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艺术活动——《锤子歌》(演奏)

被刻印的时光 ゝ 提交于 2019-11-28 10:14:51
一、活动内容:艺术活动——《锤子歌》(演奏) 二、活动目标: 1.能正确听辨歌曲中大锤子和小锤子不同节奏型“× ×∣××∣”“×× ××∣×× ××∣”,运用动作有控制地玩节奏游戏。 2.学习用轮奏和合奏的方法为歌曲伴奏,体验趣味性演奏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木鱼、碰铃各13个,音乐《锤子歌》。 四、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引导幼儿按音乐节奏做采茶动作。 (二)初次欣赏,引导幼儿交流听音乐《锤子歌》的感受。 提问:你们听到了些什么?哪一句比较有趣? (三)再次欣赏,发现大锤子和小锤子的不同节奏。 1.引导语:先唱歌的是大锤子还是小锤子?它们唱的歌一样吗? 2.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肢体,分别表现大锤子和小锤子的不同节奏。 大锤子:× ×∣××∣ 小锤子:×× ××∣×× ××∣ (四)视听结合,感受大锤子和小锤子的不同节奏。 1.出示演奏谱,教师边说边念白,幼儿随乐拍大锤子和小锤子的节奏。 2.引导幼儿跟随自己边说唱边拍大锤子和小锤子的节奏;提醒幼儿注意倾听间奏音乐并保持等待,及时跟进最后一句音乐——大小锤子齐奏。 (五)多样化运用动作演奏。 引导幼儿用不同动作模拟大锥子和小锤子的声音进行演奏。 (六)持乐器演奏。 1.出示乐器木鱼、碰铃,请幼儿听辨其音色并说说哪种乐器更适合演奏大锤子、哪种乐器更适合小锤子。 2.幼儿持乐器看图谱演奏。 3.添加小鼓

艺术活动《郊游》 (歌唱)

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 提交于 2019-11-28 10:11:33
一、活动内容:艺术活动《郊游》 (歌唱)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学习用多种形式合作演唱歌曲。 2.体验歌曲表达的游时使的心情,用偷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郊游》 2.环境创设:收集幼儿外出游玩的照片,并张贴在活动室的墙上。 四、活动过程: (一)练声。 跟着钢琴伴奏以“小动物的叫声”作为练声曲,要求幼儿站立时双脚并拢,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 (二)引导幼儿观赏郊游照片,说说到过哪里玩、看到什么美丽景色和有趣的事情、玩了些什么。 1.欣赏音乐《郊游》。 2.引导幼儿说说歌里唱了些什么,与自己郊游时看到的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教师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引发幼儿大胆想象。 3.带领幼几按照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 4.幼儿跟随歌曲伴奏朗诵歌词 (三)学唱歌曲。 1.重点引导幼儿跟随音乐伴奏,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演唱中注意自己的音量与同伴的歌声相和谐;演唱第①~②、⑤~⑥小节时应节奏鲜明,突出进行曲的特点; 第③一④、⑦一③小节时应抒情连贯,表达观赏大自然美景时的舒畅心情。 ★歌曲对唱游戏:帮助幼儿熟练记忆歌词。可用一唱一和的形式,如教师唱“白云悠悠”,幼儿和“阳光柔柔”,注意幼儿发音的清晰、连贯。先师唱幼和,再幼唱师和 (四)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变换演唱方式,如以师幼接唱、分组轮唱等多种方式,增添歌唱活动的趣味

艺术活动——《笨老狼》(音游)

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 提交于 2019-11-28 10:10:32
一、活动内容:艺术活动——《笨老狼》(音游)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知道乐曲中重音出现的规律 2.尝试用自己创造的嗓音重音反映游戏的想象情节 3.体验与教师互动游戏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灰狼头饰、音乐《笨老狼》 四、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小松鼠进行曲》 (二)完整欣赏音乐《笨老狼》。 ★引导语:听完这首曲子,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三)讲述故事《笨老狼》,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四)再次欣赏音乐《笨老狼》,了解音乐的特殊乐句结构。 ★讨论:笨老狼回头时的音乐与笨老狼在森林里走路时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跟着教师用小而无声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重音可让幼儿用拍手表示 ★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在重音的地方,创造性地用自己的嗓音来表现和强调乐曲的重 音,加深幼儿对重音的感知,为游戏做准备。 (五)游戏“聪明孩子和笨老狼 ★玩法:教师扮演笨老狼,幼儿跟在教师后面当聪明孩子。老狼回头时,聪明孩子不 动,老狼就发现不了 ★幼儿跟着音乐玩游戏;教师提醒幼儿记住游戏规则:重音的地方,老狼回头,聪明孩 子要立刻保持不动。 ★幼儿熟悉玩法后,可请幼儿轮流当笨老狼,重复游戏。 (六)活动自然结束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YL2001LYL2019/p/11404320.html

艺术活动《采茶扑蝶》(韵律)

牧云@^-^@ 提交于 2019-11-28 10:09:48
一、活动内容:艺术活动《采茶扑蝶》(韵律)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理解和想象乐曲表达的欢快的采茶情景。 2.能随乐手眼协调地做采茶动作,尝试根据乐曲节奏想象并创编扑蝶动作。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采茶扑蝶》 四、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郊游》 (二)引发幼儿回忆观看过的有关茶山景色、采茶场景的图片或录像,导入活动。 (三)欣赏音乐《采茶扑蝶》,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情绪。 1.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说说自己听完音乐后的感受。 2.再次欣赏音乐,引导幼儿随乐自由地用肢体动作表示音乐;注意观察幼儿动作,基于幼儿原有采茶动作的经验情况进行指导和创编。 (四)学习采茶舞。 1.讲述采茶情景,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启发幼儿想想可以表示采茶动作的几个方向——左前方、右前方、前上方、正前方,鼓励幼儿用不同方向的采茶动作表示第一段音乐,如:第 1~3小节,第4~6小节右前方采茶,第7~8小节正前方采茶,第9~12前上方拨开树枝采茶,第13~17小节举起采满茶叶的茶筐,闻一闻新鲜茶叶的香味,表达采茶姑娘对茶叶丰收的喜悦。 2.提示幼儿怎么用手的动作表现采茶。 3.幼儿随乐练习采茶舞;教师以语言提示幼儿动作方向,表现出音乐节奏律动性强的特点,同时注意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和带动幼儿。 (五)创编扑蝶动作。 1.启发幼儿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飞

美学心得(第二百零一集)  罗国正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19-11-28 07:28:45
美学心得 (第二百零一集) 罗国正 (2019年8月) 2695、以感悟的状态去接触事物,就会增长很多真知。用做公益的心情去跟人打交道,会广结善缘。习惯用审美的态度去观察一切,人生会收到很多美感。人若坚持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拥有真、善、美。 2696、很多美学史、美学书籍都没有提及沈宠绥这个人物,其实他对美学的贡献也蛮大的。我在这里认真、简约地介绍他一下。将他的主要美学观点列出来,我作一些评论。 沈宠绥是明朝末年江苏吴江人,戏曲家。有书这样评他:“其人渊静灵慧,学识广博,于神话传说,无所不通,而尤醉心曲学研究。”他在大量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美学观点。他的主要美学观点如下: 1、“娄东王元美著有《曲藻》行世,魏良辅亦尝寓居彼地,则娄东人士,应不昧昧字面。只缘当年弦索绝无仅有,空谷足音,故但喜丝声婉媚,性务指圆走,至字面之平仄、阴阳,则略而不论,弊在重弹不重唱耳。” 评:重弹不重唱,有的甚至识弹不识唱。这也是导致当时北调衰落的重要原因。当一个社会缺乏言论自由,在残酷的政治现实面前,也影响唱的发展。弹和唱,主要是声音的作用、效果,是依靠人的耳朵所具有的功能到达大脑最终获得实现。耳朵的神经系统离大脑最近,所以对心灵的影响又快又大。其实,任何乐器的声音都代替不了人声,为什么很多人特别喜欢小提琴的声音呢?因为,小提琴的声音近似人声。由此大家都可以感悟到唱是多么的重要

记我的BIBF之旅

旧街凉风 提交于 2019-11-28 06:14:15
我是工科生,所以下面的介绍不会特别专业,只是自己平时喜欢看书,喜欢文创,也比较在意书籍的装帧和设计,因此怀着期待的心情又做了次“假专业”的专业观众。上次是前年的BIBF,去年有事错过,今年与前年相比,真的发展了许多,由其书籍,数字化,还有5G相遇到一起,会迸发出奇妙耀眼的火花。 1、首先列一下自己觉得非常漂亮的书籍。 非常漂亮的书籍 其中最让我信息的是最后一行的书籍——中国古典美学史(全二卷)。回来在当当上搜了一下,特将内容简介摘抄至此。 本书系统梳理中国美学的独特发展历程,将中国古典美学分为奠基期、突破期、鼎盛期、转型期、总结期五个阶段,用五编四十九章内容,对各阶段重要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作翔实介绍,涉及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诸种艺术美学,独创性地概括出一个完整的中国古典美学体系。 从时间上看,自先秦到近代,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各个阶段重要的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本书都做了翔实介绍,书中还特别分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先秦儒道阴阳诸家及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对美学的影响。从范围来看,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小说、建筑、园林等诸种艺术美学,本书都做了清晰的梳理。某一历史阶段代表性艺术,如先秦的《诗经》《楚辞》、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明清的小说戏曲,本书有重点评论。 对于中国古典美中“美”“妙”“味”“兴”“游”“神”“气”“韵”“逸

学习技能

倾然丶 夕夏残阳落幕 提交于 2019-11-28 05:56:31
一,学习一门安身立命的技能; 二,了解文学、音乐、艺术、哲学、历史、逻辑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各方面知识; 三,学会玩、建立自己的一个圈子。 四,体能、领导力、演讲和口才培训。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enior-engineer/p/11395879.html

美学需要读的书

半腔热情 提交于 2019-11-28 04:55:36
美学: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谈美 王国维 车尔尼夫斯基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荆浩作品、倪瓒作品、郭熙作品 德国学者:美的理论 英国学者:美的历史 利普斯:移情说 鲍姆加登:美学之父,德国美学家《Aesthetic》 艺术: 中国古代《礼记》 英国《科学的艺术》 中国《处理夫妻关系的艺术》 法国布隆戴尔《建筑学教程》 法国夏尔布托提出美的艺术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达尔文 车尔尼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克罗齐:艺术的情感的表现 英国克林伍德《艺术原理》 克莱夫贝尔《艺术》 美国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德国康拉德费德勒艺术之父 欧文斯登《梵高转》 长书鸿 敦煌学奠基人 王洛宾 名族音乐家 圣经、希腊神话 贡布里奇《艺术发展史》所有语言都翻译了 了解八大山人画看《世说新语》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enior-engineer/p/11392467.html

怎样画动漫人物的眼睛

↘锁芯ラ 提交于 2019-11-27 15:44:29
文章由【学绘画,来艺学绘】收集整理,更多优质教程,请搜索官网查看。 方法/步骤 眼睛是表现人物角色表情和特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眼睛绘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头部的效果,写实的眼睛的结构更加复杂,而动漫角色的眼睛会对结构进行一定的简化。 将黑眼球画大,角色会显得更加乖巧(通常以女性角色应用为主),而将黑眼珠画小,则显得更加深邃成熟。将高光部分画大或画小也会产生相似的效果。同时,瞳孔与高光的位置是表现角色视线的关键。 眼睛中的反光和瞳孔很重要,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大小都能创造出不同的效果。无论是表现可爱俏皮,还是妩媚帅气,都能通过恰当的反光和瞳孔的形状来体现。 含有笑意的眼睛一般会微合。带有悲伤等情绪的眼睛形态则较多。 由于眼球是一个球体,因此在侧面中看时眼球具有一定的弧度,眼脸是包括住眼球的眼皮,要根据眼球的弧度来绘制。 5 对于眼睛不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绘制。对于角色眼神的把握还需要较多的练习。之后才能得心应手。在这个过程中,多加临摹成熟的作品可以使初学者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眼部的形式。(从下图可以看出,眼睛的绘制是根据头部的绘制而不断深入的。) 文章由【学绘画,来艺学绘】收集整理,更多优质教程,请搜索官网查看。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1998/p/1136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