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

部署KVM虚拟化平台

你说的曾经没有我的故事 提交于 2019-12-19 22:32:14
KVM虚拟化架构 KVM模块直接整合在Linux内核中 KVM组成 1.KVM Driver ·虚拟机创建 ·虚拟机内存分配 ·虚拟CPU寄存器读写 ·虚拟CPU运行 2.QEMU (经过简化与修改) ·模拟PC硬件的用户控件组件 ·提供I/O设备模型及访问外设的途径 KVM虚拟化三种模式 ·客户模式 ·用户模式(工具层) ·内核模式 KVM工作原理 KVM基本功能管理 查看命令帮助 查看KVM的配置文件存放目录 查看虚拟机状态 虚拟机关机与开机 强制实例系统关闭电源 通过配置文件启动虚拟机系统实例 挂起虚拟机 恢复虚拟机 配置虚拟机实例伴随宿主机自动启动 导出虚拟机配置 虚拟机的删除与添加- 修改虚拟机配置信息 部署实验环境 第一步:插入一块新硬盘,并开启虚拟化功能 第二步:格式化并挂载硬盘 #查看硬盘信息 fdisk -l #分区硬盘 fdisk /dev/sdb #格式化硬盘 mkfs /dev/sdb1 #创建挂载目录 mkdir /data #挂载硬盘 mount /dev/sdb1 /data #远程挂载微软宿主机上的镜像,后面再用 mount.cifs //192.168.142.1/ISO /mnt 第三步:安装KVM #安装桌面环境组件包 yum groupinstall "GNOME Desktop" -y #安装KVM模块 yum install qemu

面向接口编程详解(一)

天涯浪子 提交于 2019-12-19 17:50:05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我想,对于各位使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程序员来说,“接口”这个名词一定不陌生,但是不知各位有没有这样的疑惑:接口有什么用途?它和抽象类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用抽象类代替接口呢?而且,作为程序员,一定经常听到“面向接口编程”这个短语,那么它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思想内涵?和面向对象编程是什么关系?本文将一一解答这些疑问。 1.面向接口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是什么关系 首先,面向接口编程和面向对象编程并不是平级的,它并不是比面向对象编程更先进的一种独立的编程思想,而是附属于面向对象思想体系,属于其一部分。或者说,它是面向对象编程体系中的思想精髓之一。 2.接口的本质 接口,在表面上是由几个没有主体代码的方法定义组成的集合体,有唯一的名称,可以被类或其他接口所实现(或者也可以说继承)。它在形式上可能是如下的样子: interface InterfaceName { void Method1(); void Method2(int para1); void Method3(string para2,string para3); } 那么,接口的本质是什么呢?或者说接口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视角考虑: 1)接口是一组规则的集合,它规定了实现本接口的类或接口必须拥有的一组规则。体现了自然界“如果你是……则必须能……

linux磁盘分区fdisk命令详解

爷,独闯天下 提交于 2019-12-19 03:55:23
1、什么是分区? 分区是将一个硬盘驱动器分成若干个逻辑驱动器,分区是把硬盘连续的区块当做一个独立的磁硬使用。分区表是一个硬盘分区的索引,分区的信息都会写进分区表。 2、为什么要有多个分区? 防止数据丢失:如果系统只有一个分区,那么这个分区损坏,用户将会丢失所的有数据。 增加磁盘空间使用效率:可以用不同的区块大小来格式化分区,如果有很多1K的文件,而硬盘分区区块大小为4K,那么每存储一个文件将会浪费3K空间。这时我们需要取这些文件大小的平均值进行区块大小的划分。 数据激增到极限不会引起系统挂起:将用户数据和系统数据分开,可以避免用户数据填满整个硬盘,引起的系挂起。 3、分区工具fdisk用法介绍 fdisk命令参数介绍 p、打印分区表。 n、新建一个新分区。 d、删除一个分区。 q、退出不保存。 w、把分区写进分区表,保存并退出。 实例: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hdd 按"p"键打印分区表 这块硬磁尚未分区 按"n"键新建一个分区。 出现两个菜单e表示扩展分区,p表示主分区 按"p"键出现提示:"Partition number (1-4): "选择主分区号 输入"1"表示第一个主分区。 直接按回车表示1柱面开始分区。 提示最后一个柱面或大小。 输入+5620M 按回车 表示第一个分区为5G空间。 按"p"查看一下分区 这样一个主分区就分好了。

让NAS走下神坛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19-12-19 00:14:29
前一阵子,家里机器硬盘终于满了,逼于无奈要扩容,一个家庭私有云存储的想法开始萌发:一个私有的数据中心,数据可共享iphone,ipad,家里其他电脑、笔记本,甚至电视......同时也给让外网有选择性地访问。在网上搜索相关概念,发现NAS正是我所要的。 了解NAS前,先了解下网络存储技术,现在的网络存储技术大概可以分为3种: 1. DAS:直连式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与主机想连的存储设备。它依赖于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现在常见的DAS设备就是:硬盘座 带上 N个硬盘。 2. NAS:网络连接式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存储设备直连网络,NAS设备和DAS设备不同在于,NAS设备一般带有存储操作系统。 3. SAN:存储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可以说是一种网络基础设施了。SAN和NAS的区别主要在于:SAN针对海量、面向数据块的数据传输,而NAS则提供文件级的数据访问功能。 了解NAS概念后,到选型了,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4种常见做法: 1. 路由(刷DD-WRT固件) + DAS = NAS。 实现可以参考文章:《 7*24小时! 爆改无线路由器成BT下载机 》。改造后基本满足需求。 优点: (1)成本较低,无线路由(¥200~¥300),硬盘2t * 1(

06-1 字符编码

大兔子大兔子 提交于 2019-12-18 14:56:26
文章目录 一 引入 二 知识储备 三、字符编码介绍 3.1 什么是字符编码? 3.2 字符编码表的发展史 (了解) 3.3 编码与解码 4.1 文本编辑器nodpad++存取文本文件 一 引入 ​ 字符串类型、文本文件的内容都是由字符组成的,但凡涉及到字符的存取,都需要考虑字符编码的问题。 ​ 字符编码这个知识点的典型特征就是理论多、结论少,但对于开发而言只需要记住结论即可,下面让我们来一点点介绍它 二 知识储备 ##2.1 三大核心硬件 所有软件都是运行硬件之上的,与运行软件相关的三大核心硬件为cpu、内存、硬盘,我们需要明确三点 #1、软件运行前,软件的代码及其相关数据都是存放于硬盘中的 #2、任何软件的启动都是将数据从硬盘中读入内存,然后cpu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执行 #3、软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最先都是存放于内存中的,若想永久保存软件产生的数据,则需要将数据由内存写入硬盘 插图:计算机三大核心硬件 ##2.2 文本编辑器读取文件内容的流程 #阶段1、启动一个文件编辑器(文本编辑器如nodepad++,pycharm,word) #阶段2、文件编辑器会将文件内容从硬盘读入内存 #阶段3、文本编辑器会将刚刚读入内存中的内容显示到屏幕上 ##2.3 python解释器执行文件的流程 以python test.py为例,执行流程如下 #阶段1、启动python解释器

06-2 文件处理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19-12-18 14:21:35
文章目录 一 引入 二 文件操作的基本流程 2.1 基本流程 2.2 资源回收与with上下文管理 5.1 案例一: 0模式详解 5.2 案例二: 1模式详解 5.3 案例三: 2模式详解 6.1 文件修改方式一 6.1 文件修改方式二 一 引入 ​ 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最先都是存放于内存中的,若想永久保存下来,必须要保存于硬盘中。应用程序若想操作硬件必须通过操作系统,而文件就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来操作硬盘的虚拟概念,用户或应用程序对文件的操作,就是向操作系统发起调用,然后由操作系统完成对硬盘的具体操作。 二 文件操作的基本流程 2.1 基本流程 有了文件的概念,我们无需再去考虑操作硬盘的细节,只需要关注操作文件的流程: # 1. 打开文件,由应用程序向操作系统发起系统调用open(...),操作系统打开该文件,对应一块硬盘空间,并返回一个文件对象赋值给一个变量f f = open ( 'a.txt' , 'r' , encoding = 'utf-8' ) #默认打开模式就为r # 2. 调用文件对象下的读/写方法,会被操作系统转换为读/写硬盘的操作 data = f . read ( ) # 3. 向操作系统发起关闭文件的请求,回收系统资源 f . close ( ) 2.2 资源回收与with上下文管理 打开一个文件包含两部分资源

6.分区规划和使用

老子叫甜甜 提交于 2019-12-18 00:20:12
扇区默认的大小512字节 一块硬盘的“艺术”之旅 • 识别硬盘 => 分区规划 => 格式化 => 挂载使用 毛坯楼层 => 打隔断 => 装修 =>入驻 一、识别硬盘 虚拟机server: [root@server0 ~]# lsblk #查看当前系统识别的硬盘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vda 252:0 0 10G 0 disk └─vda1 252:1 0 10G 0 part / vdb 252:16 0 10G 0 disk [root@server0 ~]# 二、分区规划 分区模式:MBR 主引导记录的模式 MBR分区类型: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 至多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 逻辑分区可以有无数个,需要建立在扩展分区之上 划分3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n个逻辑分区 最大的空间支持2.2TB GRT分区最大支持18EB eg: [root@server0 ~]# fdisk /dev/vdb n 创建新的分区----->回车----->回车---->回车----->在last结束时 +2G p 查看分区表 n 创建新的分区----->回车----->回车---->回车----->在last结束时 +2G d 删除分区 w 保存并退出 [root@server0 ~]# ls /dev/vdb[1

服务器硬盘掉线后强制上线成功案例

心不动则不痛 提交于 2019-12-17 16:59:33
服务器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里不对服务器的概念做过多解释,直接切入主题:服务器更换硬盘后同步数据的过程中如果有其他硬盘出现故障掉线中断同步过程,此时应该如何处理才能恢复原来服务器内的数据呢?下面介绍服务器硬盘离线后强制上线的方法。 这里有个先决条件需要介绍一下,那就是我今天的这个服务器数据恢复教程适用于raid5磁盘阵列,其中一方面是因为raid5阵列的安全系数比其他阵列高,大多数企业都为服务器配置riad5阵列模式,另一个原因就是raid5阵列的服务器数据恢复要相对容易,对数据恢复技术的专业要求不高,可操作性强。下面通过一个真实案例介绍服务器在更换硬盘同步过程中其他硬盘掉线数据恢复方法。 · 【服务器数据恢复故障描述】 这是一台安装了40多块硬盘的大型服务器,采用的是raid5磁盘阵列模式。故障发生的过程就是典型的阵列同步过程中硬盘掉线导致数据同步失败。本次数据恢的完整度为100%。 【服务器数据恢复前的备份】 在数据恢复之前(无论是服务器管理员还是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都要对需要进行操作的故障服务器原有数据进行备份,那么既然服务器内有硬盘掉线说明掉线的硬盘应该会有物理损伤,这样在进行备份的过程中对掉线硬盘进行检查,如果有坏道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推荐使用的是排查3000),这些镜像工具可以跳过坏扇区进行镜像。如果发现是磁头故障、盘片故障的话这里不建议贸然进行开盘操作了

计算机核心基础

情到浓时终转凉″ 提交于 2019-12-17 10:59:54
[TOC] 一 引子: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的目标的是:学会使用python这门编程语言来编写ATM+购物车程序,那么问题来了: 1.1 什么是语言?什么是编程语言?为何要有编程语言? 插图:恶搞图01 语言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介质,如英语,汉语,俄语等。 而编程语言则是人与计算机之间沟通的介质。 那么为何要有编程语言,或者说人为何要与计算机沟通呢?这是因为在编程的世界里,计算机就好比是人的奴隶,人与计算机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奴役计算机,让计算机按照人类的思维逻辑自发地去工作从而把人力解放出来。 此处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下两个重要的概念 1.2 什么是编程?为什么要编程? 编程就是人把自己想命令计算机干的事用编程语言翻译出来并写到文件里(这一系列的文件就是程序),那么为什么要编程? 插图:恶搞图02 小人类编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计算机按照人类的思维逻辑(程序)自发地去工作从而把人力解放出来。 综上,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应该分为两个层面 1、为了更好地控制人类的奴隶(即计算机),我们需要学习计算机是由什么组成的、它能做什么事、它是怎样工作的(详见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概述) 2、我们需要学习编程语言,从而把原来需要人力来完成的业务(比如ATM和购物)交给计算机去做 二 计算机组成原理 2.1、什么是计算机? 俗称电脑,即通电的大脑,电脑二字蕴含了人类对计算机的终极期望

系统掉盘,机械硬盘掉盘,固态掉盘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19-12-17 10:52:11
之前的立式服务器当了主机打起了游戏,但是经过半年的游戏的时间发现,机子开始变得卡了?我不由得怀疑是不是机子出现老化的问题了。打开盖子一看进了灰尘,就开始清灰了,但是情况在心理暗示的情况下没有好转。这时我打游戏才了打了三个月。 不由得开始思考是不是真的老化了,事情才刚刚开始。在2个月后打游戏的晚上,我的游戏盘掉了。一个属于2t分区(666g)的盘直接就没了,是分区先没的,然后我就困惑的发现其他盘也反应变慢,写一个笔记txt都要保存一分钟。我无奈的只能重启。英雄联盟挂机之路开始~ 发现又变好了。嗯估计是系统bug吧,继续嗨~ 出问题第二个月,我的2t硬盘的分区开始全部掉了。可是这怎么能难倒我,我换一个sata插口继续玩,果然又识别了。果然是主板问题。然后也怀疑是电源老化,取下了一半的机箱风扇(3个)。继续玩着 然后第三个月,悲哀的我发现或许是突然断电导致我的硬盘烧了。每次一开机就宿舍断电,宿管阿姨说是不是插排坏了,重买一个吧。。。。然后,我就重买了一个插排,仅靠着最后一个sata插口又玩了一个月。 (排除了插排和sata接口的问题) 第四个月,经过我的电脑谁都不许碰,但还是在一个宁静的中午突然断电。一问才知道没交电费,匆匆交了电费,发现我的电脑还能开,硬盘没有坏。但是此时此刻的我已经很悲伤了。因为这是最后一个sata口,一旦炸了,我的2t数据或许就这么没了。小电影还是随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