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

dd命令笔记

纵饮孤独 提交于 2019-12-04 23:42:11
dd命令 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 参数 if=FILE 指定输入源文件, 缺省为标准输入, < if=input file > iflag=FLAGS 指定输入IO方式(是否跳过系统的读写缓冲等), 逗号分隔 of=FILE 指定输出目的文件, 缺省为标准输出, < of=output file > oflag=FLAGS 指定输出IO方式(是否跳过系统的读写缓冲等), 逗号分隔 ibs=BYTES 一次读入bytes个字节 obs=BYTES 一次输出bytes个字节 bs=BYTES 同时设置ibs和obs的块大小为bytes个字节 cbs=BYTES 一次转换bytes个字节, 即指定转换缓冲区大小 seek=N 跳过输出开头的 N 个obs大小的块 skip=N 跳过输入开头的 N 个ibs大小的块 count=N 仅拷贝N个输入的块 conv=CONVS 指定转换方式, 用逗号分隔 status=LEVEL 信息输出的级别 参数 LEVEL 'none' 除了错误信息以外, 什么都不显示 'noxfer' 不显示最后的传输结果统计 'progress' 间隔显示传输统计 参数CONV ascii from EBCDIC to ASCII ebcdic from ASCII to EBCDIC ibm from ASCII to

电脑的SATA线及硬盘传输速度

笑着哭i 提交于 2019-12-04 21:56:05
现在的台式机(2019)的主板都是STAT3的版本了。规格书中说速率快。 但是主板的说明书中并没有涉及到线的区别, 遇到了硬盘在同盘内部传输速度慢的问题。 通过暴力拆解。发现SATA线里面是有屏蔽的。但是,是那种一根一根的铜线。和之前拆解的USB 线完全不一样,和USB3.0的线特别类似。刚开始,看到这种线和USB3.0的线材形式区别很大, 所以怀疑是不是质量存在问题导致传输速度不稳定。但是又才接了一根来源不同的线,发现 基本一样,也是由一根一根的粗铜丝组成的。就放弃了。 发现以下现象: 1、同一SATA硬盘上移动和复制文件。速度特别慢。 基本上是从120M/s在几秒之后降为30M/s一下,然后稳定在这个速度,然后速度再也上不去了。 同时,发现在同一分区和不同分区之间copy文件,并不存在区别。速度还是慢。 2、在不同硬盘之间copy文件,速度比较稳定,一般可以达到130M/s到150M/s。包括使用硬盘硬盘(机械硬盘,USB3.0接口)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praiseslow/p/11886367.html

关于网络存储技术和存储的协议

本秂侑毒 提交于 2019-12-04 21:43:04
关于网络存储技术和存储的协议 网络存储技术 网络存储技术(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是基于数据存储的一种通用网络术语。网络存储结构大致分为三种: 直连式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网络存储设备(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和存储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 直连式存储(DAS) 这是一种直接与主机系统相连接的存储设备,如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内部硬件驱动。到目前为止,DAS 仍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的数据存储方法。 DAS即直连方式存储,英文全称是Direct Attached Storage。中文翻译成“直接附加存储”。顾名思义,在这种方式中,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直接到服务器的。I/O(输入/输出)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DAS,也可称为 SAS(Server-Attached Storage,服务器附加存储) 。它依赖于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 网络存储设备(NAS) NAS 是一种采用直接与网络介质相连的特殊设备实现数据存储的机制。由于这些设备都分配有 IP 地址,所以客户机通过充当数据网关的服务器可以对其进行存取访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客户机也可以直接访问这些设备。 最大存储容量

linux 查看硬盘使用情况

血红的双手。 提交于 2019-12-04 21:26:29
在windows系统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查看磁盘的使用情况,在linux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命令来查看磁盘使用情况。 1、df命令 作用:用来查看硬盘的挂载点,以及对应的硬盘容量信息。包括硬盘的总大小,已经使用的大小,剩余大小。以及使用的空间占有的百分比等。 参数选项: -a: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统 -k:以KB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m:以MB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h:以人们较易阅读的GB,MB,KB等格式自行显示 -H:以M=1000K替代M=1024K的进位方式 -T: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i:不用硬盘容量,而以inode的数量来显示 -l:只显示本机的文件系统 经常使用有 df -h 或者 df -lh 其中Filesystem指的是系统上的硬件设备文件,Size指的是硬盘或者分区的总大小。Used表示已经使用的大小,Avail表示可以使用的大小。Use%表示已经使用的空间所占的百分比。最后的mounted on表示硬盘挂载到哪个目录下。 2、du命令 使用du命令查看指定目录的使用情况。du命令来查看硬盘内部的目录或者文件的信息。 命令格式: du [option] 文件/目录 选项: -h 输出文件系统分区使用的情况,例如:10KB,10MB,10GB等 -s 显示文件或整个目录的大小,默认单位是KB 示例: 当前目录下硬盘使用大小 du

VMware安装GHOST版XP记录

偶尔善良 提交于 2019-12-04 21:12:42
之前装个RED Hat ,印象中很轻松的就傻瓜式的安装上了。这次想要安装XP,是个Ghost版的,之前在台式机上OK的(那是另有原因的,下面会说到)。 这是网上整理的在VMware上安装ghost版XP系统常见问题:(实际上我也遇到了) 问题一,找不到操作系统。。。。 原因是没有对操作系统的 分区进行激活操作 。 也就是简称的“分区”。 PS:为什么安装盘就不用管什么激活不激活的? 因为,使用安装盘安装的时候,安装盘在中间那次重新启动的操作里 进行了安装盘的激活操作,是自动进行的,可是GHOST只是回复系统镜像而已,无法进行磁盘的激活操作。 PS: 为什么我在真是的机器上安装GHOST操作系统就不用理会这些呢? 那是因为你用GHOST恢复系统以前就做过分区的激活,如果你买来个新的硬盘,不分区,不激活就安装GHOST,问题一样存在。 你是否遇到以下情况,在VMware上安装Ghost版本的XP后,却怎么都无法顺利引导,更进不了系统。 总是提示:No boot filename received、Operating System not found。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曾经被此问题困扰了好久,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终于搞定了。原因就在于PQ分区时没有把新建的分区设定为作用的。 详细描述故障: 下载了GhostXP_SP3电脑公司特别版_v10,一个很不错的版本。 像往常一样

关于IO流的一些总结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19-12-04 19:12:59
IO流:数据的流动   I--> intput流入   O--> output流出       java中,是jvm与硬盘之间字节的流动  流入和流出是以jvm为基准的,硬盘到jvm中就是流入,jvm到硬盘就是流出   IO流顶层有四个父类【抽象类】   字节输入流 InputStream         字节输出流  InputStream   字符输入流 Writer           字符输出流  Reader      【只能对文本操作】   实现类的构造都会关联一个文件,若是输出流的关联,若文件不存在可以不创建,会自动生成。    若是输入流的关联,若文件不存在则会报文件找不到异常   常用基本方法 writer  read  flush【用在字符输出流中用于将录入的字符从缓冲区存进所关联的文件,(字节流不用,直接存字节)】  close【调用该方法时会自动刷新】   一些实现类的功能与特点   缓冲流;Buffer******:对四个基本流【File****】的增强。  给其增加一个缓冲区。  将基本流读取/写入的字节存至缓冲区,而不用基本流进行频繁的jvm到硬盘之间的流动。将其读写效率提高   转换流:字节与字符的桥梁  编码与解码功能。  可指定编码方式      【读取windows系统中文本(默认使用的是gbk编码)时,会出现乱码(编译软件一般是utf—8)】

基本的文件操作

半城伤御伤魂 提交于 2019-12-04 15:29:10
基本的文件操作 虽然视频、音频和图片在硬盘中也是用二进制存储的,但是上一章节讲的字符编码只和文本文件有关,因为‘utf-8’格式的编码并不使用视频,视频有其本身的编码格式,如MP4、avi、mkv等。 一、什么是文件? 文件是操作系统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的一个读写硬盘的虚拟单位。文件的操作是基于文件,即文件的操作核心就是:读和写。也 就是只要我们想要操作文件就是对操作系统发起请求,然后由操作系统将用户或应用程序对文件的读写操作转换成集体的硬盘指令(比如控制盘片转动,控制机械手臂移动,以此来读取数据)。 二、为什么要有文件? 内存无法永久保存数据,但凡我们想要永久保存数据都需要把文件保存到硬盘中,而操作文件就可以实现对硬件的操作。 三、如何用文件? 现在我们有一个需求需要把用户输入的账号密码存储到硬盘中,我们使用Python该如何操作呢? name = 'nick' pwd = '123' 3.1 从硬盘中读取数据 如果我们需要打开一个文件,需要向操作系统发起请求,要求操作系统打开文件,占用操作系统资源。Python中使用open()方法可以打开某个具体的文件,open()方法内写入文件路径。 open(r'/Users/mac/desktop/jupyter/pythonCourseware/32.txt') 如果给列表增加值,我们需要给列表赋值后才能给对应的列表增加值

字符编码

家住魔仙堡 提交于 2019-12-04 15:27:42
字符编码 一、计算机基础 二、文本编辑器存取文件的原理 打开编辑器就打开了启动了一个进程,是在内存中的,所以,用编辑器编写的内容也都是存放与内存中的,断电后数据丢失。 要想永久保存,需要点击保存按钮:编辑器把内存的数据刷到了硬盘上。 在我们编写一个py文件(没有执行),跟编写其他文件没有任何区别,都只是在编写一堆字符而已。 三、Python解释器执行py文件的原理 第一阶段:Python解释器启动,此时就相当于启动了一个文本编辑器 第二阶段:Python解释器相当于文本编辑器,去打开test.py文件,从硬盘上将test.py的文件内容读入到内存中(小复习:pyhon的解释性,决定了解释器只关心文件内容,不关心文件后缀名)。 第三阶段:Python解释器解释执行刚刚加载到内存中test.py的代码( ps:在该阶段,即真正执行代码时,才会识别Python的语法,执行文件内代码,当执行到name="egon"时,会开辟内存空间存放字符串"egon")。 四、Python解释器与文件本编辑的异同 相同点:Python解释器是解释执行文件内容的,因而Python解释器具备读py文件的功能,这一点与文本编辑器一样。 不同点:文本编辑器将文件内容读入内存后,是为了显示或者编辑,根本不去理会Python的语法,而Python解释器将文件内容读入内存后,可不是为了给你瞅一眼Python代码写的啥

Linxu:磁盘分区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19-12-04 15:11:29
了解磁盘分区 磁盘的物理组成: 圆形的磁盘盘(主要记录数据的部分); 机械手臂,与在机械手臂上的磁盘读取头(可擦写磁盘盘上的数据); 主轴马达,可以转动磁盘盘,让机械手臂的读取头在磁盘盘上读写数据。 扇区(Sector)为最小的物理储存单位,每个扇区为 512 bytes; 将扇区组成一个圆,那就是磁柱(Cylinder),磁柱是分割槽(partition)的最小单位; 第一个扇区最重要,里面有: 主引导区(Master boot record, MBR),占有 446 bytes。 分区表(partition table),占有 64 bytes。 各种接口的磁盘在 Linux 中的文件名分别为: /dev/sd[a-p][1-15]:为 SCSI, SATA, USB, Flash 随身碟等接口的磁盘文件名; /dev/hd[a-d][1-63]:为 IDE 接口的磁盘文件名; 磁盘的分区: 主分区与扩展分区最多可以有四个(硬盘的限制)。 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操作系统的限制)。 逻辑分区是由扩展分区分割出来的分区; 能被格式化用作存储数据的分区是主分区与逻辑分区,扩展分区不能被格式化。 逻辑分区的数量根据操作系统而不同,在 Linux 系统中,IDE 硬盘最多有 59 个逻辑分区(5 号到 63 号), SATA 硬盘则有 11 个逻辑分区(5 号到 15 号)。

ICT技术基础--政企云ICT基础

情到浓时终转凉″ 提交于 2019-12-04 12:25:12
一、IP网络基础 (一)internet简介史 1960(ARPANET)-1970(Internet概念诞生、TCP/IP诞生)—1980(CSNET NSFNET)—1990(ANASNET)-现在(Internet) (二)什么是Internet? 1、网络:将2组通信设备连接一起互通。 2、Internet:2个或者多个设备彼此通信,使用TCP/IP协议互连。 设备与设备通过网络介质互联构成网络,网络与网络之间通过TCP/IP协议互连构成Internet。 (三)数据通信协议基础: 1、OSI RM: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七层协议架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TCP/IP协议族—五层协议架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四)TCP/IP各层功能 1-3层:数据通信主要层 1、物理层:1、定义了电压、接口、电缆标准、传输距离。2、传输比特流。3、定义了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物理层主要设备:集线器HUB(交换)、中继器repeater 2、数量链路层:1、物理地址MAC的定义。2、链路参数与流控参数的定义。3、差错验证。 主要设备:2层/以太网交换机、网桥。 物理地址(MAC)的介绍 全球唯一的物理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