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向

vue-router-7-重定向及别名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19-12-19 11:35:48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mode: 'history', base: __dirname, routes: [ { path: '/', component: Home, children: [ { path: '', component: Default }, { path: 'foo', component: Foo }, { path: 'baz', name: 'baz', component: Baz }, { path: 'with-params/:id', component: WithParams }, // relative redirect to a sibling route { path: 'relative-redirect', redirect: 'foo' } ] }, // absolute redirect { path: '/absolute-redirect', redirect: '/bar' }, // dynamic redirect, note that the target route `to` is available for the redirect function { path: '/dynamic-redirect/:id?', redirect: to => { const {

关于异步请求时出现的问题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19-12-19 03:04:48
第一个问题: 在struts2的配置文件中 如果不指定type的类型 那么在action中任何跳转都是默认forword类型的 称为内部跳转 比如下面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 管理员登录成功之后 跳转到list.jsp页面 但是网页上的url却是下面的 第二个例子: 用户登录成功之后 跳转到detail.jsp页面 但是url 说了这么多 就是为了解决上面的操作和异步请求时 容易出现的问题 继续拿第二个例子来说明 如果在该详情页面中 我使用异步操作(比如做更新) 只要我们使用了异步操作 那么有没有想过 将来action中做了相应操作之后 无论是否返回数据给浏览器 异步请求之后 最终都是需要一个返回一个地址的 这个地址怎么确定呢 就是你在那个url上发送的异步请求 说到这 我们似乎有点明白了 即如果在一个url=.jsp上发送的异步请求 那么将来返回的 地址就是这个.jsp页面 如果在url =xxx.action上发送的异步请求 那么将来返回的时候 还会去找这个action地址 所以就造成了如下的结果 登录成功之后(url=xx.action 只是把登录成功之后的detail.jsp页面在当前url下展示了出来 所以请求地址不是xx.jsp 在以前的总结中提到过forward和redirect的区别) 在该页面上 我想要修改员工的信息 那么我们点击提交 打个断点来观察 下面是点击

高性能网站建设指南----笔记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19-12-19 02:00:28
小概述: 1.只有10%-20%的最终用户响应时间花在了下载HTML文档上,其余的80%-90%的时间花在了下载页面中的所有组件上【js,css,image,flash...】。 2.如果浏览器和服务器都支持的话,可以使用压缩来减小响应的大小。浏览器可以使用Accept-Encoding头来声明它支持的压缩,服务器使用Content-Encoding头来确认响应已被压缩。 3.条件GET请求 如果浏览器在其缓存中保留了组件一个副本,但并不确定它是否仍然有效,就会生成一个条件GET请求,即在请求头中使用If-Modified-Since头将最后修改时间发送给服务器,请求服务器验证该副本从最后修改时间以来有没有被更新过,如果 没有更新过,服务器会返回一个"304 Not Modified"状态码并不再发送响应体,浏览器直接使用缓存中的这个副本,从而得到一个更小且更快的响应。 请求: GET /us.js.yimg.com/lib/common/utils/2/yahoo_2.0.0-b2.js HTTP/1.1 Host: us.js2.yimg.com User-Agent: Mozilla/5.0 (...) Gecko/20061206 Firefox/1.5.0.9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 If-Modified-Since: Wed, 22

KVM设备透传与重定向

依然范特西╮ 提交于 2019-12-18 20:50:41
1.1 设备透传与重定向 在私有云桌面中,设备的透传(passthrough)与重定向(redirection)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基本功能出现的。两者的在使用上的区别是前者一般将主机上的设备直接传递给在其中运行的虚拟机,后者则是将客户端的设备通过网络传递给其正在连接的虚拟机,相同点是当传递至虚拟机或虚拟机归还设备时,这对于主机来说是个设备热插拔操作。 1.1.1 PCI/PCI-E设备 在QEMU中,PCI/PCI-E设备目前仅支持透传(某些商业软件可对PCI/PCI-E设备进行重定向),且需要在主机BIOS设置中CPU打开Intel VT-d/选项(AMD CPU与之对应的是AMD Vi),可透传的设备包括显卡、声卡、HBA卡、网卡、USB控制器等,其中某些设备需要额外设置(比如IOMMU)才可进行透传。 使用libvirt透传PCI/PCI-E设备时需要知道要透传设备的总线地址,以在域定义中指定要透传的设备。一般落实到QEMU中有这些为透传准备的设备模型,包括pci-assgn、vfio-pci、vfio-vga等。 以透传主机网卡为例: [root@node1 ~]# lspci 00:00.0 Host bridge: Intel Corporation 440BX/ZX/DX - 82443BX/ZX/DX Host bridge ... 02:05.0 Ethernet

Django----视图层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19-12-18 18:51:05
Django----视图层 本文目录 1 视图函数 2 HttpRequest对象 3 HttpResponse对象 4 JsonResponse 5 CBV和FBV 6 简单文件上传 回到目录 1 视图函数 一个视图函数,简称视图,是一个简单的Python 函数,它接受Web请求并且返回Web响应。 响应可以是一张网页的HTML内容,一个重定向,一个404错误,一个XML文档,或者一张图片. . . 是任何东西都可以。 无论视图本身包含什么逻辑,都要返回响应。 代码写在哪里也无所谓,只要它在你的Python目录下面。 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要求了——可以说“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为了将代码放在某处,约定是将视图放置在项目或应用程序目录中的名为 views.py 的文件中。 下面是一个返回当前日期和时间作为HTML文档的视图: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HttpResponse, HttpResponseRedirect, redirect import datetime def current_datetime(request): now = datetime.datetime.now() html = "<html><body>It is now %s.</body></html>" % now return

SpringMVC由浅入深day01_10@RequestMapping_11controller方法的返回值

江枫思渺然 提交于 2019-12-18 16:07:18
10 @RequestMapping   10.1 Url 路径 映射 @RequestMapping( value= "/ item ") 或 @RequestMapping("/ item) value 的值是数组,可以将多个url映射到同一个方法 定义controller方法对应的url,进行处理器映射使用。通过RequestMapping注解可以定义不同的处理器映射规则。   10.2 窄化请求映射 在class上添加@RequestMapping(url)指定通用请求前缀, 限制此类下的所有方法请求url必须以请求前缀开头,通过此方法对url进行分类管理。 如下: @RequestMapping 放在类名上边,设置请求前缀 @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 ("/ item ") 方法名上边设置请求映射url: @RequestMapping 放在方法名上边,如下: @RequestMapping("/queryItem ") 访问地址为:/item/queryItem 请求路径发生变化: http://localhost:8080/springmvc_mybatis1217/items/editItems.action 修改链接也发生变化   10.3 http请求方法 限定 u 限定GET方法 @RequestMapping (method =

《高性能网站建设指南》读书笔记

主宰稳场 提交于 2019-12-18 15:23:17
规则 1 -减少 HTTP 请求 请求网页时只有 10 %- 20 %的最终用户响应时间花在接收请求的 HTMl 文档上,剩下的 80 %- 90 %时间花在为 HTML 文档所引用的所有组建(图片,脚本,样式表, Flash 等)进行的 HTTP 请求上,因此改善响应时间的最简单途径就是减少组件的数量,并由此减少 HTTP 请求数量。 图片地图:我们可以将多个图片完成的功能,使用一个图片,根据的不同区域来响应不应的请求。 合并脚本和样式表:每个文件都会导致一个 HTP 请求,尽量将 css 和 js 合并到一个文件中。 规则 2 -使用内容发布网络 在多个地理位置不同的服务器上部署内容,如果 web 服务器离拥护更近,则一个 http 请求的响应时间将缩短,如果组件 web 服务器离拥护更近,则多个 http 请求的响应时间将缩短。有很多公司提供 CDN (内容发布网络)服务。 CDN 用于发布静态内容,如图片,脚本,样式表和 Flash 。 规则 3 -添加 Expires 头 使用 Expires 来设置浏览器缓存,指到指定的时间为止一直访问缓存中的内容。另外在 http1.1 中引入了 cache - control 头来克服 Expires 头的限制,因为 Expires 头使用一个特定时间,它要求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时钟严格同步,过期时间需要经常检查

利用opencv的FileStorage类实现XML/YAML文件的读写

社会主义新天地 提交于 2019-12-18 05:39:36
  FileStorage是opencv2.0以后专门用来读写XML/YAML文件的类,标准的C++实现。利用好XML文件可以极大地方便我们对中间数据的处理。 官方文档: (1) http://www.opencv.org.cn/opencvdoc/2.3.2/html/doc/tutorials/core/file_input_output_with_xml_yml/file_input_output_with_xml_yml.html#fileinputoutputxmlyaml (2) http://docs.opencv.org/modules/core/doc/xml_yaml_persistence.html#filestorage   利用FileStorage主要可以完成对以下几种数据的的输入和输出: 数字、文本(字符串)、数组(vector)、maps、自定义数据类型(类) 。与C++标准输入输出流的操作方法基本一致: 建立流对象-->打开文件(建立流与文件的连接)-->进行读或写操作-->关闭文件(断开流与文件的连接)。   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打开文件的时候要指定是"WRITE"还是"READ",一旦指定就只能读或写。写完了要读或者读完了要写前,要先对流对象进行重定向(可以使用FileStorage::open()方法);   (2

IIS日志分析:SC-Status语义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18 05:22:13
在网站属性-网站-日志(属性) 中进行设定该站点IIS日志常规属性和扩展属性,扩展属性设置IIS日志包含字段显示。 HTTP协议状态(sc-status)码的含义 IIS中 100 Continue 初始的请求已经接受,客户应当继续发送请求的其余部分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服务器将遵从客户的请求转换到另外一种协议 200 OK 一切正常,对GET和POST请求的应答文档跟在后面。 201 Created 服务器已经创建了文档,Location头给出了它的URL。 202 Accepted 已经接受请求,但处理尚未完成。 203 Non-Authoritative Information 文档已经正常地返回,但一些应答头可能不正确,因为使用的是文档的拷贝 204 No Content 没有新文档,浏览器应该继续显示原来的文档。如果用户定期地刷新页面,而Servlet可以确定用户文档足够新,这个状态代码是很有用的 205 Reset Content 没有新的内容,但浏览器应该重置它所显示的内容。用来强制浏览器清除表单输入内容 206 Partial Content 客户发送了一个带有Range头的GET请求,服务器完成了它 300 Multiple Choices 客户请求的文档可以在多个位置找到,这些位置已经在返回的文档内列出。如果服务器要提出优先选择

Shell中的>/dev/null 2>&1 与 2>&1 >/dev/null 与&>/dev/null 的区别

帅比萌擦擦* 提交于 2019-12-18 02:48:13
默认情况下,总是有三个文件处于打开状态,标准输入(键盘输入)、标准输出(输出到屏幕)、标准错误(也是输出到屏幕),它们分别对应的文件描述符是0,1,2 。那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几种重定向方法的区别: >/dev/null 2>&1 // 实际上,应该等同于这样: 1>/dev/null 2>/dev/null ,默认情况下就是1,标准输出,所以一般都省略。 而&符号,后面接的是必须的文件描述符。不能写成2>1,这样就成了标准错误重定向到文件名为1的文件中了,而不是重定向标准错误到标准输出中。所以这里就是:标准输出重定向到了/dev/null,而标准错误又重定向到了标准输出, 所以就成了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都重定向到了/dev/null 2>&1 >/dev/null // 咋一看,这个跟上面那个有啥区别呢,不也是标准错误重定向到标准输出,而标准输出重定向到/dev/null么? 最后不应该都重定向/dev/null么? 我是这么理解的!一条指令同一时刻要么产生标准错误,要么产生标准输出。 当产出标准错误的时候,因这个标准错误重定向到了标准输出,而标准输出是输出到屏幕。这个时候标准输出还没有被重定向到/dev/null,于是在屏幕上打印了。当产生标准输出时,那么它就不是标准错误,2>&1无效,于是标准输出重定向dev/null,不打印到屏幕。所以最终结果将是: 标准错误打印到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