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

linux 格式化大于2T的硬盘

孤人 提交于 2019-12-29 22:17:28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2T以下的硬盘,分区类型多为MBR,但MBR的最大容量大约是2.15T,超过3T的硬盘必须用GPT格式。 1 选择要格式化的硬盘 [root@quanzidian /]# parted /dev/sdb GNU Parted 2.1 Using /dev/sdb Welcome to GNU Parted! Type 'help' to view a list of commands. (parted) 2 选择GPT类型 (parted) mklabel gpt Warning: The existing disk label on /dev/sdb will be destroyed and all data on this disk will be lost. Do you want to continue? Yes/No? 3 然后输入yes (parted) mklabel gpt Warning: The existing disk label on /dev/sdb will be destroyed and all data on this disk will be lost. Do you want to continue? Yes/No? yes (parted) 4 将硬盘分成一个分区

Linux查看硬盘信息方法总结

笑着哭i 提交于 2019-12-29 21:45:07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https://tlanyan.me/linux-list-disk-info-summary 本文简要总结Linux查看硬盘信息的方法,基本涵盖普通用户、系统管理员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命令。 lsblk lsblk 命令用来查看接入到系统中的块设备,默认输出分区、大小、挂载点等信息,一目了然: tlanyan@node1:~$ lsblk sda 8:0 0 558.9G 0 disk ├─sda1 8:1 0 488M 0 part ├─sda2 8:2 0 1K 0 part ├─sda5 8:5 0 7.6G 0 part └─sda6 8:6 0 550.8G 0 part / sdb 8:16 0 558.9G 0 disk ├─sdb1 8:17 0 1K 0 part └─sdb5 8:21 0 558.9G 0 part /journal sdc 8:32 0 1.8T 0 disk /work sr0 11:0 1 1024M 0 rom df df 命令用来查看硬盘的使用情况,经常配合 -h 给出友好的输出: tlanyan@node1:~$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udev 24G 0 24G 0

索引碎片的检测和整理

非 Y 不嫁゛ 提交于 2019-12-29 02:08:12
存储数据是为了查找数据,存储结构影响数据查找的性能。对无序数据进行查找,最快的查找算法是哈希查找;对有序数据进行查找,最快的查找算法是平衡树查找。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中,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都是平衡树(B-Tree)类型的存储结构,用于顺序存储数据,便于实现数据的快速查找。除了提升数据查找的性能之外,索引还能减少硬盘IO和内存消耗。通常情况下,硬盘IO是查找性能的瓶颈,由于索引是数据表的列的子集,这意味着,索引只存储部分列的数据,占用的硬盘空间比全部列少了很多,因此,数据库引擎只需要消耗相对较少的硬盘IO和内存buffer,就能把索引数据加载到内存中。 索引以B-Tree结构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分为叶子节点和非叶子节点,叶子节点用于存储数据,而非叶子节点(中间节点和根节点)用于存储索引键,节点数据按照索引键排序。理论上,一旦数据集确定下来,索引查找的时间消耗就只跟索引结构的层次有关系,层次越多,查找数据所消耗的时间越多。碎片会影响索引的层次结构,但是,碎片并不总是破坏者,碎片有利于数据的更新。 在数据的物理存储上,索引和数据存储在硬盘上的数据文件中,数据文件以页(Page)为最小单位分割,每一个Page是8KB,物理位置上连续的8个Page叫做一个区(Extent),每一个区是64KB。区是空间分配的基本单位,而页是数据存储的基本单位。 从物理存储上来看,索引是由一系列的分段

Ubuntu基本命令整理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19-12-29 00:29:19
sudo: 如何设定/改变/启用 root 使用者的密码:sudo passwd root 当你使用完毕后屏蔽 root 帐号 使用: sudo passwd -l root这个将锁住 root 帐号. 如何在终端机模式下切换到 root 身份: sudo -s -H 在线安装程序:sudo apt-get install g++ pt-get最常用参数: update —-与你的软件源(在/etc/apt/sources.list中列出)更新软件包列表,换源后需要 执行 upgrade —-根据update得到的源软件库与本地已经安装的对比,(如果需要升级就)全部升 级 install —-安装软件包(可以使用tab补全软件包的名字,比较方便) remove —-卸载软件包 purge —-卸载软件包,同时删除该软件的配置文件 source —-从源里下载软件包的源码到当前目录(执行此命令的目录)并解压(除非指定– download-only参数) 该地址由/etc/apt/sources.list中的 deb-src 行指定 check —-用来(自动)修复(已装)软件包之间的依赖关系 clean —-清除/var/cache/apt/archives/包括其子目录partial/下的所有软件包缓存 autoclean —-比clean常用

电脑硬件介绍

回眸只為那壹抹淺笑 提交于 2019-12-28 05:22:48
首先说说主板: 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分为商用主板和工业主板两种。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主板上主要包括电路板和芯片组(包括南北桥芯片、BIOS芯片、I/O控制芯片等等)以及一些插槽和接口等等。不过现在的主板上的北桥芯片几乎都没了,北桥的功能已经被集中到cpu里面了,具体芯片的功能请自行baidu。 目前主流的主板主要有ATX和mini-ATX(就是平时说的小板),如图 在来说下计算机的“大脑”:cpu 中央处理器(CPU),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电脑中的核心配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CPU是计算机中负责读取指令,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的核心部件。中央处理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控制器、运算器,其中还包括高速缓冲存储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的总线。 主板上有一种东西叫晶振,一般有好几个,可以振动来产生频率,其中有一个产生的频率就是外频了,外频是整个电脑的一个基准频率,所有的频率都是在他的基础上进行分频或倍频得到的,外频是指cpu与内存交换数据的频率

区块链入门学习的基础知识

佐手、 提交于 2019-12-28 04:28:49
区块链的起源 互联网发展至今,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都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来到历史舞台前沿,它让全世界范围内任何一笔比特币(Bitcoin)资产交易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成功确认。不仅仅是信息的互联,区块链技术帮助实现了价值的互联,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区块链技术,了解其原理并应用实践。 链式数据结构的提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传统电子交易模式的效率,在传统的交易模式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够很好的解决钱货两清,后来又引入了第三方机构,作为在交易时候的信用中介。 第三方平台的介入虽然有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同时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增加了成本,效率却更为低下了。在数字货币领域,链式数据结构的出现为其打造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了重复性的工作,同时还可以更好的识别风险暴露。 其实区块链技术最核心的就是解决信任成本的问题,去中心化去中介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概念。区块链藐视一切禁锢我们头脑的旧思维,它将颠覆交易执行的管理方式和集中型控制模式。区块链松开了信任的缰绳,这缰绳曾经牢牢控制在各种中心机构的手中,例如银行、政策制定者、清算中心、政府、大公司等。 区块链让人们摆脱了这些老旧的控制节点。例如,交易双方完全可以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的认证,而不再需要一个清算中心。信用的实现应该是无偿的

八国离线谷歌卫星影像地图内网发布

不羁岁月 提交于 2019-12-27 18:09:38
1. 概述 最近,水经注承接了新疆某单位的《八国离线谷歌卫星影像地图内网发布》项目,该项目的数据内容主要包括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以及阿富汗、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共8个国家的WGS84 Web墨卡脱谷歌卫星影像数据和地名标签数据。 《八国离线谷歌卫星影像地图内网发布》项目数据一共分两期交付,第一期为中亚五国与阿富汗数据,该数据存储于一块西部数据硬盘中,前段时间已成功完成交付。 目前,新疆某单位《八国离线谷歌卫星影像地图内网发布》项目第二期数据,也于近期交付完成。第二期数据主要包括土耳其和巴基斯坦谷歌卫星影像和地名路网标签,它们分别存储于两个西数硬盘中。 西部数据硬盘 2. 土耳其864GB离线地图数据 土耳其全国离线地图数据单独存储于一块西数据硬盘中,如下图所示。 土耳其数据硬盘 在土耳其全国离线地图数据硬盘中,除了有"土耳其"数据文件夹外,还包括"工具"文件夹和"接图表"文件夹,如下图所示。 土耳其数据硬盘内容 土耳其全国数据共864GB,其中卫星影像812GB,地名道路标签33.2GB。卫星影像和标签各534个离线文件,共267个金字塔文件分块。 土耳其离线地图大小 3. 巴基斯坦683GB离线地图数据 巴基斯坦全国离线地图数据单独存储于一块西数据硬盘中,如下图所示。 巴基斯坦数据硬盘 在巴基斯坦全国离线地图数据硬盘中,除了有

浅淡缓存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19-12-27 10:12:54
缓存作为常用的优化手段,是架构师必备技能之一,在面试时我也喜欢让候选人系统的介绍一下缓存知识,能把缓存体系说清楚的并不多。 单机硬件角度缓存 下图是经典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缓存结构图 速度从高到低依次是:L1 > L2 > L3 > 内存 > 磁盘(硬盘缓存+硬盘) 单位容量制造成本从高到低依次是:L1 > L2 > L3 > 内存 > 磁盘(硬盘缓存+硬盘) 对硬件来说,缓存是基于有限的成本下,介于相对高速和相对低速设备之间的缓冲,目的是尽可能的提升处理效率。 用户角度看缓存 DNS缓存 对终端用户而言,操作系统和浏览器都存在着DNS缓存 CDN CDN不是缓存,其核心思想是将用户的请求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只是这里说的最近的服务节点一般是容量有限的缓存服务器。 浏览器缓存 最典型流程是浏览器第一次访问时,服务器返回当前时间Last-Modified值,记为t,当下一次访问时,If-Modified-Since取值t,配合Cache-Control,如果服务端资源未被修改,返回状态码304,浏览器直接从本地磁盘取缓存的网页文件。 对用户来说,缓存是为了从最近的地方取得所需内容,玩命减少等待时间,提升响应速度。 架构角度看缓存 接入层缓存:Nginx缓存 进程内缓存:JVM堆内缓存、堆外缓存 主机内缓存:Local Redis、本地磁盘

磁盘分区格式化和文件系统管理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19-12-27 07:10:15
一、硬盘分区 1.每个扇区,512字节 2.每个磁道划分为63个扇区 3.逻辑磁头(盘面)数设为255个 4.一个柱面的大小=255x63x512字节=8 MB 5.硬盘或分区的容量=柱面的大小x柱面数 磁面( head ) 1.硬盘一般是由一片或几片圆形薄膜叠加而成。每个圆形薄膜都有两个"面"(Side),这两个面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 2.依次称为0面、1面、2面……由于每个面都专有一个读写磁头,也常用0头(head)、1头……称之。 3.硬盘面数(或头数),少的只有2面,多的可达数十面。 track------ 磁道 ----- 一个圈 1.读写硬盘时,磁头不动,磁盘是旋转的,则连续写入的数据是排列在一个 圆周上的。我们称这样的圆周为一个磁道(Track)。 2.磁头不动,就是在一个磁道上读写 3.磁头移动,就会在不同磁道上读写 cylinder---- 柱面 --------- 外观象一个圆筒子 各面上磁道号相同的 磁道合起来,称为一个柱面(cylinder)距轴的距离相同的一组track cylinder也是磁盘分区时的最小单位,分区是按磁道和柱面连续分布的 Sector 一个track上可以容纳数KB的数据,而主机读写时往往并不需要一次读写那么多,于是,磁道又被按512字节划分成若干段,每段称为一个扇区(Sector)。 一个扇区size是固定的512字节 硬盘启用过程

Win10 + Ubuntu 18.04 LTS双硬盘UEFI+GPT引导双系统安装

本秂侑毒 提交于 2019-12-27 05:22:25
记录一下自己安装双系统的痛苦经历的心得。 适用范围: UEFI引导,双硬盘,GPT格式。 重点: 首先安装Win10,在一个硬盘A上。 将硬盘B,使用diskgenius打开,新建一个ESP分区,大小300M够了。 然后按照网上通用教程,安装Ubuntu。 自定义分区,只需要三个:1. EFI系统分区,放到2中建立的ESP分区中。2. swap分区。 3. /分区 成功。 后果 开机引导会被放置到硬盘B的EFI分区上,导致如果硬盘B没有插上,会出现grub错误。(不过这应该不是问题) 来源: CSDN 作者: 随风秀舞 链接: https://blog.csdn.net/diyoosjtu/article/details/10370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