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存储

abp学习(二)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19-12-04 06:29:20
翻译下首页截图的标签: DDD Base Classes 介绍: 应用程序代码库的分层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技术,可帮助降低复杂性并提高代码重用性。为了实现分层架构,ASP.NET样板遵循域驱动设计的原则。 Domain Driven Design Layers 域驱动设计 (DDD) 中有四个基本层: 表示层:为用户提供接口。使用应用程序层实现用户交互。 应用程序层:在演示文稿层和域层之间起中介作用。协调业务对象以执行特定的应用程序任务。 领域层:包括业务对象及其规则。这是应用程序的核心。 基础设施层:提供通用技术功能,主要使用第三方库支持更高层。 总结:可以点进去看,这里只写了很少的一部分,具体页面还要一个很大的图片,并且配有讲解。 Repositories 存储库模式"使用类似于集合的接口访问域对象,在域和数据映射层之间进行中介"(马丁·福勒)。 实际上,存储库用于对域对象(实体和值类型)执行数据库操作。通常,每个实体(或聚合根)都使用单独的存储库。 在ASP.NET样板,仓库类实现 IRepository<TEntity, TPrimaryKey> interface。 ABP可以自动创建为每个实体类型的默认库。 您可以直接 inject IRepository<TEntity> (or IRepository<TEntity, TPrimaryKey>).

小白眼中理解的人工智能及其假设实现(四)

一世执手 提交于 2019-12-04 05:50:17
今天,上课期间我在想生物发展的问题,人的基因是由类似于电脑二进制的信息存储的,不过基因存储的信息应该是0-3这种4进制的数。这也就说明了,电脑是能够完全模拟人工智能的。 因为我们完全不了解真正人究竟是如何思考的问题,因此就只能通过类似数学归纳的方法来挖掘人的究竟是如何有意识和思想的这样一个过程,然后将其还原到电脑上,最终来实现一个强的人工智能:能够自主学习知识,掌握规则的这样一个机器。 就人最基本的其中一个属性之一的记忆上来说:电脑记忆东西的时候很快而且准确,但人记忆一个东西时却是很慢而且还不太准确。这样一个现象我想起了之前在纪录片上看到的人的神经元都是在动态变化的这样一个过程。因此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人在记东西的时候,神经元的机构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其适应当前场景的信息,等到神经元结构和当前的信息相似的时候,就将其结构固定住,从而实现一个记忆迭代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将神经元的结构作为信息的存储单位,记忆的迭代就是基于这个结构化过程而产生。这也就解释了人在记忆像文字这种东西的时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较为准确地记住,神经元需要时间去探索对应预测的结构,朝着这个方向去改变他的结构去适应当前的信息,即神经元的机构储存这段文字信息。这个过程不同于电脑上对信息的存储,这种存储的过程是 规则或信息转变为物理结构的过程,我在这里将其称为物理结构化存储。而电脑上对信息的存储是对数据的简单存储

分布式文件系统----GridFS

人走茶凉 提交于 2019-12-04 02:26:05
GridFS研究   GridFS是MongoDB提供的用于持久化存储文件的模块,CMS使用MongoDB存储数据,使用GridFS可以快速集成开发。 它的工作原理是:   在GridFS存储文件是将文件分块存储,文件会按照256KB的大小分割成多个块进行存储,GridFS使用两个集合(collection)存储文件,一个集合是chunks,用于存储文件的二进制数据;一个集合是files,用于存储文件的元数据信息(文件名称、块大小、上传时间等信息)。从GridFS中读取文件要对文件的各各块进行组装、合并。 详细参考:https://docs.mongodb.com/manual/core/gridfs/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yanxiaoge/p/11828457.html

Spark之RDD的定义及五大特性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19-12-04 01:46:55
  RDD是分布式内存的一个抽象概念,是一种高度受限的共享内存模型,即RDD是只读的记录分区的集合,能横跨集群所有节点并行计算,是一种基于工作集的应用抽象。   RDD底层存储原理:其数据分布存储于多台机器上,事实上,每个RDD的数据都以Block的形式存储于多台机器上,每个Executor会启动一个BlockManagerSlave,并管理一部分Block;而Block的元数据由Driver节点上的BlockManagerMaster保存,BlockManagerSlave生成Block后向BlockManagerMaster注册该Block,BlockManagerMaster管理RDD与Block的关系,当RDD不再需要存储的时候,将向BlockManagerSlave发送指令删除相应的Block。   BlockManager管理RDD的物理分区,每个Block就是节点上对应的一个数据块,可以存储在内存或者磁盘上。而RDD中的Partition是一个逻辑数据块,对应相应的物理块Block。本质上,一个RDD在代码中相当于数据的一个元数据结构,存储着数据分区及其逻辑结构映射关系,存储着RDD之前的依赖转换关系。   BlockManager在每个节点上运行管理Block(Driver和Executors),它提供一个接口检索本地和远程的存储变量,如memory、disk

计算机中信息表示

不羁的心 提交于 2019-12-04 01:44:19
1、概述 现在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计算机,即常说的电脑。计算机能干很多事,比如浏览网页、看视频、玩游戏、办公等,实现这些功能都需要计算机有信息存储和处理的能力。 现代计算机的信息存储和处理都以二进制为基础 ,简单来说我们在电脑上看到的信息(比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都是以二进制表示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上或被计算机以二进制这种形式处理的。比如我们在计算机上的记事本中写日记,写入的是中文,在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编码(01010......)存储的,同时会给这些二进制编码指定一种解释方式,比如GB2312编码等,这样日记显示在屏幕上的才是中文。 为什么计算机选择二进制存储和处理信息?主要原因是二进制容易被电子元件表示、存储和传输,比如可以以电压高低表示0/1,或以磁场的方法顺时针和逆时针表示0/1等。我们日常使用十进制表示数字,原因是每个人都有十个手指或十个脚趾,使用十进制符合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也方便日常使用。 1.1 计算机存储和表示的基本单位 计算机中存储和表示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位 (bit) ,和我们平常在十进制中所说的位概念相同,比如个位、十位、百位等。二进制中每位的取值范围是0或者1。 计算机中每8位代表一个字节(byte),即 1byte = 8bit,这是计算机中的常用存储大小单位。比字节大的还有KB、MB、GB、TB、PB、EB,其换算关系如下: 1KB = 1024B

day22-----------IO流(传智视频)

久未见 提交于 2019-12-03 21:55:32
登录注册案例IO版实现 该案例是由day17的登录改版而来,只修改了,impl类的文件,将其中的的存储用户信息,存储到文件即可,还有一些小细节,注释都有体现。 package cn.itcast.dao.impl;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BufferedWriter;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import java.io.FileReader; import java.io.FileWrit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cn.itcast.dao.UserDao; import cn.itcast.pojo.User; /** * 这是用户操作的具体实现类(IO版) * * @author 风清扬 * @version V1.1 * */ public class UserDaoImpl implements UserDao { // 为了保证文件一加载就创建 private static File file = new File("user.txt"); static { try { file.createNewFile(); } catch (IOException e

linux下录屏和回放工具script和scriptreplay

Deadly 提交于 2019-12-03 16:39:00
  读书是一个长见识的过程,以前偶尔会用到录屏的工具,很少用想系统的学习一下。最近看了linux shell脚本攻略,发现很多新东西是以前自己没有接触到的。比如,这个非常好用的录屏工具:script,这次就好好熟悉一下了。免得后面忘记了。   script和scriptreplay命令在绝大多数linux发行版上都可以找到,把终端会话记录到一个文件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特别是对那些想在线教学或者远程定位问题的人来说,是一个必备的工具。看来,自身的linux熟悉程度还不够啊。 下面介绍用法: 开始录制终端:$ script -t 2> timing.log -a output.session commands .. .. exit script的两个文件。timing.log 用于存储时许信息,描述每一个命令何时运行。另一个文件(output.session)用于存储命令输出。 -t就是将时许信息导入stderr。2> 用于将stderr重定向到timming.log   有了这两个文件,就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执行回放过程了: $:scriptreplay timing.log output.session 下面笔者电脑的实际操作实例: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dylancao/p/11800458.html

Hadoop(一)之初识大数据与Hadoop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19-12-03 14:31:40
前言   从今天起,我将一步一步的分享大数据相关的知识,其实很多程序员感觉大数据很难学,其实并不是你想象的这样,只要自己想学,还有什么难得呢?   学习Hadoop有一个8020原则,80%都是在不断的配置配置搭建集群,只有20%写程序! 一、引言(大数据时代) 1.1、从数据中得到信息   我们看一张图片:        我们知道这个图片上的人叫张小妹,年龄20岁,职业模特。但是如果只有数据没有图片的话,就没有意义的数据了。所以数据一定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才有意义的。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        从这张图片分析出:从纵向分析,范范和张帆的购买东西十分的相似,所以如果要推荐东西给张帆的话,我们就可以选择小米手环。           从横向分析,无效鼠标,linux编程思想,皮鞋和小米手环都卖的比较火,其他几样销量少,所以我们推荐就可以把这几样放上去。 1.2、大数据表象概念   大家理解什么是大数据吗,那大数据到底有多大!我们就以百度的数据来分析一下:        首先:1PB=1024T   分析:我们就看最小的它每天产生的日志就可以看出来,百度每天要产生100TB~1PB的日志数据。一般我们电脑的硬盘是1T的。那就需要电脑的100个硬盘到1024块硬盘,你想想是多么的恐怖! 回到顶部(go to top) 二、大数据基础 2.1、什么是大数据?  

Chrome:不受信任的证书----openssl签发带Subject Alternative Name的证书

一笑奈何 提交于 2019-12-03 13:37:22
Chrome下自签名证书提示无效的问题 发现chrome验证证书很严格,必须带有Subject Alternative Name. 签发csr时,修改openssl.cnf (windows 所在目录 :\OpenSSL\bin\cnf\openssl.cnf ) 在 [ req ]节添加 req_extetions = v3_req 生成 CSR 文件时读取名叫 v3_req 的节的配置, [ v3_req ] # Extensions to add to a certificate request basicConstraints = CA:FALSE keyUsage = nonRepudiation, digitalSignature, keyEncipherment subjectAltName = @alt_names 在 alt_names 添加域名 DNS.1 = localhost DNS.2 = your.doman.com 生成csr openssl req -sha256 -newkey rsa:2048 -nodes -keyout ssl.key -x509 -days 3650 -out ssl.crt -config ./cnf/openssl.cnf -extensions v3_req 填写完信息后,即可生成 对应的 key 和 srt 文件;

什么是ROM、RAM、DRAM、SRAM和FLASH的区别

陌路散爱 提交于 2019-12-03 11:12:00
ROM 和 RAM 区别: ROM : Read Only Memory RAM : Random Access Memory ROM在系统停止供电的时候仍然可以保持数据, RAM通常都是在掉电之后就丢失数据,典型的RAM就是计算机的内存。 RAM有两大类: 一种称为静态RAM(Static RAM/SRAM),SRAM速度非常快,是目前读写最快的存储设备了,但是它也非常昂贵,所以只在要求很苛刻的地方使用,譬如CPU的一级缓冲,二级缓冲。另一种称为动态。 RAM(Dynamic RAM/DRAM),DRAM保留数据的时间很短,速度也比SRAM慢,不过它还是比任何的ROM都要快,但从价格上来说DRAM相比SRAM要便宜很多,计算机内存就是DRAM的。 DRAM分为很多种,常见的主要有FPRAM/FastPage、EDORAM、SDRAM、DDR RAM、RDRAM、SGRAM以及WRAM等,这里介绍其中的一种DDR RAM。 DDR RAM(Date-Rate RAM)也称作DDR SDRAM,这种改进型的RAM和SDRAM是基本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在一个时钟读写两次数据,这样就使得数据传输速度加倍了。这是目前电脑中用得最多的内存,而且它有着成本优势,事实上击败了Intel的另外一种内存标准-Rambus DRAM。在很多高端的显卡上,也配备了高速DDR RAM来提高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