布局方式在移动端的延伸。在处理pc端的前端界面时候需要用到全屏布局时采用的就是此种布局方式。它的实现方式也比较简单,将外层容器元素按照百分比铺满的方式,里面的子元素固定或者左右浮动。 .div { width:100%; height:100px; } .child { float: left; } .child { float:right; } 由于父级元素采用百分比的布局方式

移动端自适应屏幕方案

巧了我就是萌 提交于 2020-01-19 07:58:55
现在移动端尺寸越来越多,如果在不同宽度的设备上完美呈现效果也是前端程序员必备的功课。 通过一天的查找资料跟以前的经验,总结了以下的方案: 1:前端样式固定用320px宽度做,左右留白,背景用颜色或者背景填充。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maximum-scale=1, minimum-scale=1, user-scalable=1, minimal-ui"/> 图片用实际像素 background-size: 100% 100%; 2:不写宽度,所有内容以中轴线为标准,左右铺开。 3:写好网页后用JS获取屏幕宽度,然后设置body:zoom(有时字体会有问题)或者scale(只适用于单页)缩放尺寸 4:参考淘宝方案 http://www.html-js.com/article/Like-the-winter-flexible-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the-mobile-phone-Taobao-cold 设置html的font-size和viewport来控制大小 备注:关于window.devicePixelRatio是设备上物理像素和设备独立像素(device-independent pixels (dips))的比例。

手机端 图片自适应屏幕尺寸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20-01-18 09:15:46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 { var imglist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安卓4.0+等高版本不支持window.screen.width,安卓2.3.3系统支持 var _width; doDraw(); window.onresize = function () { //捕捉屏幕窗口变化,始终保证图片根据屏幕宽度合理显示 doDraw(); } function doDraw() { _width = window.innerWidth; for (var i = 0, len = imglist.length; i < len; i++) { DrawImage(imglist[i], _width); } } function DrawImage(ImgD, _width) { var image = new Image(); image.src = ImgD.src; image.onload = function () { //限制,只对宽高都大于30的图片做显示处理 if (image.width > 30 && image.height > 30) { if (image.width > _width) { ImgD.width =

OpenCV重写冈萨雷斯——自适应中值滤波器

ⅰ亾dé卋堺 提交于 2020-01-18 08:16:29
自适应中值滤波器 传统中值滤波器处理低概率椒盐噪声退化的图像效果令人满意 但是对于 P = 0.2 的脉冲噪声退化过的图片的处理效果就很令人失望,会丢失很多细节,由此,自适应中值滤波器诞生,与传统不同的是,自适应中值滤波器尝试保留细节。 冈萨雷斯中给出的过程是: 进程A: A1 = Z<sub>med</sub> -Z<sub>min</sub> A2 = Z<sub>med</sub> -Z<sub>max</sub> if(A1 > 0 && A2 < 0 ) goto B else if ( S < S<sub>max</sub>) goto A else return Z<sub>med</sub> 进程B: B1 = Z<sub>xy</sub> -Z<sub>min</sub> B2 = Z<sub>xy</sub> -Z<sub>max</sub> if(B1 > 0 && B2 < 0 ) return Z<sub>xy</sub> else return Z<sub>med</sub> 过程的主要思想就是 如果当前像素点灰度值不是脉冲,则保留,当滤波器扩大到指定最大之后则选取中值为结果,可能该处是边缘。 突发奇想 既然要尽可能多的保留图像原本细节 为什么不把B过程和A过程交换一下逻辑 经过试验结果是差不多的0。0 实验图片 #include < opencv2

AMCL自适应蒙特卡洛原理概述

杀马特。学长 韩版系。学妹 提交于 2020-01-17 02:46:45
看到这篇文章,解决了我最近的疑惑,机器人绑架问题,哈哈哈 先转了 看了很多资料,讲amcl用法的很多,原理和概念能说清的很少,大都是一带而过稀里糊涂。这里,先把概念区分开来,后面将对原理进行讲解。 1,粒子滤波和蒙特卡洛 蒙特卡洛:是一种思想或方法。举例:一个矩形里面有个不规则形状,怎么计算不规则形状的面积?不好算。但我们可以近似。拿一堆豆子,均匀的撒在矩形上,然后统计不规则形状里的豆子的个数和剩余地方的豆子个数。矩形面积知道的呀,所以就通过估计得到了不规则形状的面积。拿机器人定位来讲,它处在地图中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可能,这种情况我们怎么表达一个位置的置信度呢?我们也使用粒子,哪里的粒子多,就代表机器人在哪里的可能性高。 粒子滤波:粒子数代表某个东西的可能性高低。通过某种评价方法(评价这个东西的可能性),改变粒子的分布情况。比如在机器人定位中,某个粒子A,我觉得这个粒子在这个坐标(比如这个坐标就属于之前说的“这个东西”)的可能性很高,那么我给他打高分。下次重新安排所有的粒子的位置的时候,就在这个位置附近多安排一些。这样多来几轮,粒子就都集中到可能性高的位置去了。 2,重要性采样 就像转盘抽奖一样,原本分数高(我们给它打分)的粒子,它在转盘上对应的面积就大。原本有100个粒子,那下次我就转100次,转到什么就取个对应的粒子。这样多重复几次,仍然是100个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