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终端

前端屏幕适配的总结

青春壹個敷衍的年華 提交于 2019-11-28 16:16:46
1. web app变革之rem 2. 移动前端自适应解决方案和比较 3. 前端开发终端适配方案 4. 移动端高清、多屏适配方案 5. 移动端适配方案(下) 6. 【移动适配】移动Web怎么做屏幕适配(一) 7. 【移动适配】移动Web怎么做屏幕适配(三) 8. 谈谈移动端屏幕适配的几种方法 9. 手机端适配策略以及实现 10. 移动端web app自适应布局探索与总结 11. 移动适配请使用比rem等更好的布局方案 12. 使用Flexible实现手淘H5页面的终端适配 13. 基于rem的移动端自适应解决方案 14. 移动端适配——REM布局学习总结 15. 手机端rem布局详解 16. mobile h5 rem.js 使用 17. 移动端rem.js使用方法 18. 解惑好文:移动端H5页面高清多屏适配方案 19. rem自适应布局的回顾总结 20. 移动端REM字体接近完美解决方案 21. rem自适应布局-移动端自适应必备:flexible.js 22. 浅谈前端移动端页面开发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113858/blog/726713

Web端&移动端测试的区别

℡╲_俬逩灬. 提交于 2019-11-28 15:06:59
之前参加的项目有涉及Web端测试和移动端测试,简单的记录下他们之间的区别: 记录bug 在Web端可以通过系统自带的截图和QQ截图等方式来截取bug的图片,对于错误的地方可以用工具自带的标识来重点标记。 对于移动端设备可以用手机自带的截图工具来截图然后传到电脑上,个人一般习惯安装微信的windows版本,通过文件传输助手发送到PC端。还有一种比较便捷的方式,将手机用数据线连接到电脑,本地配置android的运行环境,下载asm.jar,在cmd运行java -jar asm.jar,即可实时同步手机端画面,对有bug的页面直接使用PC端的截图工具进行截图(该工具在另一篇文章中会具体介绍)。IOS可以在PC安装itools,要额可以同步画面。 对于记录bug建议: bug主题尽量的言简意骇,在bug描述中可以详细描述,对于操作步骤比较复杂的bug要详细的写上操作步骤。必要时附带上相关的log,记录上测试的环境,手机版本等等。对于必现喝非必现的bug也要详细说明,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测试环境 Web端的测试环境很多时候是通过hosts进行切换,switchhosts工具可以方便的切换需要的host,但是移动端设置起来比较复杂,比较简单的方式是电脑端设置代理,手机端直接连接代理。注意,手机和电脑必须连接 同一个网络。 设置代理推荐使用Fiddle,可以抓到手机端的数据包。 兼容性

谈下APP测试和WEB测试的区别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19-11-28 14:51:32
先来讲下相同点: 1、都需要理论知识,相同的用例设计方法:边界值,等价类,错误推导法,场景法 2、同样的测试方法 验证功能是否满足需求 3、都需要检查UI 界面设计是否合理 4、性能检测 并发 吞吐率的检测 以及应用的稳定性测试,没有卡死闪退等验证BUG 5、二者后台都是一致的 都调用访问一样的后台 ResultApi 简短聊下移动APP的测试 1、业务相对简单点,移动app实质是一个简化的WEB程序,屏幕小注重用户体验 2、移动端支持多种网络制式 2G 3G 4G WiFi 断网 网络信号差之间的切换界面显示,对了还需要测试信号差时APP运行情况 3、移动端需要测试中断测试 电话 短信 通知 断电等中断时软件的运行情况 当然也包括其他中断:蓝牙,闹钟,插拔数据线, 手机锁定, 手机断电, 手机问题(系统死机, 重启) 4、手机屏幕的限制对软件的影响 图片及文字的显示;上传不同的图片尺寸显示是否正常;图片和文字一起显示时,效果如何。 页面及按钮会受到屏幕大小的限制,再加上用户都是通过手指进行操作,一些按钮、选择框 等是否容易点击,多个可点区域位置较近时,点击部位稍微偏移,也许就会造成不同的结果,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达到预先的效果。 5、最后说下移动端安装卸载测试 升级测试 安装方式分为许多种: 用应用市场安装 用apk文件安装。 完全卸载(用户的profile文件) 部分卸载

web测试和手机测试的区别

混江龙づ霸主 提交于 2019-11-28 14:29:56
http://bbs.51testing.com/thread-1159778-1-1.html 1. 从技术上来说 : WEB测试和移动端测试其测试类型也基本相似,都需要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GUI测试等测试类型。 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具体测试的细节和方法。 web项目,一般都是b/s架构,基于浏览器的,而app则是c/s的,是有客户端的。 2. 从系统架构来看的话 : web测试只要更新了服务器端,客户端就会同步更新; 而如果是app下修改了服务端,意味着客户端用户所使用的核心版本都需要进行回归测试一遍。 3. 客户端性能方面 : web页面可能只会关注响应时间, app则还需要关心流量、电量、CPU、GPU、Memory这些了。 4. 兼容方面 : web是基于浏览器的,所以更倾向于浏览器(IE、chrome、Firefox)和电脑硬件,电脑 系统的方向的兼容; app的测试则必须依赖手机或者pad,不仅要看分辨率,屏幕尺寸,重要看设备系统 5. app的专项测试 : 1) 多网测试 :无线网络、2G、3G、4G等,断网、网速较差及网络之间的切换时页面的显示等,此外,在非wifi下,还需要注意网络使用量问题 2) 中断测试 :如电话、短信、通知、断电等,软件需要处理这些特殊情况 3) 安装测试 :除了常规的安装、更新、卸载时的用户数据处理外还要考虑到异常场景

移动端原生app、混合app、webapp 区别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19-11-28 14:26:51
移动端原生app、混合app、webapp 区别 ​ 原生app: 安卓操作系统:java语言是安卓系统开发原生语言,原生app IOS操作系统:object-c 语言是原生app 特点:比较快捷的使用设备端提供的接口,处理速度上有优势。 混合app: 控件:UI webview 可以假装网页,加载网址,直接有原生打包生成app 遇到设备端的拍照、音频处理、视频录制等等操作,需要使用原生方式调取,HTML5只是提供了展示形式,采用的操作javascript; 中间件:phonegap appcan 生成app应用。 特点:展示方面开发效率比原生开发效率更高,人员成本,时间成本上; WEB APP 还是基于网站本身,利用HTML5技术实现移动端浏览器浏览体现更好展示和应用 比如:微信中的公众号, 创建桌面快捷方式,直接进入公众号。 百度提供轻应用,直达号等。 来源: CSDN 作者: Roly 链接: https://blog.csdn.net/j67065/article/details/52056499

APP与Web网站产品的区别,别脑子一热就去作APP

末鹿安然 提交于 2019-11-28 14:21:31
App的兴起,应该感谢苹果公司,要不是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机和App Store,这个行业或许不会发展的如此快,但最近几年,App的热度明显降温了许多。越来越多的个人、创业公司并不热衷于开发App了。原因有三高,首先,研发成本高,其次,维护成本更高,再者,推广成本更更高。   开放与封闭 App天生具有封闭性,不论是什么类型的App,都像黑洞一样,只进不出。他们无限地吸收信息,来丰富自己的App,但是,不对外开放App的信息。普通大众,非注册用户不可能得到相关的信息。相比App的封闭,Web网站则要开放的很多很多。Web天生具有开放性,即使你不是网站注册会员,也一样能得到大部分的信息服务内容。这一点,是App和Web的本质区别,正是因为这个区别,也导致了App在获取流量的时候,它的成本要远高于Web。 App产品除非你是巨大们的产品,即:BAT,或是准巨大:TMDJ等,不然的话,用户把你从手机中删除后,基本上就此于你天各一方了,后续你很难再和用户有碰面的机会。但是,Web网站就不同了,即使你当时关闭了这个网页,没关系,下次你还可能会通过搜索、第三方网站、产品留下的网址,与用户重新建立起联系。这就是开放的力量,用户能不限次数地到访你的Web网站。 流量成本 App的推广渠道与形式非常有限,基本都是付费推广,虽然有所谓免费的推广,也是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运作,费用一样高的惊人,比如

移动前端知识总结

橙三吉。 提交于 2019-11-28 13:15:30
移动前端知识总结 文章目录 meta基础知识 常见问题 常用的移动端框架 iscroll.js underscore.js 滑屏框架 FastClick meta基础知识 H5页面窗口自动调整到设备宽度,并禁止用户缩放页面 <meta name = "viewport" content = "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 /> 忽略将页面中的数字识别为电话号码 <meta name = "format-detection" content = "telephone=no" /> 忽略 Android 平台中对邮箱地址的识别 <meta name = "format-detection" content = "email=no" /> 当网站添加到主屏幕快速启动方式,可隐藏地址栏,仅针对 ios 的safari <meta name = "apple-mobile-web-app-capable" content = "yes" /> <!-- ios7.0版本以后,safari上已看不到效果 --> 将网站添加到主屏幕快速启动方式,仅针对ios的safari顶端状态条的样式 <meta name = "apple-mobile

再聊移动端页面的适配

岁酱吖の 提交于 2019-11-28 10:56:06
再聊移动端页面的适配 前端圈真乱,这话一点不假。但乱也乱的好处,乱则生变,有变化才有进步。今天还是老调重谈,聊聊移动端页面的适配。因为对于一枚前端而言,天天和页面打交道(H5页面),那么布局的活总是少不了,这也将面临不同终端的适配问题。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页面布局总是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蛋疼的事情发生。如果是的话,建议你花点时间阅读完下面我扯蛋的东东。 Flexible承载的使命 Flexible到今天也有几年的历史了,解救了很多同学针对于H5页面布局的适配问题。而这套方案也相对而言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方案。简单的回忆一下,当初为了能让页面更好的适配各种不同的终端,通过Hack手段来根据设备的 dpr 值相应改变 <meta> 标签中 viewport 的值: 从而让页面达么缩放的效果,也变相的实现页面的适配功能。而其主要的思想有三点: 根据 dpr 的值来修改 viewport 实现 1px 的线 根据 dpr 的值来修改 html 的 font-size ,从而使用 rem 实现等比缩放 使用Hack手段用 rem 模拟 vw 特性 有关于Flexible方案实现适配,在2015年双十一之后做过这方面的技术文档分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移步阅读《使用Flexible实现手淘H5页面的终端适配》一文。虽然Flexible解决了适配终端很多问题,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最优秀的

响应式布局的开发基础知识

风流意气都作罢 提交于 2019-11-28 10:45:44
本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正确理解响应式设计 响应式设计的步骤 响应式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响应式网页布局实现原理 第一:正确理解响应式布局 响应式网页设计就是一个网站能够兼容多个终端-而不是为每个终端做一个特定的版本。打个比方来说:现在社会有很多响应产品,例如折叠沙发,折叠床等等,当我们需要把沙发放到一个角落的时候,此刻沙发就好比div吧,而角落里的某个地方就好比父元素,由于父元素空间的改变,我们不得不调整div,让它能够依然放在角落里。在项目中你会遇到不同的终端,由于终端分辨率不同,所以你要想让用户体验更好,就必要让你的页面能够兼容多个终端。 第二:响应式设计的步骤 了解了什么是响应式,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响应式设计的步骤,有人这时候会说“博主,你傻啊,响应式设计的步骤不就是1.编写非响应式代码、2.加工成响应式代码、3.响应式细节处理、4.完成响应式开发吗?”博主菊花一震 原来高手在民间啊,微微一硬表示敬重,我去 ,说错了 是微微一笑,大家不要误会啊。 言归正传,博主因为是刨根问底拦不组的,所以在此就往响应式设计的祖坟上刨,深入了解下这四个步骤。 1.布局及设置meta标签 当创建一个响应式网站,或者非响应式网站变成响应式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元素的布局。我在创建响应式布局的时候习惯先写非响应式布局,页面固定宽度大小,我觉得这个对在座的各位没有任何难度

响应式布局的开发基础知识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19-11-28 10:45:23
响应式布局的开发基础知识 本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正确理解响应式设计 响应式设计的步骤 响应式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响应式网页布局实现原理 第一:正确理解响应式布局 响应式网页设计就是一个网站能够兼容多个终端-而不是为每个终端做一个特定的版本。打个比方来说:现在社会有很多响应产品,例如折叠沙发,折叠床等等,当我们需要把沙发放到一个角落的时候,此刻沙发就好比div吧,而角落里的某个地方就好比父元素,由于父元素空间的改变,我们不得不调整div,让它能够依然放在角落里。在项目中你会遇到不同的终端,由于终端分辨率不同,所以你要想让用户体验更好,就必要让你的页面能够兼容多个终端。 第二:响应式设计的步骤 了解了什么是响应式,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响应式设计的步骤,有人这时候会说“博主,你傻啊,响应式设计的步骤不就是1.编写非响应式代码、2.加工成响应式代码、3.响应式细节处理、4.完成响应式开发吗?”博主菊花一震 原来高手在民间啊,微微一硬表示敬重,我去 ,说错了 是微微一笑,大家不要误会啊。 言归正传,博主因为是刨根问底拦不组的,所以在此就往响应式设计的祖坟上刨,深入了解下这四个步骤。 1.布局及设置meta标签 当创建一个响应式网站,或者非响应式网站变成响应式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元素的布局。我在创建响应式布局的时候习惯先写非响应式布局,页面固定宽度大小,我觉得这个对在座的各位没有任何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