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终端

Vue.js ui框架大全,总有一款适合你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19-11-27 22:59:08
适用PC端 1、elementUI 支持vue2.x, 饿了么前端团队打造 2、iView 支持vue2.x 3、Vue Antd 支持vue1.x,据说不再有人维护 4、N3 支持vue2.x 5、AliTelecom UI 支持vue2.x,阿里通信技术团队打造 6、Vue-Blu 基于Vuejs和Bulma开发 7、Vue-Beauty 基于 vue.js 和 ant-design样式的PC端UI组件库 8、Vuetify 一个material design vue 组件库 9、vue-material 同 Material 风格的组件库 10、Keen-UI 又一个 Material 风格的组件库 11、Vue Admin 基于Vue 2.0 和 Bulma 0.2 开发的后台界面框架 适用移动端 1、Muse-UI 基于Material Design开发,支持vue2.0 2、Mint UI 支持vue2.0,饿了么前端团队打造 3、VUX 基于WeUI和Vue(2.x)开发的移动端UI组件库,主要服务于微信页面 4、VUWE 基于微信WeUI所开发的,专用于Vue2的组件库 5、WEEX 阿里推出的跨平台的移动端开发框架,可以构建高性能、可扩展的 native 应用 6、VueStrap 基于 Vue.js 的 Bootstrap 组件,不需要 jQuery 和

移动端开发知识点2

若如初见. 提交于 2019-11-27 22:07:02
1. 自适应布局(BFC触发) 左侧固定右侧自适应: .left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color: green; float: left; } .right { height: 300px; background-color: red; overflow: hidden; /* 当给元素设置了overflow:hidden ,此时元素会构造BFC, 触发了BFC的元素 不会和浮动元素有交集 */ } <div class="left"></div> <div class="right"></div> 右侧固定左侧自适应: .left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ackground-color: green; float: right; } .right { height: 300px; background-color: red; overflow: hidden; /* 当给元素设置了overflow:hidden ,此时元素会构造BFC, 触发了BFC的元素 不会和浮动元素有交集 */ } <div class="left"></div> <div class="right"></div> 两侧固定中间自适应: .left, .right { width: 200px;

vue 专题 vue2.0各大前端移动端ui框架组件展示

∥☆過路亽.° 提交于 2019-11-27 21:10:09
Vue 专题 一个数据驱动的组件,为现代化的 Web 界面而生。具有可扩展的数据绑定机制,原生对象即模型,简洁明了的 API 组件化 UI 构建 多个轻量库搭配使用 请访问链接: https://www.awesomes.cn/subject/vue#%E5%BA%94%E7%94%A8-%E6%A1%86%E6%9E%B6 UI组件 开发框架 实用库 服务端 辅助工具 应用实例 Demo示例 UI组件 element ★13489 - 饿了么出品的Vue2的web UI工具套件 Vux ★8133 - 基于Vue和WeUI的组件库 iview ★6634 - 基于 Vuejs 的开源 UI 组件库 mint-ui ★6253 - Vue 2的移动UI元素 muse-ui ★3705 - 三端样式一致的响应式 UI 库 vue-material ★3328 - 通过Vue Material和Vue 2建立精美的app应用 vuetify ★2925 - 为移动而生的Vue JS 2组件框架 Keen-UI ★2749 - 轻量级的基本UI组件合集 vonic ★1913 - 快速构建移动端单页应用 vue-multiselect ★1539 - Vue.js选择框解决方案 eme ★1529 - 优雅的Markdown编辑器 vueAdmin ★1455 -

响应式不是万能的!教你提升响应式设计的移动性能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19-11-27 20:10:03
你调整了浏览器,笑容攀上脸颊。你感到非常开心,认为自己实现了友好移动的目标。在正式讨论前,让我来预测下未来:你会失掉用户和经济效益,如果你把响应式网页作为唯一目标和唯一的解决办法。 好消息是,你可以改善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谈到移动互联网和响应式设计的关系,首先将介绍如何巧妙的运用响应式设计,为什么性能对移动端非常重要,为什么响应式设计不能作为你网站的目标,最后技术的性能问题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问题。 自2000年开始,设计者和开发者就把移动设备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以至于现在仍然有人认为响应式网页设计能解决一切问题。 大家必须明白,凌驾于任何目标,移动网络体验必须和闪电一样快。迅速、实用、兼容的体验对所有移动设备都是挑战。当你使用响应式设计时,这些挑战都存在。从一开始就重视性能会让过程容易些。 响应式设计是很棒,但不是万能钥匙。如果你在移动设备上一味坚持,在转换率后就可能隐藏着性能问题。大约有11%的网站是响应式,这个数字每月都在增长,所以现在是谈论这个问题的时机了。 据Guy Podjarny研究,72%的响应式网站不分屏幕大小都提供相同的字节,尽管这会降低移动网络连接。不是所有用户都有耐心等着网站加载。 对响应式设计存在的问题有了基本认识,我们就能减低它带来的损失。 移动网站来自过去 我不是说你不应该采用响应式设计或者去用m.*的子域名。事实上,现在社会分享无处不在,不分设备

移动端框架收集

青春壹個敷衍的年華 提交于 2019-11-27 16:53:40
frozenui (http://frozenui.github.io/) App.js (http://code.kik.com/app/2/index.html) junior (http://justspamjustin.github.io/junior/#home) 移动web开发框架 纯粹的总结一下移动web开发框架,移动web开发框架有jQuery Mobile 、Sencha Touch等等,他们都来源于web开发,是成熟的框架,jQuery Mobile出自于jQuery家族,Sencha Touch来自于ExtJS。jQuery Mobile 和Sencha Touch都是比较成熟老牌的框架,项目中也有应用。国内也有公司,像BAT巨头也在探索和实现了适合自己的移动web框架。 1、jQuery Mobile jQuery Mobile 框架能够帮助你快速开发出支持多种移动设备的Mobile应用用户界面。jQuery Mobile最新版本是1.4.0,默认主题采用扁平化设计风格。jQuery Mobile1.4.0主要侧重于性能和控件方面的改进。除了全新的默认主题和SVG图标,还新增了开关控件、通用过滤器、箭头弹出框、滑动提示框等一系列功能,更是集成了jQuery UI的Tab部件。jQuery Mobile继承了jQuery的优势

手机APP UI设计尺寸基础知识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1-27 16:33:19
现象 像素密度 倍率与逻辑像素 单位 Web怎么办 实际应用 iPhone Android Web 总结 原文 http://www.shejidaren.com/mobile-ui-chi-cun.html 对于刚入行的UI设计师,往往会遇到一个基础问题,就是设计移动APP时,是用什么尺寸或者用哪种屏幕的尺寸是最适当的?有的同学花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设计师”十萬個為什麼”为大家从原理开始介绍一下移动端设计尺寸规范。 推荐配合这个阅读:《 最新Android & iOS设计尺寸规范 》 现象 首先说现象,大家都知道移动端设备屏幕尺寸非常多,碎片化严重。尤其是Android,你会听到很多种分辨率:480×800, 480×854, 540×960, 720×1280, 1080×1920,而且还有传说中的2K屏。近年来iPhone的碎片化也加剧了:640×960, 640×1136, 750×1334, 1242×2208。 不要被这些尺寸吓倒。实际上大部分的appUI设计和移动端网页,在各种尺寸的屏幕上都能正常显示。说明尺寸的问题一定有解决方法,而且有规律可循。 回到顶部 像素密度 要知道,屏幕是由很多像素点组成的。之前提到那么多种分辨率,都是手机屏幕的实际像素尺寸。比如480×800的屏幕,就是由800行、480列 的像素点组成的

http://www.cnblogs.com/coco1s/p/5365179.html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19-11-27 16:21:44
转载: http://www.cnblogs.com/coco1s/p/5365179.html 性能优化一直是前端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都说从 10 到 1 容易,从 1 到 0 很难。而随着前端技术的飞速发展,没有什么技术或者法则是金科玉律一成不变的。 很佩服那些勇于挑战权威,推陈出新的勇者,是他们让我们的技术不断的变革更加的卓越。好像扯远了,本文主要想谈谈两个名词,域名发散和域名收敛。 域名发散 这个很好理解,前端er都知道,PC 时代为了突破浏览器的域名并发限制,遵循这样一条定律: · http 静态资源采用多个子域名 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浏览器的多线程并发下载能力。 由于浏览器的限制,每个浏览器,允许对每个域名的连接数一般是有上限的,附图一枚: 上图展示了各浏览器的并行连接数(同域名),可以看到在一些现代浏览器内每个 hostname 的最大连接数基本都是6个,IE 稍显傲娇,总体而言并发数不高。 所以 PC 时代对静态资源优化时,通常将静态资源分布在几个不同域,保证资源最完美地分域名存储,以提供最大并行度,让客户端加载静态资源更为迅速。 另外,为什么浏览器要做并发限制呢? 1、究其根本原因,在以前,服务器的负载能力差,稍微流量大一点服务器就容易就崩溃。 所以为了保护服务器不被强暴到崩溃,浏览器要对 max connections(最大并发数)进行限制

域名发散和收敛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19-11-27 16:20:36
什么是域名发散? 域名发散就将静态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子域名下,这是PC时代网页常用的静态资源加载技术 为什么要使用域名发散? 现代浏览器对每个域名的并发请求数大约在6个,IE 稍显傲娇,总体而言并发数不高。通过将静态资源放在不同的 子域名 下,可以 提高浏览器的并发请求能力 什么是域名收敛 域名收敛与域名发散相反,就是尽可能的将静态资源放在同一个页面下,这是移动端网页常用的静态资源加载技术 为什么要使用域名收敛 移动端首页最佳显示时间应控制在3秒以内,但是移动端使用3g/4g网络时,运营商的dns解析就得用掉1秒左右,dns解析是一个复杂而耗时的过程,为了 节约dns解析成本 ,应该尽可能的把静态资源放一个域名下,dns解析过一次后会进行缓存,可节约解析时间。 一般来说, 在手机端上的域名数不能超过5个 。 基本上的分配就是 html +1 css +1 img +1 js +1 fonts +1 来源: http://www.cnblogs.com/94pm/p/8508092.html

浅谈域名发散与域名收敛

爱⌒轻易说出口 提交于 2019-11-27 16:20:21
性能优化一直是前端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都说从 10 到 1 容易,从 1 到 0 很难。而随着前端技术的飞速发展,没有什么技术或者法则是金科玉律一成不变的。 很佩服那些勇于挑战权威,推陈出新的勇者,是他们让我们的技术不断的变革更加的卓越。好像扯远了,本文主要想谈谈两个名词,域名发散和域名收敛。 域名发散 这个很好理解,前端er都知道,PC 时代为了突破浏览器的域名并发限制,遵循这样一条定律: · http 静态资源采用多个子域名 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浏览器的多线程并发下载能力。 由于浏览器的限制,每个浏览器,允许对每个域名的连接数一般是有上限的,附图一枚: 上图展示了各浏览器的并行连接数(同域名),可以看到在一些现代浏览器内每个 hostname 的最大连接数基本都是6个,IE 稍显傲娇,总体而言并发数不高。 所以 PC 时代对静态资源优化时,通常将静态资源分布在几个不同域,保证资源最完美地分域名存储,以提供最大并行度,让客户端加载静态资源更为迅速。 另外,为什么浏览器要做并发限制呢? 1、究其根本原因,在以前,服务器的负载能力差,稍微流量大一点服务器就容易就崩溃。 所以为了保护服务器不被强暴到崩溃,浏览器要对 max connections(最大并发数)进行限制。如果每个用户的最大并发数不限制的话,服务器的负载能力会大幅下降。 2、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

【前端性能】浅谈域名发散与域名收敛

不打扰是莪最后的温柔 提交于 2019-11-27 16:20:12
性能优化一直是前端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都说从 10 到 1 容易,从 1 到 0 很难。而随着前端技术的飞速发展,没有什么技术或者法则是金科玉律一成不变的。 很佩服那些勇于挑战权威,推陈出新的勇者,是他们让我们的技术不断的变革更加的卓越。好像扯远了,本文主要想谈谈两个名词,域名发散和域名收敛。 域名发散 这个很好理解,前端er都知道,PC 时代为了突破浏览器的域名并发限制,遵循这样一条定律: · http 静态资源采用多个子域名 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浏览器的多线程并发下载能力。 由于浏览器的限制,每个浏览器,允许对每个域名的连接数一般是有上限的,附图一枚: 上图展示了各浏览器的并行连接数(同域名),可以看到在一些现代浏览器内每个 hostname 的最大连接数基本都是6个,IE 稍显傲娇,总体而言并发数不高。 所以 PC 时代对静态资源优化时,通常将静态资源分布在几个不同域,保证资源最完美地分域名存储,以提供最大并行度,让客户端加载静态资源更为迅速。 另外,为什么浏览器要做并发限制呢? 1、究其根本原因,在以前,服务器的负载能力差,稍微流量大一点服务器就容易就崩溃。 所以为了保护服务器不被强暴到崩溃,浏览器要对 max connections(最大并发数)进行限制。如果每个用户的最大并发数不限制的话,服务器的负载能力会大幅下降。 2、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