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磁头

硬盘电路板故障的数据恢复方法分析

笑着哭i 提交于 2020-01-11 04:06:58
硬盘电路板损坏会导致电脑无法识别硬盘、硬盘连接电脑没有任何反应,是数据恢复工作中遇到的一种很常见的硬盘故障表现,针对这一故障情况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硬盘故障检测和数据恢复。 首先给硬盘加电,观察硬盘加电后的状态是否为无法识别。然后仔细观察硬盘的电路板是否完好,如果电路板内的ROM芯片、驱动芯片等重要模块没有损坏的话只需更换损坏的其他模块尝试修复即可,如果ROM芯片或者驱动芯片等重要模块已经损坏则情况比较严重,需要根据电路板的匹配要求全面更换和修复电路板,这个过程就会更加复杂一些。 电路板修复完成后需要将检测设备连接硬盘对修复后的硬盘进行测试,然后借助数据恢复设备控制磁头将硬盘相关信息读取出来并且进行导出。如果加电后硬盘依然不能正确获取相关信息或者发出异常的响声那就说明硬盘的故障情况并不是单纯的电路板损坏,应该还有其他物理损伤,这类损伤包括固件区、磁头、坏道、电机、盘片等位置的损伤,如果有这些故障还需要根据相应故障的处理方案进行物理修复。 通常情况下如果硬盘的故障类型为单一的电路板损坏并且ROM芯片正常则数据恢复成功率可以达到98%,如果电路板损坏且ROM芯片也被损坏或者缺失则恢复的成功率在80%左右,所需时间在1-3个工作日不等。如果硬盘的故障并非单一的电路板损坏,还存在其他物理故障但盘片正常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80%的成功率,不过数据恢复的时间则随着物理故障的繁杂程度需要2

索引碎片的检测和整理

非 Y 不嫁゛ 提交于 2019-12-29 02:08:12
存储数据是为了查找数据,存储结构影响数据查找的性能。对无序数据进行查找,最快的查找算法是哈希查找;对有序数据进行查找,最快的查找算法是平衡树查找。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中,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都是平衡树(B-Tree)类型的存储结构,用于顺序存储数据,便于实现数据的快速查找。除了提升数据查找的性能之外,索引还能减少硬盘IO和内存消耗。通常情况下,硬盘IO是查找性能的瓶颈,由于索引是数据表的列的子集,这意味着,索引只存储部分列的数据,占用的硬盘空间比全部列少了很多,因此,数据库引擎只需要消耗相对较少的硬盘IO和内存buffer,就能把索引数据加载到内存中。 索引以B-Tree结构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分为叶子节点和非叶子节点,叶子节点用于存储数据,而非叶子节点(中间节点和根节点)用于存储索引键,节点数据按照索引键排序。理论上,一旦数据集确定下来,索引查找的时间消耗就只跟索引结构的层次有关系,层次越多,查找数据所消耗的时间越多。碎片会影响索引的层次结构,但是,碎片并不总是破坏者,碎片有利于数据的更新。 在数据的物理存储上,索引和数据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文件中,数据文件以页(Page)为最小单位分割,每一个Page是8KB,物理位置上连续的8个Page叫做一个区(Extent),每一个区是64KB。区是空间分配的基本单位,而页是数据存储的基本单位。 从物理存储上来看,索引是由一系列的分段

汇编 ---- 第二章 计算机的启动

爱⌒轻易说出口 提交于 2019-12-27 11:49:42
第一节 程序是如何跑起来的 双击程序运行 双击程序 --> 发送请求给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根据当前的内存情况为程序分配内存 --> 操作系统将程序加载到内存中 --> 操作系统根据其他程序运行情况在适当情况下提交给处理器 --> 处理器执行程序 程序需要根据操作系统的要求来进行编写,不同的操作系统对程序有不同的要求,故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软件是不互相兼容的 是否可以绕过操作系统使程序运行起来? 可以 理由:详见本章第五节 第二节 计算机的启动和重启 计算机在启动或者重启的时候,处理器会对寄存器执行一个初始化操作 代码段寄存器 CS 的值被初始化为 FF FF 其他寄存器( IP )的值被初始化为 00 00 初始化工作完成后,处理器会立刻开始机器周期的循环 第三节 BIOS 1MB 并不是指内存大小,而是指处理器可以访问的空间(寻址空间)的大小,与计算机实际内存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1MB 的寻址空间从物理上被分为了三大部分: 大部分用于访问内存( 640KB ) 剩余部分分给了只读存储器ROM( 64KB )和外围板卡( 320KB ) 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跳转指令: 作用:改变 CS 和 IP 的值,让处理器从ROM较低的位置处执行 执行 jmp F000

磁盘分区格式化和文件系统管理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19-12-27 07:10:15
一、硬盘分区 1.每个扇区,512字节 2.每个磁道划分为63个扇区 3.逻辑磁头(盘面)数设为255个 4.一个柱面的大小=255x63x512字节=8 MB 5.硬盘或分区的容量=柱面的大小x柱面数 磁面( head ) 1.硬盘一般是由一片或几片圆形薄膜叠加而成。每个圆形薄膜都有两个"面"(Side),这两个面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 2.依次称为0面、1面、2面……由于每个面都专有一个读写磁头,也常用0头(head)、1头……称之。 3.硬盘面数(或头数),少的只有2面,多的可达数十面。 track------ 磁道 ----- 一个圈 1.读写硬盘时,磁头不动,磁盘是旋转的,则连续写入的数据是排列在一个 圆周上的。我们称这样的圆周为一个磁道(Track)。 2.磁头不动,就是在一个磁道上读写 3.磁头移动,就会在不同磁道上读写 cylinder---- 柱面 --------- 外观象一个圆筒子 各面上磁道号相同的 磁道合起来,称为一个柱面(cylinder)距轴的距离相同的一组track cylinder也是磁盘分区时的最小单位,分区是按磁道和柱面连续分布的 Sector 一个track上可以容纳数KB的数据,而主机读写时往往并不需要一次读写那么多,于是,磁道又被按512字节划分成若干段,每段称为一个扇区(Sector)。 一个扇区size是固定的512字节 硬盘启用过程

编程语言的作用及与操作系统和硬件的关系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19-12-26 19:18:13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一、编程语言的作用及与操作系统和硬件的关系 作用:编程语言是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程序员与计算机之间沟通的介质,通过编程语言可以使得计算机能够根据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 关系:编程语言会通过编译软件写成程序,程序是不能直接和硬件来进行交互的,而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所以我们可以就可以在操作系统上来运行程序,让操作系统去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任务。 二、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硬件之间的关系 硬件上运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上运行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通过Windows API调用操作系统函数从而和计算机硬件交互。 三、 cpu 、内存、磁盘之间的关系 1.CPU即中央处理器,CPU从内存或缓存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进行解码,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 2.CPU并不能直接调用存储在硬盘上的系统、程序和数据,必须将硬盘的有关内容通过总线存储在内存中,才能被CPU读取运行。因而,内存可以理解为硬盘和CPU的“中转站”。 3.当运行数据大小超出物理内存的时候,这时系统就会将硬盘上的部分空间模拟成内存——虚拟内存,并将暂时不运行的程序或不使用的数据存放到这部分空间之中,等待需要的时候方便及时调用。 4

RAID学习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19-12-26 02:08:19
RAID学习 RAID的由来 1.1什么是RAID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又称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1.2 为什么做RAID 提到RAID 就不可避免要说说硬盘,硬盘的类型从IDE硬盘到SATA硬盘、SAS硬盘继而到现在的SSD硬盘,各种性能都在提升,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类似机场这种大型的生产环境下,单块甚至几块硬盘已经无法发挥作用,就需要另辟蹊径找到更佳的提升磁盘性能的方法,于是IT人创造了磁盘阵列这一概念。磁盘阵列就是将很多单块的磁盘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磁盘组。磁盘阵列的诞生,不仅再一次解决了数据访问速度的难题,同时还降低了部分硬盘损坏影响整个系统的风险。 RAID级别详解 2.1 RAID 0(条带化技术)  为了提高传输速率,RAID 0实现了通过在多个磁盘上并行操作来大幅提高访问速度这一功能,其原理是让很多磁盘驱动器同时读写数据。举个例子:假如有2块磁盘,没有RAID技术之前是先写满一块磁盘然后再继续写下一块磁盘,而RAID 0技术的实现使得多块磁盘同时读写成为现实,那么2块硬盘的并行操作在同一时间内磁盘读写的速度就提升了2倍。所以用RAID 0可以达到单个磁盘驱动器几倍的速率。如下图所示: 虽然RAID 0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更好的性能,但是RAID

请这样爱你的移动硬盘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19-12-24 10:54:23
【背景】 前天晚上跟一个小伙伴出去吃饭的时候,说到了她的移动硬盘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小心碰了一下它,然后就没办法识别了,也就不能用了。昨天把硬盘拿过来之后才发现是真的没办法识别,只要一插上硬盘,我的笔记本就自动黑屏,或者就直接卡掉,用师哥的电脑也是那样,然后自己就只能默默的上五楼自己钻研了。虽然最后把硬盘弄的可以使用了,但是里面的数据没办法恢复了。当下,移动硬盘越来越常用,不仅可以储存和转移较大的数据,相对U盘或者其他存储设备而言,它的传输速度更快。如果你储存在移动硬盘里的数据很重要的话,一不小心把它弄坏难免会造成损失,所以,请这样爱你的硬盘。 在知道怎么爱自己的硬盘之前,先来看看造成移动硬盘损坏的原因,知道了它怎么损坏,自然就知道了怎么爱它咯 造成移动硬盘损坏有以下几个原因: 1、移动硬盘磁头损坏 这里主要说的就是移动硬盘损坏修复中磁头组件的某部分被损坏,造成部分或全部磁头无法正常读写的情况。磁头组件损坏的方式和可能性比较多,主要包括磁头脏、磁头磨损、磁头悬臂变形、磁线圈受损、移位等。 2、电路损坏 是指移动硬盘损坏修复的电子线路板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短路或者断路,或者某些电气元件或IC芯片损坏等等,导致移动硬盘损坏修复在通电后盘片不能正常起转,或者起转后不能正确寻道等。 3、综合损坏 主要是指因为一些微小的变化使移动硬盘损坏修复产生的种种问题

hdparm 命令,硬盘状态检测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19-12-23 17:56:29
首先了解一下hdp arm 有哪些参数: -a<快取分区> 设定读取文件时,预先存入块区的分区数,若不加上<快取分区>选项,则显示目前的设定。   -A<0或1> 启动或关闭读取文件时的快取功能。 -c<I/O模式> 设定IDE32位I/O模式。 -C 检测IDE硬盘的电源管理模式。 -d<0或1> 设定磁盘的DMA模式。 -f 将内存缓冲区的数据写入硬盘,并清楚缓冲区。 -g 显示硬盘的磁轨,磁头,磁区等参数。 -h 显示帮助。 -i 显示硬盘的硬件规格信息,这些信息是在开机时由硬盘本身所提供。 -I 直接读取硬盘所提供的硬件规格信息。 -k<0或1> 重设硬盘时,保留-dmu参数的设定。 -K<0或1> 重设硬盘时,保留-APSWXZ参数的设定。 -m<磁区数> 设定硬盘多重分区存取的分区数。 -n<0或1> 忽略硬盘写入时所发生的错误。 -p<PIO模式> 设定硬盘的PIO模式。 -P<磁区数> 设定硬盘内部快取的分区数。 -q 在执行后续的参数时,不在屏幕上显示任何信息。 -r<0或1> 设定硬盘的读写模式。 -S<时间> 设定硬盘进入省电模式前的等待时间。 -t 评估硬盘的读取效率。 -T 评估硬盘快取的读取效率。 -u<0或1> 在硬盘存取时,允许其他中断要求同时执行。 -v 显示硬盘的相关设定。 -W<0或1> 设定硬盘的写入快取。 -X<传输模式>

云存储答案

混江龙づ霸主 提交于 2019-12-21 05:04:21
文章目录 一、存储架构(DAS、NAS、SAN) 1. 云存储的分类 2. 云存储系统架构 3.三种架构比较 4. 分别是如何访问的 5.三种存储架构的优缺点 二、硬盘接口、内部结构 1、硬盘相关术语以及三维坐标 2、硬盘容量的计算 3、硬盘的接口类型 4、存储系统评价指标 三、数据保护 1、RAID相关知识 2、数据保护的方法 四、分布式存储系统 1、有哪四类分布式存储系统 2、Hadoop的组成部分 3、HDFS 5、分布式数据库有哪几类节点? 五、云存储的实现架构 一、存储架构(DAS、NAS、SAN) 1. 云存储的分类 非可管理型云存储 面向 普通用户 限定了存储容量和使用方式 使用成本低 操作简单 可管理型云存储 主要面向 开发人员 将存储空间呈现为原生磁盘,提供给用户进行配置和管理 2. 云存储系统架构 3.三种架构比较 存储架构 组成部分 数据类型 典型应用 DAS(直连附加存储) 服务器,SAS线,存储设备 块级 任何 NAS(网络附加存储) 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 文件级 文件服务器 SAN(区域网络存储) 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 块级 数据库应用 4. 分别是如何访问的 DAS使用FC,SCSI,SAS线直接进行连接 NAS通过 NFS (Linux)或者是 CIFS (windows)协议去访问网络文件 SAN通过以太网或者是FC进行连接

计算机基础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19-12-20 20:08:20
计算机系统分为: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软件 一 编程语言的作用及与操作系统和硬件的关系: 1.编程语言的作用:用来定义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语言,用来向计算机发出指令。 2.关系:硬件是基础,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硬件资源的。 二 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硬件 1.硬件系统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运算器:是负责算数运算与逻辑运算。 控制器:是负责发送和接收指令。与控制器共同组成了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正在进行程序,将要进行程序的数据及刚处理完的数据。 输入设备:是用来进行输入的设备。如键盘,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是用来进行输出的设备。如显示器,音箱等。 主板: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和面板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总线:以上所有的设备都通过总线连接,总线相当于人的神经。 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操作的程序集合。它的职责常包括对硬件的直接监管、对各种计算资源(如内存、处理器时间等)的管理、以及提供诸如作业管理之类的面向应用程序的服务等等。简单的说;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 3.应用程序:指为完成某项或多项特定工作的计算机程序,它运行在用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