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向

关于性能优化的法则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19-12-25 03:52:44
规则1:减少HTTP请求 我们只有20%的时间花在所请求的HTML页面上,剩下的80%是发生在浏览器前端,特别是页面和页面中各种元素(图片、CSS、Javascript、 flash…)的下载之上。 图片技术,CSSsprite,内联图片和脚本,样式表的合并,这些技术既可以减少HTTP请求,又可以避免在性能和设计之间进行艰难的选择。 规则2:使用内容发布网络 内容发布网络(CDN)是一组分布在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web服务器,用于更加有效的向用户发布内容。 除了缩短时间之外,CDN还可以带来其他优势。他们的服务包括备份,扩展存储能力和进行缓存。CDN还有助于缓和web流量峰值压力,比如在获取天气或股市新闻,浏览流行的体育或娱乐事件时。 规则3:增加Expires header 现在的WEB页面都包含了大量的组件,并且其数量在不断增长,页面的初访者会进行很多的HTTP请求,但通过使用一个长久的Expires头,让这些组件被缓存,这会在后续的页面浏览中避免不必要的HTTP请求。长久的Expires头常用于图片,但应该用在所有的组件上,包括脚本,样式表。 规则4:压缩组件 如果http产生的响应包很小,传输时间就会很少,因为只需要很小的包从服务器传递到客户端。压缩响应包,并由此减少网络的响应时间,这是减少页面大小的最简单的技术,但影响是最大的。 规则5:将样式表放在顶部 规则6

sendRedirect和forward方法的区别

馋奶兔 提交于 2019-12-24 21:00:38
sendRedirect()和forward()方法的区别 HttpServletResponse接口的sendRedirect()方法和RequestDispatcher接口的forward()方法都可以利用另外的资源(Servlet、JSP页面或HTML文件)来为客户端进行服务,但是这两种方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下面分别给出sendRedirect()方法和forward()方法的工作原理图: 交互过程如下: 1) 浏览器访问Servlet1; 2) Servlet1想让Servlet2为客户端服务; 3) Servlet1调用sendRedirect()方法,将客户端的请求重定向到Servlet2; 4) 浏览器访问Servlet2; 5) Servlet2对客户端的请求做出响应。 我们可以看出,调用sendRedirect()方法,实际上是告诉浏览器Servlet2所在的位置,让浏览器重新访问Servlet2。调用sendRedirect()方法,会在响应中设置Location响应报头。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浏览器会自动完成新的访问。而浏览器地址栏显示的URL是重定向之后的URL。 而forward()方法的交互过程如下: 1) 浏览器访问Servlet1; 2) Servlet1想让Servlet2对客户端的请求进行响应,于是调用forward()方法

nginx 常见正则匹配符号表示

浪尽此生 提交于 2019-12-24 17:52:58
nginx 常见正则匹配符号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匹配字符串的开始位置; 2、 $:匹配字符串的结束位置; 3、.*: .匹配任意字符,*匹配数量0到正无穷; 4、\. 斜杠用来转义,\.匹配 . 特殊使用方法,记住记性了; 5、(值1|值2|值3|值4):或匹配模式,例:(jpg|gif|png|bmp)匹配jpg或gif或png或bmp 6、i不区分大小写   一.正则表达式匹配,其中: * ~ 为区分大小写匹配 * ~* 为不区分大小写匹配 * !~和!~*分别为区分大小写不匹配及不区分大小写不匹配 二.文件及目录匹配,其中: * -f和!-f用来判断是否存在文件 * -d和!-d用来判断是否存在目录 * -e和!-e用来判断是否存在文件或目录 * -x和!-x用来判断文件是否可执行 三.rewrite指令的最后一项参数为flag标记,flag标记有: 1.last 相当于apache里面的[L]标记,表示rewrite。 2.break本条规则匹配完成后,终止匹配,不再匹配后面的规则。 3.redirect 返回302临时重定向,浏览器地址会显示跳转后的URL地址。 4.permanent 返回301永久重定向,浏览器地址会显示跳转后的URL地址。 使用last和break实现URI重写,浏览器地址栏不变。而且两者有细微差别

HTTP状态码查询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19-12-24 16:44:57
如果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了某项请求要求显示网站上的某个网页,那么,服务器会返回 HTTP 状态代码以响应该请求。 一些常见的状态代码为: 200 - 服务器成功返回网页 403 - 请求的网页禁止访问 404 - 请求的网页不存在 503 - 服务器暂时不可用 1xx(临时响应),用于表示临时响应并需要请求者执行操作才能继续的状态代码。 代码 说明 100(继续) 请求者应当继续提出请求。服务器返回此代码则意味着,服务器已收到了请求的第一部分,现正在等待接收其余部分。 101(切换协议) 请求者已要求服务器切换协议,服务器已确认并准备进行切换。 2xx(成功),用于表示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的状态代码。 代码 说明 200(成功) 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通常,这表示服务器提供了请求的网页。如果您的 robots.txt 文件显示为此状态,那么,这表示 Googlebot 已成功检索到该文件。 201(已创建) 请求成功且服务器已创建了新的资源。 202(已接受) 服务器已接受了请求,但尚未对其进行处理。 203(非授权信息) 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但返回了可能来自另一来源的信息。 204(无内容) 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未返回任何内容。 205(重置内容) 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未返回任何内容。与 204 响应不同,此响应要求请求者重置文档视图(例如清除表单内容以输入新内容)

「理解HTTP」之常见的状态码

点点圈 提交于 2019-12-24 09:27:27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状态码的职责是当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时,描述返回请求结果。借助状态码,用户可以知道服务器端是正常处理了请求,还是出现了什么错误。 RFC2616 定义的状态码,由3位数字和原因短信组成。 数字中的第一位指定了响应类别,后两位无分类。响应类别有以下5种: Type Reason-phrase Note 1XX Informational 信息性状态码,表示接受的请求正在处理 2XX Success 成功状态码,表示请求正常处理完毕 3XX Redirection 重定向状态码,表示需要客户端需要进行附加操作 4XX Client Error 客户端错误状态码,表示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 5XX Server Error 服务器错误状态码,表示服务器处理请求出错 RFC2616记录的HTTP状态码有37种,再加上「WebDAV」( RFC4918 、 5842 )和「Additional HTTP Status Codes」( RFC6585 ),数量就达到60多种。 然并卵,这么多种HTTP状态码,其实常用的大概只有14种,本文就讲讲这14种状态码。 2XX Success This class of status code indicates that the client's request was

状态码信息集锦

北城余情 提交于 2019-12-24 00:16:51
1.1 1xx(临时响应) 表示临时响应并需要请求者继续执行操作的状态码。 100(继续)请求者应当继续提出请求。服务器返回此代码表示已收到请求的第一部分,正在等待其余部分。 101(切换协议)请求者已要求服务器切换协议,服务器已确认并准备切换。 1.2 2xx (成功) 表示成功处理了请求的状态码。 200(成功)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通常,这表示服务器提供了请求的网页。如果是对您的 robots.txt 文件显示此状态码,则表示 Googlebot 已成功检索到该文件。 201(已创建)请求成功并且服务器创建了新的资源。 202(已接受)服务器已接受请求,但尚未处理。 203(非授权信息)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但返回的信息可能来自另一来源。 204(无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没有返回任何内容。 205(重置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没有返回任何内容。与 204 响应不同,此响应要求请求者重置文档视图(例如,清除表单内容以输入新内容)。 206(部分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了部分 GET 请求。 1.3 3xx (重定向) 要完成请求,需要进一步操作。通常,这些状态码用来重定向。Google 建议您在每次请求中使用重定向不要超过 5 次。您可以使用网站管理员工具查看一下 Googlebot 在抓取重定向网页时是否遇到问题。诊断下的网络抓取页列出了由于重定向错误导致

Linux里的2>&1的理解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19-12-23 21:18:23
转载自: https://blog.csdn.net/ggxiaobai/article/details/53507530 我们在Linux下经常会碰到nohup command>/dev/null 2>&1 &这样形式的命令。首先我们把这条命令大概分解下首先就是一个nohup表示当前用户和系统的回话下的进城忽略响应HUP消息。&是把该命令以后台的job的形式运行。那么就剩下command>/dev/null 2>&1,command>/dev/null较好理解,/dev/null表示一个空设备,就是说吧command的执行结果重定向到空设备中,说白了就是不显示任何信息。那么2>&1又是什么含义? 2>&1 几个基本符号及其含义 /dev/null 表示空设备文件 0 表示stdin标准输入 1 表示stdout标准输出 2 表示stderr标准错误 从command>/dev/null说起 其实这条命令是一个缩写版,对于一个重定向命令,肯定是a > b这种形式,那么command > /dev/null难道是command充当a的角色,/dev/null充当b的角色。这样看起来比较合理,其实一条命令肯定是充当不了a,肯定是command执行产生的输出来充当a,其实就是标准输出stdout。所以command > /dev/null相当于执行了command 1 > /dev

Linux后台执行脚本文件,nohup

风格不统一 提交于 2019-12-23 16:00:18
看运维人员执行nohup命令后,把程序放在后台执行,很高大上,就研究了一下,这个命令. nohup命令及其输出文件 nohup命令:如果你正在运行一个进程,而且你觉得在退出帐户时该进程还不会结束,那么可以使用nohup命令。该命令可以在你退出帐户/关闭终端之后继续运行相应的进程。nohup就是不挂起的意思( n ohang up)。 该命令的一般形式为:nohup command &   使用nohup命令提交作业   如果使用nohup命令提交作业,那么在缺省情况下该作业的所有输出都被重定向到一个名为nohup.out的文件中,除非另外指定了输出文件:    nohup command > myout.file 2>&1 &   在上面的例子中,输出被重定向到myout.file文件中。   使用 jobs 查看任务。 例子: nohup php activity_insert_user.php 61 26_02.txt > 26_02.log 2>&1 & 注意事项: 2>&1 是一个整体,中间没有空格,表示把标准输出和错误输出都传到指定文件中. 下面是详解: ls xxx 1>out.txt 2>&1 nohup /mnt/Nand3/H2000G >/ dev / null 2>&1 & 对 于& 1 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文件描述符 1,而1 一般代表的就是STDOUT

linux之 输入输出重定向及管道命令符

假装没事ソ 提交于 2019-12-23 15:51:07
输入输出重定向 介绍 输入重定向就是将文件的信息导入到命令行中,而输出重定向则是之指把原本要输出到屏幕的数据 导入指定文件中。   1标准输入重定向(STDIN,文件描述符为 0):默认从键盘输入,也可从其他文件或命令中输入。    2标准输出重定向(STDOUT,文件描述符为 1):默认输出到屏幕。   3错误输出重定向(STDERR,文件描述符为 2):默认输出到屏幕。            输入重定向中用到的符号及其作用 符号 作用 命令 < 文件 将文件作为命令的标准输入 命令 << 分界符 从标准输入中读入,直到遇见分界符才停止 命令 < 文件 1 > 文件 2 将文件 1 作为命令的标准输入并将标准输出到文件 2 输出重定向中用到的符号及其作用 符号 作用 命令 > 文件 将标准输出重定向到一个文件中(清空原有文件的数据) 命令 2> 文件 将错误输出重定向到一个文件中(清空原有文件的数据) 命令 >> 文件 将标准输出重定向到一个文件中(追加到原有内容的后面) 命令 2>> 文件 将错误输出重定向到一个文件中(追加到原有内容的后面) 命令 >> 文件 2>&1 或命令 &>> 文件 将标准输出与错误输出共同写入到文件中(追加到原有内容的后面) 注意 :对于重定向中的标准输出模式,可以省略文件描述符 1 不写,而错误输出模式的文件描述符 2是必须要写的 管道命令符 介绍

分布式项目:在filter中做重定向使用httpServletResponse.sendRedirect(backUrl.toString());导致部署后需要做回流的问题?

ぃ、小莉子 提交于 2019-12-23 11:01:36
问题描述: 在分布式项目中shiro判断是否登录,需要做重定向,使用到httpServletResponse做重定向,但是在项目部署linux服务器上后发现sso.server.url是配置的外网ip或者域名,这样的重定向就要求内网服务器必须能访问到外网ip或者域名,在运维层面这种操作叫做回流。 但是部分机房已经明确禁止配置回流。在这个坑面前有点束手无策,今天发出来请教一下各位大佬怎么改进这段代码? 问题代码如下: 来源: CSDN 作者: 貂裘换酒 链接: https://blog.csdn.net/u014185140/article/details/10360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