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

2019-2020-1学期 20192422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导论》第八周学习总结

微笑、不失礼 提交于 2019-12-05 17:45:36
第一章 网络空间安全概述 一.工作和生活中的网路安全 1.生活中常见的网络空间安全问题 账号密码被盗 信用卡被盗刷 2.工作中常见的网路安全问题 网路设备面临的威胁 操作系统面临的威胁 应用程序面临的威胁 二.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认识 网络空间:为了刻画人类生存的信息环境或信息空间而创造的词。 三.网络空间安全的技术架构 物理安全:物理安全的概念,物理环境安全和物理设备安全等内容。 网络安全:网络与协议安全、网络安全与管理、识别和应对网络安全风险等 系统安全:系统安全、虚拟化安全和移动终端安全等。 应用安全:恶意代码、数据库安全、中间件安全和web安全等 数据安全:数据安全的范畴、数据的保密性、数据存储技术以及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等。 四.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发展的重大机遇 信息传播的新渠道 生产生活的新空间 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文化繁荣的新载体 社会治理的新平台 交流合作的新纽带 国家主权的新疆域 2.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网络渗透危害政治安全 网络攻击威胁经济安全 网络有害信息侵蚀文化安全 网络恐怖和违法犯罪破坏社会安全 网络空间的国际竞争方兴未艾 网络空间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二章 物理安全 一.物理安全概述 1.物理安全的定义 保护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备、设施以及其他介质免遭地震、水灾、火灾、雷击等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或操作失误

SQLSERVER预读逻辑读物理读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19-12-05 17:39:19
  预读:用估计信息,去硬盘读取数据到缓存。预读 100次,也就是估计将要从硬盘中读取了100页数据到缓存。   物理读:查询计划生成好以后,如果缓存缺少所需要的数据,让缓存再次去读硬盘。物理读 10页,从硬盘中读取10页数据到缓存。   逻辑读:从缓存中取出所有数据。逻辑读 100次,也就是从缓存里取到100页数据。 lob逻辑读:从缓存读取的text,ntext,image或大值类型(varchar(max),nvarchar(max),varbinary(max))的页的数目 SQL Server存储的最小单位是页,每一页大小为8K,SQL Server对于页的读取是原子性的,要么读完一页,要么完全不读。即使是仅仅要获得一条数据,也要读完一页。而页之间的数据组织结构为B树结构。 所以SQL Server对于逻辑读、预读、物理读的单位是页。 基本上,逻辑读、物理读、预读都等于是扫描了多少个页。 当遇到一个查询语句时, SQL SERVER会走第一步,分别为生成执行计划(占用CPU和内存资源),同步的用估计的数据去磁盘中取得需要取的数据(占用IO资源,这就是预读), 注意,两个第一步是并行的,SQL SERVER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查询性能. 然后查询计划生成好了以后去缓存读取数据.当发现缓存缺少所需要的数据后让缓存再次去读硬盘(物理读) 最后从缓存中取出所有数据(逻辑读)。 来源

linux 如何把一个装好的系统做成镜像(文件备份)

你说的曾经没有我的故事 提交于 2019-12-05 16:30:52
linux 如何把一个装好的系统做成镜像 (文件备份) 来自电脑网络类芝麻团 2016-01-19 案例 1(命令式操作) 1.像 'ghost' 那些备份系统,系统出了问题就恢复系统,还要把系统备份文件作成 'iso' 文件 应不知道你是如何分区的,举例说明吧,假如分区如下: /dev/sda1 是你的 /boot 分区 ext3 文件系统 /dev/sda2 是你的 / 分区 ext3 文件系统 /dev/sda3 是你的 /home 分区 ext3 文件系统 /dev/sda5 是你的 windows 分区 ntfs 文件系统,假设就是用来放备份文件的 挂载系统备份文件存放的分区: # mkdir /media/sda5 建个挂 sda5 分区的目录,用来挂载 sda5 分区 # mount -t ntfs-3g /dev/sda5 /media/sda5/ 挂载 sda5 分区 系统备份: # partimage -b -d save /dev/sda1 /media/sda5/sda1 备份 sda1 分区到 sda1.000 文件中 # partimage -b -d save /dev/sda2 /media/sda5/sda2 备份 sda2 分区到 sda2.000 文件中 系统恢复: # partimage -b -d restore /dev/sda1

testdisk修复磁盘文件

扶醉桌前 提交于 2019-12-05 15:42:23
怎么使用chkdsk命令修复磁盘 fsck|xfs_repair 磁盘修复 fsck 使用权限 : 超级使用者      使用方式 : fsck [-sACVRP] [-t fstype] [--] [fsck-options] file sys [...]      说明 : 在Linux系统中,为了增加系统性能,通常系统默认一些数据写在内存中,并不会直接将数据写入硬盘,这是因为内存速度要比硬盘快若干倍。但是有个问题,万一由于“断电”或者其他未知原因,造成系统死机,怎么办?系统就崩溃了。所以,我们需要在特定的时候让数据直接回存到硬盘中。这里提供几个常用的命令,其中,fsck命令最重要. 当文件系统发生错误时,可用fsck命令尝试加以修复.直接采用分区编号(如/dev/had3),或使用挂载点(Mount Point,如/、/usr等)指定文件系统皆可。假设一次指定多个文件系统,而这些系统分别位于不同的物理磁盘上,则fsck将会尝试同步的方式去检查他们,以节省操作时间。        参数 :      filesys : device 名称(eg./dev/sda1),mount 点 (eg. / 或 /usr)   -t : 给定档案系统的型式,若在 /etc/fstab 中已有定义或 kernel 本身已支援的则不需加上此参数   -s : 依序一个一个地执行 fsck

Linux 块设备驱动框架分析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19-12-05 14:32:02
Linux块设备驱动框架分析 1、块设备简介 块设备,I/O设备的一种,其将信息存储在固定大小的块中,每一块都有固定的地址,可在设备的任意位置读取一定长度的数据。典型的有硬盘、U盘、SD卡等。 本文将以硬盘为例,对硬盘的结构属性进行简单介绍。 硬盘的物理结构主要由盘体、控制电路、接口部件等组成。而硬盘的内部结构一般是指盘体的内部结构。盘体是一个密封的交替,里面包含磁头、盘片等部件。硬盘驱动器采用高精度、轻型磁头驱动/定位系统。这种系统磁头可以在盘面上快速移动。硬盘的数据管理是基于逻辑结构的。 硬盘的逻辑结构如图所示,由盘面、磁道、柱面以及扇区构成。 盘面号:硬盘的盘片一般有两个盘面,分为上、下盘面,个别硬盘盘面为单数。每一个盘面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编号,得到盘面号(也叫磁头号)。每一个盘面对应一个读写磁头。 磁道:硬盘在格式化时,会被划分成很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的轨迹成为磁道。 柱面:所有盘面的同一个磁道构成一个圆柱,称为柱面。硬盘数据的读写按照从上往下并按照柱面进行。同一个柱面的磁头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全部读完后,才会切换到下一个柱面。磁头之间的切换是通过电子切换,而柱面的切换则是通过机械实现的。由于电子切换速度比机械切换的速度快,所以按照柱面读写,而不是按照盘面来读写。 扇区:磁道被划分为一段段圆弧,称之为扇区。外圈磁道的圆弧的线速度比内圈磁道圆弧的线速度高

.NET资源泄露与处理方案

China☆狼群 提交于 2019-12-05 14:14:32
.NET虽然拥有强大易用的 垃圾回收机制 ,但并不是因为这样,你就可以对资源管理放任不管,其实在稍不注意的时候,可能就造成了资源泄露,甚至因此导致系统崩溃,到那时再来排查问题就已经是困难重重。 一、知识点简单介绍 常见的资源泄露有: 内存泄漏:非托管资源没有释放、非静态对象注册了静态实例。 GDI泄露:字体。 句柄泄露:Socket或线程。 用户对象泄露:移除的对象未释放。 二、具体实例 1. 内存泄漏 很常见的现象是分不清哪些对象需要释放,对于控件、Stream等一些非托管资源也只管新增,却没有释放,功能是实现了,却埋了颗不小的雷。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for(int i=0;i<1000;i++) this.Controls.Add(new TabPage()); }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new Form2.ShowDialog(); } 如果你觉得写这样的代码很Cool,很简洁,你在项目中也有这么写代码,那你就碰到大麻烦了,你试试在上面Form2中开个大一点的数组来检查内存,然后运行,按几下按钮,你就会发现,内存一直增加,即使你调用了GC也无济于事。所以,对于此类非托管资源要记住释放

Redis持久化存储详解

ⅰ亾dé卋堺 提交于 2019-12-05 13:43:56
为什么要做持久化存储? 持久化存储是将 Redis 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存储在硬盘中,实现数据的永久保存。我们都知道 Redis 是一个基于内存的 nosql 数据库,内存存储很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因为当服务器关机等一些异常情况都会导致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丢失。 持久化存储分类 在 Redis 中,持久化存储分为两种。一种是 aof 日志追加的方式,另外一种是 rdb 数据快照的方式。 RDB持久化存储 什么是RDB持久化存储 RDB持久化存储即是将redis存在内存中的数据以快照的形式保存在本地磁盘中。 .RDB持久化存储分为自动备份和手动备份 1.手动备份通过 save 命令和 bgsave 命令。save是同步阻塞,而 bgsave 是非阻塞(阻塞实际发生在 fork 的子进程中)。因此,在我们实际过程中大多是使用bgsave命令实现备份. redis> SAVE OK redis> BGSAVE 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 2.自动备份 a.修改配置项 save m n即表示在 m 秒内执行了 n 次命令则进行备份. b.当Redis 从服务器项主服务器发送复制请求时,主服务器则会使用 bgsave命令生成 rbd 文件,然后传输给从服务器. c.当执行 debug reload 命令时也会使用 save 命令生成rdb文件. d.当使用

DiskLruCache硬盘缓存技术详解

生来就可爱ヽ(ⅴ<●) 提交于 2019-12-05 10:52:18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0687392/article/details/47019505 上次讲了使用内存缓存LruCache去加载很多图片而不造成OOM,而这种缓存的特点是在应用程序运行时管理内存中的资源(图片)的存储和释放,如果LruCache中有一张图片被释放了,再次加载该图片时需要重新从网络上下载下来,这就显得废流量不说,而且费时,网络不好的状况下用户需要等待,而且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不会显示任何数据。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种情况呢?答案就是加入硬盘缓存DiskLruCache。 1、什么是硬盘缓存呢? 顾名思义,就是把从网络上加载的数据存储在本地硬盘上,当再次加载这些数据时候,通过一系列判断本地是否有该数据,就不会从先网络上加载,而是从本地硬盘缓存中拿取数据,这样即使在没有网络情况下,也可以把数据显示出来。举个例子:比如网易新闻app,我们打开客户端后开始浏览新闻,之后发现在手机没有联网的情况下,之前浏览的界面还是能正常的显示出来,这显然就是用到了硬盘缓存DiskLruCache技术,其实硬盘缓存技术在诸多app中运用了,比如一些视频类app、小说类app。。。然而,DiskLruCache并不是Google官方编写的

计算机中硬盘接口的种类

蓝咒 提交于 2019-12-05 09:05:29
计算机中硬盘接口的种类 ​ 最近在做有关存储的项目,感觉自己太弱了,基础非常差劲,以前学的知识全部还给老师了!!!尤其是这个知识点还是当时研究生复试时候面试的题,现在正在写博客,一点一点的积累知识,希望遗忘后捡起来容易一些! 硬盘接口常用的分为5类,下面仅介绍常用的4类: 下文涉及串口、并口概念,可以参考这篇博客 串行接口和并行接口 。 1. SATA接口硬盘 ​ 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 串行ATA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erial ATA 1.0版本硬盘的起始传输速率就达到150MB/s,而Serial ATA 3.0版本将实现硬盘峰值数据传输率为600MB/s,从而最终解决硬盘的系统瓶颈问题。SATA是一种电脑总线,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储设备(如硬盘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之用。是我们现在使用 最常见 的硬盘接口。 2. IDE类型硬盘 ​ IDE是一种硬盘类型也是一种接口。一般是 并口 。 ​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 并行口 ,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

逻辑卷----LVM的基础和应用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19-12-05 08:57:04
逻辑卷管理器 Logical Volume Manager-------逻辑卷宗管理器、逻辑扇区管理器、逻辑磁盘管理器,是Linux核心所提供的逻辑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ment)功能。它在硬盘的硬盘分区之上,又创建一个逻辑层,以方便系统管理硬盘分割系统。 历史 最先由IBM开发,在AIX系统上实现,OS/2 操作系统与 HP-UX也支持这个功能。在1998年,Heinz Mauelshagen 根据在 HP-UX 上的逻辑卷管理器,写作出第一个 Linux 版本的逻辑卷管理器。 LVM基本术语: PE:物理卷的最小单位,具有唯一编号的PE是可以被LVM寻址的最小存储单元,默认为4MB PV:物理卷,PV处于LVM系统最低层,它可以是整个硬盘,或者与磁盘分区具有相同功能的设备(如RAID),但和基本的物理存储介质相比较,多了与LVM相关管理参数 VG:卷组,创建在PV之上,由一个或多个PV组成,可以在VG上创建一个或多个“LVM分区”(逻辑卷),功能类似非LVM系统的物理硬盘 LV:逻辑卷,从VG中分割出的一块空间,创建之后其大小可以伸缩,在LV上可以创建文件系统(如/var,/home) 优点:可以在服务器不停机的情况下添加和删除磁盘空间 缺点:创建繁琐 lvm的基本命令 逻辑卷的命令也是很丰富的,这里只列出一些常用的命令 PV:物理卷 显示pv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