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编程

网络编程.py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学习目标:如何基于socket编程,来开发一款C/S架构(C:client客户端 S:server服务端)软件 网络编程: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通信 通信协议: TCP:可靠,有状态的,长连接的协议,像打电话一样 UDP:不可靠,无连接,像发短信一样 TCP和UDP属于运输层 创建TCP Scoket: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ocket主要类型:socket.AF_INET 服务器之间网络通信 socket.SOCK_STREAM 流式socket,for TCP socket函数: 服务器socket函数,客户端socket函数和公共socket函数 服务器socket函数: bind(address) 以元组的形势表示地址 listen(backing) 挂起的最大连接数 accept() 接受TCP连接并返回 客户端socket函数: connent(address) 连接到address connent_ex(address) 动能相同,但返回0 公共socket函数: recv() 接受TCP数据 send() 发送TCP数据 sendall() 完整发送TCP数据 socket应用及使用步骤(下面的案例是线程和socket结合的案例) 先创建服务端流程 : # 群聊的客户端 import

TCP/IP网络编程――多播与广播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下面程序实现了多播发送与接收: news_sender.c //多播:向多播组中多个主机传递数据,多播组是D类IP地址 //多播方式是基于UDP完成的 //TTL:生存时间(数据包传递距离)。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就减1,TTL变0时,数据包无法传递,只能销毁。 //广播:向同一网络中的主机传送数据。 //广播设置方法: //int bcast=1; //setsockopt(sock, SOL_SOCKET, SO_BROADCAST, (void*)&bcast, sizeof(bcast));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socket.h> #define TTL 64 #define BUF_SIZE 30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 struct sockaddr_in mul_addr; socklen_t adr_sz; int str_len; char buf[BUF_SIZE]; int time_live=TTL; FILE *fp;

Golang――22_网络编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22 网络编程 Ŀ¼ 22 网络编程 22.1 网络概述 22.1.1 网络协议 第一次,传输文件名,接收方接收到文件名,应答OK给发送方; 第二次,发送文件的尺寸,接收方接收到该数据再次应答一个OK; 第三次,传输文件内容。同样,接收方接收数据完成后应答OK表示文件内容接收成功。 22.1.2 分层模型 1.网络分层架构 1)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以及如何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如:串口通信中使用到的115200、8、N、1。 3)网络层: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中的两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链接和路径选择。Internet的发展使得从世界各站点访问信息的用户数大大增加,而网络层正是管理这种链接的层。 4)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端口80等),如:TCP(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与TCP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

go语言网络编程之HTTP服务器初探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6:01
v1 1 package main 2 3 import ( 4 "log" 5 "net/http" 6 ) 7 8 func main() { //根路由 9 http.HandleFunc("/", func(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10 w.Write([]byte("Hello, this is version 1.")) //字符串转换成字节 11 }) 12 http.HandleFunc("/bye", sayBye) 13 14 log.Println("Starting server... v1") //打印一段日志 15 log.Fatal(http.ListenAndServe(":400", nil)) //一般不会被执行 16 } 17 18 func sayBye(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19 w.Write([]byte("Bye bye this is version 1.")) 20 } 结果 V2 package main import ( "log" "net/http" ) func main() { mux := http.NewServeMux() mux.Handle("/", &myHandler{}) mux

网络编程――IO模型介绍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1:01
为了更好地了解IO模型,我们需要事先回顾下:同步、异步、阻塞、非阻塞。 同步(synchronous) IO和异步(asynchronous) IO,阻塞(blocking) IO和非阻塞(non-blocking)IO分别是什么,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其实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都可能不同,比如wiki,就认为asynchronous IO和non-blocking IO是一个东西。这其实是因为不同的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并且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上下文(context)也不相同。所以,为了更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先限定一下本文的上下文。 本文讨论的背景是 Linux 环境下的 network IO 。本文最重要的参考文献是 Richard Stevens 的“ UNIX Network Programming Volume 1 , Third Edition : The Sockets Networking ”, 6.2 节“ I / O Models ”, Stevens 在这节中详细说明了各种 IO 的特点和区别,如果英文够好的话,推荐直接阅读。 Stevens 的文风是有名的深入浅出,所以不用担心看不懂。本文中的流程图也是截取自参考文献。 Stevens 在文章中一共比较了五种 IO Model : * blocking IO * nonblocking IO * IO

[网络编程] 自己构建一个cgi.FieldStorage()的对象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09:02
问题描述: 通常cgi.FieldStorage()返回一个类似于Python字典的对象。 在cgi框架中必须通过浏览器发送表单过来才能接受消息 那么我该怎么进行本地调试呢? 或者说在没有搭建好一整套的服务器环境的时候,如何构造出这么一个对象,来进行调试? 解决方案 构造一个FieldStorage对象 详见Python编程P1139 class dummy : def __init__ ( self , myname = None , myage = None , mysex = None ): self . myname = myname self . myage = myage self . mysex = mysex #cgi方法生成的form对象 form = cgi . FieldStorage () #自己构造的form对象 form = { 'name' : dummy ( myname = 'liy' ), 'age' : dummy ( myage = 18 ), 'sex' : dummy ( mysex = 'male' ) } #如何调用 form [ 'name' ]. myname form [ 'age' ]. myage form [ 'sex' ]. mysex 来源:博客园 作者: remly 链接:https://www.cnblogs

第五章 网络编程和并发编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06:01
1、python的底层网络交互模块有哪些?   socket, urllib,urllib3 , requests, grab, pycurl 2、简述OSI七层协议   应用层:HTTP,FTP,NFS   表示层:Telnet,SNMP   会话层:SMTP,DNS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P,ICMP,ARP,   数据链路层:Ethernet,PPP,PDN,SLIP,FDDI   物理层:IEEE 802.1A,IEEE 802.11 3、什么是C/S和B/S架构   C/S架构:是指客服端和服务端,交互性好,对服务器压力小,安全,但是更新服务端的是后客户端也得更新。   B/S架构:是指浏览器和服务器,优点是不需要更新客服端,缺点是交互性差,安全性低。 4、简述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的过程。   建立连接: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请求,同意连接,想客服端发送确认报文。   第三次握手:客服端接收到报文,向上层应用传达已建立连接。   释放连接:   第一次挥手:数据传输结束后,客服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段,并结束数据传输。   第二次挥手:服务端接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向客户端发送确认报文。   第三次挥手:服务器没有要发送的数据后,其应用进程就通知服务器释放TCP连接。这个阶段服务器所发出的最后一个报文。  

网络编程之全双工通信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05:01
服务端 import java . io . * ; import java . net . ServerSocket ; import java . net . Socket ; import java . util . Scanner ; public class Serv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String [ ] args ) throws IOException { Server server = new Server ( "8888" ) ; server . start ( ) ; } } class Server { private String post ; private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private Scanner input ; public Server ( String post ) { this . post = post ; init ( ) ; } public void init ( ) { try {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 ( Integer . valueOf ( post ) ) ; input = new Scanner ( System . in ) ; } catch ( IOException e ) {

网络编程之套接字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56:01
套接字 套接字格式 IPv4 IPv6 本地 套接字建立连接 TCP三次握手:使用套接字建立连接 过程 服务端准备连接 创建套接字 /** * domain:指定套接字格式:PF_INET、PF_INET6 以及 PF_LOCAL 等 * type:字节流TCP,数据报UDP,原始套接字 * protocol:0 */ 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绑定地址 调用bind函数把套接字和套接字地址绑定,像登记电话号码一样 /** * fd:套接字 * addr:一般地址被转为通配地址 todo * len:地址长度 */ bind(int fd, sockaddr * addr, socklen_t len) 监听客户端连接 调用listen函数,告诉系统内核:这个套接字用来等待客户端请求;这样系统内核会为此做好准备,如完成连接队列。 /** * socketfd:套接字 * backlog:未完成连接队列大小,决定可接收的并发数目 */ int listen (int socketfd, int backlog) 接收客户端请求 客户端请求到达,服务端应答成功,连接建立(TCP三次握手),调用accept函数通知应用程序,让其感知到这个连接,并返回给一个客户端独有的已连接套接字,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