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类型

Linux LVM硬盘管理及LVM扩容

易管家 提交于 2019-12-03 10:18:04
一、LVM简介 LVM是 Logical Volume Manager(逻辑卷管理)的简写,它由Heinz Mauelshagen在Linux 2.4内核上实现。LVM将一个或多个硬盘的分区在逻辑上集合,相当于一个大硬盘来使用,当硬盘的空间不够使用的时候,可以继续将其它的硬盘的分区加入其中,这样可以实现磁盘空间的动态管理,相对于普通的磁盘分区有很大的灵活性。 与传统的磁盘与分区相比,LVM为计算机提供了更高层次的磁盘存储。它使系统管理员可以更方便的为应用与用户分配存储空间。在LVM管理下的存储卷可以按需要随时改变大小与移除(可能需对文件系统工具进行升级)。LVM也允许按用户组对存储卷进行管理,允许管理员用更直观的名称(如"sales‘、 ‘development‘)代替物理磁盘名(如‘sda‘、‘sdb‘)来标识存储卷。 如图所示LVM模型: [7] 由四个磁盘分区可以组成一个很大的空间,然后在这些空间上划分一些逻辑分区,当一个逻辑分区的空间不够用的时候,可以从剩余空间上划分一些空间给空间不够用的分区使用。 二、 LVM基本术语 前面谈到,LVM是在磁盘分区和文件系统之间添加的一个逻辑层,来为文件系统屏蔽下层磁盘分区布局,提供一个抽象的盘卷,在盘卷上建立文件系统。首先我们讨论以下几个LVM术语: 物理存储介质(The physical media):这里指系统的存储设备:硬盘,如:

zz 计算机的启动过程(详细)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9:01
https://blog.csdn.net/langeldep/article/details/8788119 【转】计算机的启动 Feb 17 th , 2013 寒假回来就要开始执行新年的计划了~首先是每周的一篇blog。 今天看了 阮一峰 最新的一篇博客 计算机是如何启动的 ,感觉写得很好,又清楚又简单。虽然自己关于计算机启动这个过程从大三OS课的时候就陆陆续续地一直有了解,但是都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或者了解了又忘了,希望通过这次记录把这点彻底弄清楚来并且记在脑子里。另外在评论中有另外一个小哥 大磊 把他的 博客 也贴出来了,写得很详细,作为阮一峰的补充吧。 以下是转来的文章,中间加上了大磊的补充,也没有区分哪句话是谁说的,具体的还是看之前提到的两篇博客吧: 零、boot的含义 先问一个问题,”启动”用英语怎么说? 回答是boot。可是,boot原来的意思是靴子,”启动”与靴子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这里的boot是bootstrap(鞋带)的缩写,它来自一句谚语: "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 字面意思是”拽着鞋带把自己拉起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最早的时候,工程师们用它来比喻,计算机启动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必须先运行程序,然后计算机才能启动,但是计算机不启动就无法运行程序! 早期真的是这样,必须想尽各种办法

GPT概述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43:01
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GUID Partition Table,缩写:GPT)是一个实体硬盘的分区结构。它是可扩展固件接口标准的一部分,用来替代BIOS中的主引导记录分区表。 传统的主启动记录 (MBR) 磁盘分区支持最大卷为 2.2 TB (terabytes) ,每个磁盘最多有 4 个主分区(或 3 个主分区,1 个扩展分区和无限制的逻辑驱动器)。 与MBR 分区方法相比,GPT 具有更多的优点,因为它允许每个磁盘有多达 128 个分区,支持高达 18 千兆兆字节 (exabytes,1EB=10^6TB) 的卷大小,允许将主磁盘分区表和备份磁盘分区表用于冗余,还支持唯一的磁盘和分区 ID (GUID)。 与 MBR 分区的磁盘不同,GPT的分区信息是在分区中,而不象MBR一样在主引导扇区。为保护GPT不受MBR类磁盘管理软件的危害,GPT在主引导扇区建立了一个保护分区 (Protective MBR)的MBR分区表,这种分区的类型标识为0xEE,这个保护分区的大小在Windows下为128MB,Mac OS X下为200MB,在Window磁盘管理器里名为GPT保护分区,可让MBR类磁盘管理软件把GPT看成一个未知格式的分区,而不是错误地当成一个未分区的磁盘。另外,GPT 分区磁盘有多余的主要及备份分区表来提高分区数据结构的完整性。 在MBR硬盘中,分区信息直接存储于主引导记录

1 RAID技术入门

孤街醉人 提交于 2019-12-02 23:04:58
序 RAID一页通整理所有RAID技术、原理并配合相应RAID图解,给所有存储新人提供一个迅速学习、理解RAID技术的网上资源库,本文将持续更新,欢迎大家补充及投稿。中国存储网一如既往为广大存储界朋友提供免费、精品资料。 1.什么是Raid;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的基本原理是把多个便宜的小磁盘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磁盘组,使性能达到或超过一个容量巨大、价格昂贵的磁盘。 目前 RAID技术大致分为两种:基于硬件的RAID技术和基于软件的RAID技术。 其中在Linux下通过自带的软件就能实现RAID功能,这样便可省去购买昂贵的硬件 RAID 控制器和附件就能极大地增强磁盘的 IO 性能和可靠性。由于是用软件去实现的RAID功能,所以它配置灵活、管理方便。同时使用软件RAID,还可以实现将几个物理磁盘合并成一个更大的虚拟设备,从而达到性能改进和数据冗余的目的。当然基于硬件的RAID解决方案比基于软件RAID技术在使用性能和服务性能上稍胜一筹,具体表现在检测和修复多位错误的能力、错误磁盘自动检测和阵列重建等方面。 2.RAID级别介绍; 一般常用的RAID阶层,分别是RAID 0、RAID1、RAID 2、RAID 3、RAID 4以及RAID 5,再加上二合一型 RAID 0+1或称RAID

LVM逻辑卷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6:40
一、LVM逻辑卷 LVM是逻辑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r)的简称,他是建立在物理存储设备之上的一个抽象层,允许你生成逻辑存储卷,和直接使用物理存储在管理上相比,提供了更好灵活性。 LVM将存储虚拟化,使用逻辑卷,你不会受限于物理磁盘的大小,另外,和硬件相关的存储设置被其隐藏,你能不用停止应用或卸载文件系统来调整卷大小或数据迁移.这样能减少操作成本. LVM和直接使用物理存储相比,有以下好处: 灵活的容量. 当使用逻辑卷时,文件系统能扩展到多个磁盘上,你能聚合多个磁盘或磁盘分区成单一的逻辑卷. 2.可伸缩的存储池. 你能使用简单的命令来扩大或缩小逻辑卷大小,不用重新格式化或分区磁盘设备. 3.在线的数据再分配. 你能在线移动数据,数据能在磁盘在线的情况下重新分配.比如,你能在线更换可热插拔的磁盘. 方便的设备命名 逻辑卷能按你觉得方便的方式来起所有名称. 5.磁盘条块化. 你能生成一个逻辑盘,他的数据能被条块化存储在2个或更多的磁盘上.这样能明显提升数据吞吐量. 6.映像卷 逻辑卷提供方便的方法来映像你的数据. 7.卷快照 使用逻辑卷,你能获得设备快照用来一致性备份或测试数据更新效果而不影响真实数据. 新增3个硬盘每一个都要注意是单个文件的磁盘,大小自定义。 二、 LVM基本术语 前面谈到,LVM是在物理存储上添加的一个逻辑层

存储系列名词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19-12-02 22:28:08
转载:https://www.cnblogs.com/cainiao-chuanqi/p/11686976.html 存储系列名词 专有名词简介: PCI-E 全称是PCI Express,是新一代的 总线接口。 SSD: 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俗称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因为台湾英语里把固体电容称之为Solid而得名。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固态硬盘在接口的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导航设备等诸多领域。 DDR4 :DDR4内存是新一代的内存规格。2011年1月4日,三星电子完成史上第一条DDR4内存。DDR4相比DDR3最大的区别有三点:16bit预取机制(DDR3为8bit),同样内核频率下理论速度是DDR3的两倍;更可靠的传输规范,数据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工作电压降为1.2V,更节能。 何为NVMe ?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非易失性存储器标准 ,是跑在PCIe接口上的协议标准。NVMe的设计之初就有充分利用到PCIe SSD的低延时以及并行性

linux磁盘管理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3:52
1.磁盘分区知识 磁盘分区知识的重点: (1)给磁盘分区的实质就是针对硬盘的0磁头0磁道1扇区的前446字节后面接下来的64bytes的分区表进行设置,即主要是划分起始以及结束磁头号、扇区号和柱面号。 (2)给磁盘分区的工具是fdisk(适合给小于2T的磁盘分区),parted(擅长给大于2T的磁盘分区,也可以给小于2T的磁盘分区),首选fdisk,只有大于2T时才会去选parted (3)一块磁盘的分区表仅有64个bytes大小,每个分区表要占用16个字节,因此一块磁盘支持四个分区表信息,即主分区+扩展分区的总量不超过4个。 (4)磁盘分区是按柱面进行划分的。 (5)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在扩展分区的基础上创建逻辑分区才行。 (6)扩展分区有自己的分区表因此扩展分区下面的逻辑分区有多个。 1.1磁盘分区注意事项要点 一块硬盘的分区方式如下组合之一 (1)任意多个主分区,但要求1<=主分区数量<=4 例如:一块硬盘可以分为4个主分区3个主分区2个主分区或者1个主分区 (2)扩展分区可以和主分区组合,但要求2<=(主分区+扩展分区)数量<=4 例如: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或者2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或1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当总分区的数量大于4个的时候,必须提前分一个扩展分区。 (3)如果要分成四个磁盘分区的话,那最多可以有两种: P+P+P+P P+P+P+E

KVM&Libvirt基本概念及开发杂谈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19-12-02 16:59:14
导读 大家好,本次肖力分享的主题是KVM&Libvirt基本概念及开发杂谈,内容有些凌乱松散,主要基于自己早期整理的笔记内容和实践感悟,有些内容难免有失偏颇,望见谅。前面先介绍下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大部分内容在肖力著作中都有更详细的解释,可阅读参考。 KVM包含: 1.内核模块kvm.ko,用于核心虚拟框架。 2.包含与处理器相关的模块kvm-intel.ko,kvm-amd.ko 3.kvm需要使用经过修改定制的qemu软件提供用户空间工具 *内核组件已经包含在Linux内核2.6.20中了 *部分操作系统在kvm中运行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可以查看KVM官网提供的操作系统运行兼容性状态列表 使用KVM的前提条件: 1.qemu-kvm-release.tar.gz 2.kvm-kmod-release.tar.bz2,自己编译内核模块的需要这个东东 3.支持VT技术的Intel处理器或支持SVM技术的AMD处理器 使用qemu前提条件: 1.zlib库及头文件 2.sdl库及头文件 3.alsa库及头文件,这个是用来提供虚拟化音频相关功能,默认是禁用的,现在不知道什么状态了,可以使用--enable-alsa来启用 4.gnutls库及头文件,可选的VNC TLS支持,默认此功能是开启的,可以用--disable-vnc-tls关闭 5.kernel头文件 *创建,安装

Linux之文件系统管理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19-12-02 08:39:46
分区和文件系统 1. 什么是分区: ·· 分区就是对磁盘进行的一种格式化,然后才能使用硬盘保存各种信息,硬盘通常最多可以分成四个实际分区。其中 主分区 最多四个,最少一个, 扩展分区 最多一个,最少0个。 也就是说,主分区加上扩展分区 最多只能有四个 。 那么扩展分区是什么呢?其实扩展分区是用来划分 逻辑分区 的,因为有时候四个分区可能不能满足我们,但是又受限于当前工业水平的限制,最多只有四个分区,所以就可以在四个分区中,选择一个作为扩展分区,专门用来分逻辑分区。使得用户在表面上看来,磁盘被分为多个分区。 分区的好处其实就是索引数据的时候更加快速。因为不用再全盘搜索了,变相的提升了速度 2. 什么是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就是:操作系统在存储设备上面组织数据的方法。这个就相当于一种对磁盘的高级格式化,将每一个分区按照自己的操作系统能识别的方式来组织数据。每一种操作系统都有自己的文件系统。比如Windows最开始是fat16,fat32,到现在的NTFS文件系统。Linux由最开始的ext2,ext3,到现在的ext4。 只有将磁盘分区,并且对分区进行格式化之后,操作系统才能写入磁盘,并且操作数据。 3. 常用文件系统结构 ◆硬盘是默认无分区和格式化的。需要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做这些操作 ◆移动硬盘是NTFS格式的文件系统,所以苹果系统通常只能读取,Linux通常不能识别,读不出来 ◆USB

IDE、SCSI、SATA

只谈情不闲聊 提交于 2019-12-01 21:59:34
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 它的 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 。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 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 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 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 器兼容 。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 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 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 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 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 IDE接口 IDE硬盘 以上是传统的并行ATA传输方式,后来又出现了串行ATA(Serial ATA,简称SATA),其最大数据传输率更进一步提高到了150MB/sec,将来还会提高到300MB/sec,而且其接口非常小巧,排线也很细,有利于机箱内部空气流动从而加强散热效果,也使机箱内部显得不太凌乱。与并行ATA相比,SATA还有一大优点就是支持热插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