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射端口

[转帖]使用fastdfs搭建文件管理系统

我只是一个虾纸丫 提交于 2019-12-04 15:05:15
使用fastdfs搭建文件管理系统 https://www.jianshu.com/p/4e80069c84d3今天同事说他们的系统用到了这个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 一、FastDFS介绍 FastDFS开源地址: https://github.com/happyfish100 参考: 分布式文件系统FastDFS设计原理 参考: FastDFS分布式文件系统 参考: CentOS 7 防火墙 1、简介 FastDFS 是一个开源的高性能分布式文件系统(DFS)。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文件存储,文件同步和文件访问,以及高容量和负载平衡。主要解决了海量数据存储问题,特别适合以中小文件(建议范围:4KB < file_size <500MB)为载体的在线服务。 FastDFS 系统有三个角色:跟踪服务器(Tracker Server)、存储服务器(Storage Server)和客户端(Client)。   Tracker Server:跟踪服务器,主要做调度工作,起到均衡的作用;负责管理所有的 storage server和 group,每个 storage 在启动后会连接 Tracker,告知自己所属 group 等信息,并保持周期性心跳。   Storage Server:存储服务器,主要提供容量和备份服务;以 group 为单位,每个 group 内可以有多台 storage

H3C路由器设置NAT回环、端口回流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19-12-04 13:35:40
起因 当用本地服务器作为frp的服务端时,需要在路由器上设置端口映射,将公网ip和本地ip映射起来,用于作为frps的公网,这一步很简单一般都会有可视化界面来实现,但实际测试时发现问题: 当非局域网内通过frp访问时,正常。 当本地服务器所在同一局域网内访问时,不通。 一开始还以为是frp有什么问题,后来多方查证,才明白是路由相关的问题,而且这也不能算是问题,是路由器的正常现象,但是也可以通过设置来解决此问题。 准备 路由器:H3C MSR830-10BEI 串口连接线,用于连接电脑和路由器的console口,一端是网线头,一端是9针头的(类似显示器线接头,台式机后边可能会有此接口,笔记本没有则还需要一个转usb的转换头) 电脑,安装SecureCRT软件,用于串口连接 开始 连接线9针头一端接电脑上,网线头一端接路由器console端口上(路由器上有标识) 电脑上打开SecureCRT,同时需要到【计算机】选择【属性】--【设备管理器】--【端口】查看当前连接的端口是哪个,然后点“快速连接”来配置连接参数,按照下图设置: 连接成功会显示 <H3C> 字样 相关命令 首先要弄明白自己路由的外网口(wan口)和内网口(lan口),可以登录路由后台,在【系统工具】 -- 【配置管理】可以看到所有的配置行,其中 interface 开头的就是网口相关,但是有很多个,并不容易区分

003.Kubernetes二进制部署准备

限于喜欢 提交于 2019-12-04 12:17:10
一 前置准备 1.1 前置条件 相应的充足资源的Linux服务器; 设置相应的主机名,参考命令: 1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k8smaster Mac及UUID唯一; 若未关闭防火墙则建议放通相应端口,如下: Master节点—— 规则 方向 端口范围 作用 使用者 TCP Inbound 6443* Kubernetes API server All TCP Inbound 2379-2380 etcd server client API kube-apiserver, etcd TCP Inbound 10250 Kubelet API Self, Control plane TCP Inbound 10251 kube-scheduler Self TCP Inbound 10252 kube-controller-manager Self Worker 节点 规则 方向 端口范围 作用 使用者 TCP Inbound 10250 Kubelet API Self, Control plane TCP Inbound 30000-32767 NodePort Services** All 其他更多前置准备见:https://kubernetes.io/zh/docs/setup/independent/install-kubeadm/ 二 主要组件

网卡测试工具说明文档

﹥>﹥吖頭↗ 提交于 2019-12-04 11:30:14
网卡测试工具说明文档 Iperf是一个网络性能测试工具。Iperf可以测试TCP和UDP带宽质量。Iperf可以测量最大TCP带宽,具有多种参数和UDP特性。 Iperf可以报告带宽,延迟抖动和数据包丢失。利用Iperf这一特性,可以用来测试一些网络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的性能。 Iperf的主要功能如下: TCP 测量网络带宽 报告MSS/MTU值的大小和观测值 支持TCP窗口值通过套接字缓冲 当P线程或Win32线程可用时,支持多线程。客户端与服务端支持同时多重连接 UDP 客户端可以创建指定带宽的UDP流 测量丢包 测量延迟 支持多播 当P线程可用时,支持多线程。客户端与服务端支持同时多重连接(不支持Windows) Iperf参数介绍 命令行选项 描述 客户端与服务器共用选项 -f, --format [bkmaBKMA] 格式化带宽数输出。支持的格式有: 'b' = bits/sec 'B' = Bytes/sec 'k' = Kbits/sec 'K' = KBytes/sec 'm' = Mbits/sec 'M' = MBytes/sec 'g' = Gbits/sec 'G' = GBytes/sec 'a' = adaptive bits/sec 'A' = adaptive Bytes/sec 自适应格式是kilo-和mega-二者之一

Docker教程(4)Dockerfile 文件详解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19-12-04 09:58:18
Dockerfile介绍 Docker通过读取 Dockerfile 里面的内容可以自动build image,Dockerfile是一个包含了 build 过程中需要执行的所有命令的文本文件。也可以理解为Dockfile是一种被Docker程序解释的脚本,由一条一条的指令组成,每条指令对应Linux系统下面的一条命令,由Docker程序将这些Dockerfile指令翻译成真正的Linux命令。Dockerfile有自己书写格式和支持的命令,Docker程序解决这些命令间的依赖关系,类似于Makefile。 Docker程序将读取Dockerfile,根据指令生成定制的image。相比image这种黑盒子,Dockerfile这种显而易见的脚本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它明确的表明image是怎么产生的。有了Dockerfile,当我们需要定制自己额外的需求时,只需在Dockerfile上添加或者修改指令,重新生成image即可,省去了敲命令的麻烦。 Dockerfile编写规则及指令说明 Dockerfile的指令是忽略大小写的,建议使用大写,使用#作为注释,每一行只支持一条指令,每条指令可以携带多个参数。 Dockerfile的指令根据作用可以分为两种:构建指令和设置指令。构建指令用于构建image,其指定的操作不会在运行image的容器上执行;设置指令用于设置image的属性

CMD命令大全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19-12-04 08:09:42
CMD命令锦集   1. gpedit.msc-----组策略   2. sndrec32-------录音机   3. Nslookup-------IP地址侦测器 ,是一个 监测网络中 DNS 服务器是否能正确实现域名解析的命令行工具。 它在 Windows NT/2000/XP 中均可使用 , 但在 Windows 98 中却没有集成这一个工具。   4. explorer-------打开资源管理器   5. logoff---------注销命令   6. shutdown-------60秒倒计时关机命令   7. lusrmgr.msc----本机用户和组   8. services.msc---本地服务设置   9. oobe/msoobe /a----检查XP是否激活   10. notepad--------打开记事本   11. cleanmgr-------垃圾整理   12. net start messenger----开始信使服务   13. compmgmt.msc---计算机管理   14. net stop messenger-----停止信使服务   15. conf-----------启动netmeeting   16. dvdplay--------DVD播放器   17. charmap--------启动字符映射表   18.

Docker镜像的制作、上传、拉取和部署(利用阿里云)

≯℡__Kan透↙ 提交于 2019-12-04 07:47:58
由于学习过程中发现push镜像的时候一直超时,所以直接把阿里云的 Docker仓库申请 一个(管理中心–>创建镜像仓库–>我的是华东2绑定github账户即可),搞定!以后push就用这个仓库,pull的时候使用加速器,注意切换根据使用场景进行切换,dockerhub丢弃……记录了一下操作流程: 1.创建命名空间hhu(以当前学校为单位,只能小写,每个账号只能创建5个),创建菜鸟Docker镜像仓库docker1(绑定github中某个仓库,个人可以随意,这个仓库镜像就像是一个app,可以不断的更新它的版本),那么所有测试镜像可以推送到这里,以后作专门的其他镜像可以再申请其他的镜像仓库(比如作Tomcat时,单独申请一个镜像仓库tomcat,作redis时再申请一个redis的仓库,依次类推)。完成; 2.镜像制作,这一步下面单独拎出来详细记录; 3.镜像推送:制作完事后,需要将镜像push到镜像测试仓库中docker1中。基本信息如下– 1.公网地址:registry.cn-shanghai.aliyuncs.com/hhu/docker1 2. 内网地址(ECS可选):registry-internal.cn-shanghai.aliyuncs.com/hhu/docker1 3.代码仓库(即绑定的github上的仓库): https://github.com

Docker教程:镜像构建和自动镜像构建dockerfile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19-12-04 07:46:56
http:// blog.csdn.net/pipisorry/article/details/50805379 Docker透过Dockerfile来记录建立Container映象文件的每一个步骤,可以将建立应用程序执行环境的过程和配置参数,完整地记录下来。开发人员和维运人员之间可以利用Dockerfile来沟通对执行环境的讨论。甚至结合版本控制服务如GitHub,可以让Dockerfile具备版本控制功能,能将基础架构程序化(Infrastructure as code)来管理。 构建自定义的镜像 Docker能自动创建镜像,构建自定义的镜像,有两种方法: 1、使用docker commit 命令 关于commit命令,其实就是使用docker run -i -t XXX /bin/bash 进入容器的交互界面,进行各种操作后,再将这个容器通过提交命令提交上去来达到目的。 $ docker ps -l 命令获得安装完命令之后容器的id如698*** $ docker commit 698 pika/py_ubuntu #把这个容器保存为镜像py_ubuntu 2、使用Dockerfile 这里介绍dockerfile方法,因为使用Dockerfile构建拥有比提交命令更高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易于自动化的命令: Dockerfile包含创建镜像所需要的全部指令

使用Dockerfile构建Docker镜像

蓝咒 提交于 2019-12-04 07:46:33
目录 前言 Dockerfile的书写规则及指令使用方法 创建Dockerfile,构建运行环境 构建镜像 Dockerfile参考示例 Dockerfile最佳实践 1. 前言 Dockfile是一种被Docker程序解释的脚本,Dockerfile由一条一条的指令组成,每条指令对应Linux下面的一条命令。Docker程序将这些Dockerfile指令翻译真正的Linux命令。Dockerfile有自己书写格式和支持的命令,Docker程序解决这些命令间的依赖关系,类似于Makefile。Docker程序将读取Dockerfile,根据指令生成定制的image。相比image这种黑盒子,Dockerfile这种显而易见的脚本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它明确的表明image是怎么产生的。有了Dockerfile,当我们需要定制自己额外的需求时,只需在Dockerfile上添加或者修改指令,重新生成image即可,省去了敲命令的麻烦。 2. Dockerfile的书写规则及指令使用方法 Dockerfile的指令是忽略大小写的,建议使用大写,使用 # 作为注释,每一行只支持一条指令,每条指令可以携带多个参数。 Dockerfile的指令根据作用可以分为两种, 构建指令和设置指令 。构建指令用于构建image,其指定的操作不会在运行image的容器上执行;设置指令用于设置image的属性

如何访问Pod

给你一囗甜甜゛ 提交于 2019-12-04 06:07:35
本章看点: 理清Deployment,ReplicaSet和Pod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网络关系,ip地址和端口号 通过Pod进入docker容器修改里面的内容 外部网络访问Pod里面的应用 一、通过 Service 访问 Pod 我们不应该期望 Kubernetes Pod 是健壮的,而是要假设 Pod 中的容器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生故障而死掉。 Deployment 等 controller 会通过动态创建和销毁 Pod来保证应用整体的健壮性 。换句话说,Pod 是脆弱的,但应用是健壮的。 每个 Pod 都有自己的 IP 地址。当 controller 用新 Pod 替代发生故障的 Pod 时,新 Pod 会分配到新的 IP 地址。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如果一组 Pod 对外提供服务(比如 HTTP),它们的 IP 很有可能发生变化,那么客户端如何找到并访问这个服务呢? Kubernetes 给出的 解决方案是 Service。 创建 Service Kubernetes Service 从逻辑上代表了一组 Pod,具体是哪些 Pod 则是由 label 来挑选 。 Service 有自己 IP,而且这个 IP 是不变的 。客户端只需要访问 Service 的 IP, Kubernetes 则负责建立和维护 Service 与 Pod 的映射关系 。无论后端 Pod 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