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

FlexRay学习笔记_1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19-12-26 09:46:43
背景介绍 汽车电子已经发展了将尽30年,车辆上的电控单元的数量呈指数集的增长,电控单元数量的增长带来车上通讯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对车辆的通讯带来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之前我们车辆使用CAN,CAN有着自身传输的瓶颈,高速CAN通过一根总线传输,最高可以达到1M的速率,实际使用中大部分只用到500K,1帧CAN报文携带的有效字节数量很少,最多是8个字节,为了解决CAN通讯数据传输的瓶颈,之后提出了CANFD,CANFD最多可以扩充到64个字节,但真正有效负载率是非常低的,为了应对接下来几年或者几十年车内数据量增长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高速率的总线。 基于这些背景,我们希望有一种传输速率更高,携带更多的有效字节的总线,所以后面提出了FlexRay,Flexray在底盘安全领域应用较多,因为在这一块车上传输数据量很大。 FlexRay特点: 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MBit/s ,一路FlexRay下面分了两路子通道,Channel A和Channel B,10M指的是每个子通道的通讯速率,大部分只用到了Channel A,Channel B空置不用,当然Channel B有三种用法,1.空置不用;2.Channel B传输和Channel A相同的数据,作为数据的冗余,相对提高系统稳定性,一旦某一路出现通讯故障,另外一路可以作为备份使用;3.传输不同的数据,变相地扩充了通讯速率

3.计算机网络-物理层、链路层

偶尔善良 提交于 2019-12-24 07:43:56
物理层概述 物理层的作用 作用 连接不同的物理设备,传输比特流 传输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无线介质 红外线、红外线、激光 比特流 高低电平 表示比特流 物理特性 机械特性 电气特性 功能特性 过程特性 信道的基本概念 信道是往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一条通信电路包含一个接收信道和一个发送 ??? 发送和接收会不会冲突?冲突了怎么办? 单工通信信道 只能一个方向通信,没有反方向反馈的信道,如 有线电视、无线电收音机等 半双工通信信道 双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也不能同时接收 全双工通信信道 双方都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分用-复用技术 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 波分复用 码分复用 链路层概述 数据 帧 “帧”是数据链路层数据的基本单位; 发送端在网络层的一段数据前后添加特定标记形成“帧”; 接收端根据前后特定标记识别出“帧” 物理层不管帧结构,链路层会对帧进行解析 帧结构 帧首部和尾部是特定的 控制字符 ,是特定比特流 帧首部 : SOH:00000001 帧尾部 : EOT:00000100 ?? 数据里面恰好有这些比特流咋办? -> 透明传输 透明传输 "透明"的意思是控制字符在帧数据中时,要当做不存在去处理 若非透明处理,数据报中恰好存在EOT字符,那么这个数据帧会被错误处理 数据报中的控制字符前添加转义字符

OSI与TCP/IP各层的结构与功能,都有哪些协议

心不动则不痛 提交于 2019-12-24 06:59:42
http://blog.csdn.net/gs_008/article/details/50976379 ( 1)OSI七层模型 OSI中的层 功能 TCP/IP协议族 应用层 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文件服务,虚拟终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表示层 数据格式化,代码转换,数据加密 没有协议 会话层 解除或建立与别的接点的联系 没有协议 传输层 提供端对端的接口 TCP,UDP 网络层 为数据包选择路由 IP,ICMP,RIP,OSPF,BGP,IGMP 数据链路层 传输有地址的帧以及错误检测功能 SLIP,CSLIP,PPP,ARP,RARP,MTU 物理层 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 ISO2110,IEEE802,IEEE802.2 (2)TCP/IP五层模型的协议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中继器、集线器、还有我们通常说的双绞线也工作在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桥(现已很少使用)、以太网交换机(二层交换机)、网卡(其实网卡是一半工作在物理层、一半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路由器 、三层 交换机 传输层: 四层交换机、也有工作在四层的路由器 T 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

图解TCPIP-以太网(物理层)

牧云@^-^@ 提交于 2019-12-23 03:16:23
有线网:电压,强弱,光闪灭 无线网:电磁波,红外线,激光 帧前端 1.前导码(Preamble),8个8位字节 2.SDF(Start Frame Delimiter),值是11,位于前导码末尾,在这个域之后是以太网帧的本体 帧本体 1.6字节目标MAC,6字节源MAC,以及2字节上层协议类型(IP4(8000),IP6(86DD)) 2.帧数据46~1500个字节 3.FCS(Frame Check Sequence)帧检验序列,检测帧是否损坏 4.IEEE802.3 Ethernet版本类型字节被换为帧长度字节 来源: CSDN 作者: Claroja 链接: https://blog.csdn.net/claroja/article/details/103510885

图解TCPIP-MAC地址(数据链路层)

一世执手 提交于 2019-12-23 02:34:10
TCP/IP对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及以下部分(物理层)未做定义. 物理层 1.计算机以二进制0/1表示信息 2.传输媒介用电压的高低/光闪灭/电波的强弱表示 3.物理层就是将二者进行转换 链路层 将二进制信息切块,形成数据帧,来传送 MAC 地址 以太网/无线LAN/蓝牙都使用相同规格的MAC地址 1.一般被烧入到网卡(NIC)的ROM中, 2.世界上MAC地址是唯一的 3.MAC地址48比特 介质与通信 共享介质,半双工通信 半双工是指发送或只接收的通信方式,类似于无线电收发器, 非共享介质网络,全双工通信 根据MAC地址转发 1.以太网交换机就是持有多个端口的网桥 2.他们根据数据链路层中每个帧的目标MAC地址,决定从哪个网络接口发送数据 3.这时参考的,用以记录发送接口的表就叫做转发表(Forwarding Table). 4.该表,不需要手工在每个终端和交换机上设置,而是自动生成 5.链路层每个节点接到包时,会将源MAC地址,发送MAC地址记录(第一次要群发) 6.由于MAC地址没有层次性,当设备量增大时,转发表也会增大,检索转发表所用的时间也就越长 来源: CSDN 作者: Claroja 链接: https://blog.csdn.net/claroja/article/details/103509778

图解TCPIP-OSI7层网络模型

假装没事ソ 提交于 2019-12-23 02:13:35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应用层: HTTP 表示层: 转换应用处理信息和网络传输信息. 网络传入对比特流解释不同,所以一般使用base64转码 会话层: 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 socket的listen(),accept(),connect() 传输层: TCP/UDP协议 网络层: IP地址协议 数据链路层: 将0/1序列划分为有意义的数据帧,传送 物理层 1.计算机以二进制0/1表示信息 2.传输媒介用电压的高低/光闪灭/电波的强弱表示 3.物理层就是将二者进行转换 参考: <图解TCP IP> 来源: CSDN 作者: Claroja 链接: https://blog.csdn.net/claroja/article/details/103508488

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不问归期 提交于 2019-12-23 01:04:02
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什么是系统的分层结构? 指将系统的组件分隔到不同的层中,每一层中的组件应把保持内聚性,并且大致在同一抽象级别,每一层都应与它下面的各层保持松散耦合。 OSI模型和TCP/IP模型各有几层,并有何对应关系? OSI模型有七层从上到下依次: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模型有四层从上到下一次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对应关系: OSI中的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对应TCP/IP中的应用层。 OSI中的传输层对应TCP/IP中的传输层。 OSI中的网络层对应TCP/IP中的网络层。 OSI中的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对应TCP/IP中网络接口层。 OSI七层模型中哪层负责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哪层负责网络数据传输,各层的作用是什么?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负责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负责网络数据传输。 OSI七层模型各层的作用 物理层:为数据段设备提供传输数据的通路,传输数据,单位为比特,关心的是信号、接口、传输介质。 物理层规定了四个特性 机械特性:硬件连接接口的机械特点 电器特性:物理连接上导线的电气连接以及有关的电路的特性 功能特性:物理接口中各条信号线的用法 规程特性:接口传输的全过程以及传输的事件发生的合法顺序 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一个合适的传输差错率

计算机网络Day2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19-12-21 00:40:58
一、计算机分层结构 1.分层的原则: (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2)各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3)结构上可分割开,每层采用最适合的技术来实现 (4)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项使用向下层提供的服务 (5)整个分层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正式认识分层结构: (1)实体:第n层活动的元素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 (2)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水平、同一层次),协议三要素( 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语义: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同步: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3)接口(访问服务点SAP):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4)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 3.数据单元: (1)SDU服务数据单元:为了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的数据 (2)PCI协议控制信息:控制协议操作的信息 (3)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PCI+SDU=PDU).每一层产生的PDU作为下一层次的SDU。 4.概念总结: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是分层结构 (2)计算机网络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每层遵循某个/些网络协议以完成本层功能。 (3)仅仅在相邻层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 (4)体系结构是抽象的

计算机网络(一),网络层次模型

半城伤御伤魂 提交于 2019-12-20 04:04:12
目录 1.OSI网络七层模型(概念型框架) 2.计算机网络五层模型 3.TCP/IP四层模型 一、网络层次模型 1. OSI 网络 7 层模型(概念型框架)   OSI 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这是一个概念型框架 (1) 应用层 :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 OSI 的第 7 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 OSI 的第 7 层。示例: telnet , HTTP,FTP,WWW,NFS,SMTP 等。 ( 2 ) 表示层 :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如, FTP 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 ASII 格式传输。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如果选择 ASII 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 ASII 后发送数据。在接收方将标准的 ASII 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示例:加密, ASII 等。 ( 3 ) 会话层 :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

网络知识_01:ISO七层模型

不羁的心 提交于 2019-12-20 04:02:34
一 IOS七层模型 1.1OSI的概念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它是个灵活的、稳健的和可互操作的模型。 1.2OSI模型的目的   规范不同系统的互联标准,使两个不同的系统能够较容易的通信,而不需要改变底层的硬件或软件的逻辑。 1.3OSI模型分为七层   OSI把网络按照层次分为七层,由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4OSI的优点   将网络的通信过程划分为小一些、简单一些的部件,因此有助于各个部件的开发、设计和故障排除;   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供应商进行开发;   通过定义在模型的每一层实现什么功能,鼓励产业的标准化;   允许各种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防止对某一层所做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这样就有利于开发。 二 OS参考模型 应用层:各种应用程序协议 表示层:数据的格式化、数据加密解密、数据的压缩解压缩 会话层:建立、管理、终止实体之间的会话连接 传输层::数据的分段及重组;提供端到端的数据服务(可靠或不可靠) 网络层:将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逻辑寻址;路由选择 数据链路层:将分组数据封装成帧;实现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差错检测 物理层:在介质上传输比特;提供机械的和电气的规约 2.1应用层 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