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技术

精通企业网络当中网红设备---交换机switch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19-11-29 22:07:20
Hub设备、网桥、二层交换机设备概述 Hub(集线器) 工作原理:不是一个智能设备 从一个接口收到一份数据,就从其他接口广播出去,Hub设备没有任何表项信息 优点:便宜,操作简单 缺点:共享型,无法满足多人同时访问,整个设备就是一个冲突域,Hub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在TCP/IP模型里面的物理层,目前基本淘汰出市场 什么是冲突域? 冲突域:在任意时刻,同一个冲突域中,只能有一台机器在发送数据,这个冲突域内的机器都会受到发送的内容,接不接受取决于是不是目的主机 CSMA/CD技术 用来解决冲突域的问题 接入设备越多冲突机率越大 用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 半双工模式下通信双方必须采用CSMA/CD机制来避免冲突 网桥 工作原理:网桥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能隔离冲突域,也就是说网桥的每个端口都对应一个冲突域 网桥设备有MAC地址表表项 比如网桥1的端口1,连接的主机MAC1和MAC2就构成了一个网段),任意一台机器发送消息,该网桥和这个网段上的所有机器都会收到消息,例如 MAC1发送消息“小老弟”,那么MAC2和网桥1都会收到包含该信息 网桥的工作行为 H1主机想要和H5主机通信: 首先,网桥1和网桥2的转发表都是空的,当H1发送消息时,它的整个冲突域都会收到,所以网桥1必然会收到H1发送的帧,网桥1记忆力不好(脑子瓦特了),但它想记住一切新鲜的事物

Vlan技术(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我与影子孤独终老i 提交于 2019-11-29 17:06:42
1.Vlan作用 隔离广播域 :防止网络中的广播包过多,导致网络拥塞,同时也是为了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 实现故障隔离 :减小网络故障带来的影响,缩小范围后也方便故障的定位和排除。 增强安全性 :不同Vlan间的数据通信只能通过三层设备进行,在三层设备上采取安全措施可以防止病毒在局域网内大范围扩散。 2.Vlan的划分方式 可以基于 交换机端口 的(最常用),基于 协议 的,基于 IP 地址的,基于 MAC 地址的。 3.802.1q帧结构 4.交换机端口分类 Access 类型的端口只能属于1个VLAN,一般用于连接计算机的端口。 Trunk 类型的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 Hybrid 类型的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可以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也可以用于连接用户的计算机。 Hybrid端口和Trunk端口在接收数据时,处理方法是一样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发送数据时 : Hybrid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的报文发送时不打标签,而Trunk端口只允许缺省VLAN的报文发送时不打标签 。 端口的缺省VLAN的概念:Access端口只属于1个VLAN,所以它的缺省VLAN就是它所在的VLAN,不用设置;   Hybrid端口和Trunk端口属于多个VLAN,所以需要设置缺省VLAN

[vxlan] 一 Why VXLAN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19-11-28 22:42:28
想了解一个事物/概念,最好的办法是知道它是为什么出现的,为了解决那些问题而出现。这里,就用这种方式来学习一下VXLAN VXLAN (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可以理解为扩展的VLAN。VXLAN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VLAN的不足而出现的,所以,想了解VXLAN,你得有一定的VLAN基础。下面我们看一下VXLAN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那些问题。 TOR MAC地址表问题 数据中心的每一个机柜(Rack)上通常会有一个交换机叫TOR交换机(top of rack)。这个交换机负责该rack下所有机器的二层交换。熟悉二层交换机制的话应该知道,交换机需要维护一个MAC address表来提高交换效率。在虚拟化技术出现之前,一个机柜下的机器再多也是有限的,这个MAC address table不会太大。但虚拟化技术出现后,一个宿主机上可能有多个VM,而一个机柜下又有很多个宿主机,这就会导致MAC address table的尺寸变得非常大,甚至超出了普通交换机能够支持的大小。 多租户问题 一个数据中心可能被多个租户使用。对于每个租户,他们都应该可以独立的为自己的机器分配mac地址,VLAN ID 等资源。我们需要一些机制来隔离这些租户,这样,不同租户之间的MAC地址和VLAN即使重复也不会冲突。 STP问题

交换实验

瘦欲@ 提交于 2019-11-28 10:29:24
图一是原始图,和实验内容一样 ---恢复内容开始--- 上图是自己画的,端口自己设置的 1) 在SW1、SW2、SW3和SW4上创建VLAN12、13、24、112、103、212、312、334、305、401和402; 2) 将SW1的G0/0/1和G0/0/2划入VLAN112,将G0/0/3划入VLAN103; 3) 将SW2的G0/0/1和G0/0/2划入VLAN212; 4) 将SW3的G0/0/1和SW3的G0/0/2划入VLAN312,将SW3的G0/0/3和G0/0/4划入VLAN334,将SW3的G0/0/5划入VLAN305; 5) 在SW4上,将MAC地址 为5489-98CF-447F、IP地址为4.1.1.1的PC41划入VLAN401,MAC地址为5489-98CF-G17D、IP地址为4.2.2.2的PC42划入VLAN402; 6) 在SW1上,通过合适的技术实现VLAN112和VLAN103之间的二层隔离、三层转发功能。另外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2,IP地址为1.1.1.4/24; 7) 在SW2上实现VLAN212内PC21和PC22二层隔离 三层互通。另外可以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212,IP地址为2.0.0.254/24; 8) 在SW3上实现VLAN312、VLAN334均可以和VLAN305通信

云计算底层技术-使用openvswitch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19-11-28 07:24:07
https://opengers.github.io/openstack/openstack-base-use-openvswitch/ Posted on January 23, 2017 by opengers in openstack Open vSwitch介绍 OVS架构 ovs-vswitchd ovsdb-server OpenFlow Controller Kernel Datapath OVS概念 Bridge Port Interface Controller datapath OVS中的各种流(flows) OpenFlow flows “hidden” flows datapath flows 管理flows的命令行工具 ovs-*工具的使用及区别 Open vSwitch介绍 在过去,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是直接连在硬件交换机上,后来VMware实现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使虚拟服务器(VMs)能够连接在虚拟交换机上,借助这个虚拟交换机,可以为服务器上运行的VMs或容器提供逻辑的虚拟的以太网接口,这些逻辑接口都连接到虚拟交换机上,有三种比较流行的虚拟交换机: VMware virtual switch, Cisco Nexus 1000V,和Open vSwitch Open vSwitch(OVS)是运行在虚拟化平台上的虚拟交换机,其支持OpenFlow协议

kvm虚拟化网络管理(4)

℡╲_俬逩灬. 提交于 2019-11-28 03:10:45
一、Linux Bridge网桥管理 网络虚拟化是虚拟化技术中最复杂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第一节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br0的linux-bridge网桥,如果在此网桥上新建一台vm,如下图: VM2 的虚拟网卡 vnet1 也连接到了 br0 上。 现在 VM1 和 VM2 之间可以通信,同时 VM1 和 VM2 也都可以与外网通信。 查看网络状态: 用brctl show 显示当前网桥连接状态: brctl命令: 二、Vlan介绍 LAN 表示 Local Area Network,本地局域网,通常使用 Hub 和 Switch 来连接 LAN 中的计算机。一般来说,两台计算机连入同一个 Hub 或者 Switch 时,它们就在同一个 LAN 中。 一个 LAN 表示一个广播域。 其含义是:LAN 中的所有成员都会收到任意一个成员发出的广播包。 VLAN 表示 Virtual LAN。一个带有 VLAN 功能的switch 能够将自己的端口划分出多个 LAN。计算机发出的广播包可以被同一个 LAN 中其他计算机收到,但位于其他 LAN 的计算机则无法收到。 简单地说,VLAN 将一个交换机分成了多个交换机,限制了广播的范围,在二层将计算机隔离到不同的 VLAN 中。 比方说,有两组机器,Group A 和 B,我们想配置成 Group A 中的机器可以相互访问,Group

交换机技术

元气小坏坏 提交于 2019-11-28 02:15:54
vlan的创建:[H3C]vlan vlan-id //创建vlan,并进入vlan视图 [H3C-S1-vlan10]name text //配置当前vlan的名称 vlan的配置:[H3C]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进入接口 [H3C-GigabitEthernet 1/0/1]port link-type access //接口配置为access模式 [H3C-GigabitEthernet 1/0/1]port access vlan 10 //把接口加入到vlan 10 [H3C-S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48 //进入接口 [H3C-GigabitEthernet 1/0/48]port link-type trunk //接口配置为trunk模式 [H3C-GigabitEthernet 1/0/48]port trunk permit vlan 10 20 //配置trunk干道允许通过vlan vlan间路由:[H3C-SI]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0 //进入接口 [H3C-S1-Vlan-interface 10]ip address 192.168.10.254 24 //配置IP地址,掩码 单臂路由: [R1]interface

网络运维常用理论知识概括

折月煮酒 提交于 2019-11-27 16:21:59
《Windows系统管理》 ################################################################### 什么是 BIOS?如何进入BIOS?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一般按DEL或F2进BIOS设置程序。 什么是虚拟机? 虚拟机运行在计算机上的一款软件程序,模拟计算机硬件功能为其他软件程序提供一个独立的计算机环境。 虚拟机运行模式? 1)寄居架构 作为应用软件安装在操作系统上 ,可以在此应用软件上安装多个操作系统 2)原生架构 虚拟机软件直接安装在计算机硬件上 虚拟机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系统 IP地址作用、组成、分类? 1) 作用:用来标识一个节点的网络地址 2) 组成:网络位+主机位,32位,以4个十进制数来表示,之间用 . 隔开 3) 分类:  A 1 - 127 网+主+主+主  B 128 -191 网+网+主+主  C 192 -223 网+网+网+主  D 224 - 239 组播(多播)  E 240 - 254 科研 4)默认子网掩码  A 类 255.0.0.0  B类 255.255.0.0  C 类 255.255.255.0 备用配置专用IP地址? 169.254.0.1-169.254.255.254、子网掩码为255.255.0.0 私有地址范围: A类 10.0.0.1 ~ 10

思科---北京某销售公司真实网络环境拓扑(图多杀猫)

别来无恙 提交于 2019-11-27 16:18:43
前言 : 2018年1月北京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规模70人左右。 公司目前划分部门为 总经理1台(1人) 财务部10台(财务经理1人/会计5人/收银2人/出纳2人) 销售部45台(销售经理1人/副经理1人/主管3人/40名销售专员) 人事部5台(HR经理1人/助理1人/专员3人) 运维部2台(运维经理1人/运维专员1人) 行政部5台(行政经理1人/专员2人/司机3人) 目前共计68台电脑(打印机部分由行政部负责采购和统一规划) 小张于2月应聘了该公司的运维专员一职。刚入职的第一天。运维经理让小张针对公司目前的情况进行网络规划和部署。下图为小张根据目前公司规模构建的拓扑图。 备注:各部门台式机将以1台为标准在拓扑图中体现。其余台式机请各位自行脑补 采购: 下图为小张采购回来的计算机设备 规划需求: 在规划拓扑图的过程中,运维经理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以下是问题摘要及解决方案: 1公司内网除服务器为静态IP地址。其余全部为DHCP动态获取IP Question:运维经理希望在日后运维工作中。因IP冲突及管理的工作占比需要尽可能的缩小 Answer:我们可以启用DHCP服务器,将公司内网除服务器外其余所有终端设备一律采用IP自动分配原则 2实现公司内网各VLAN间的互通 Question:为了实现信息共享,各个部门希望彼此可以通过共享访问/FTP服务器来达到数据的最大化共享功能

vlan划分

浪子不回头ぞ 提交于 2019-11-27 13:44:58
1、vlan:虚拟局域网; 作用:划分广播域,抑制广播风暴; 2.vlan技术的优点: 有效控制广播域范围; 增强局域网的安全性; 灵活构建虚拟工作组; 3.vlan划分的方式: 基于端口; 基于MAC address; 基于协议:IP/IPX; 基于子网:IP and netmask; 按顺序:MAC;子网;协议;端口; 4.vlan的端口: Access:接用户; Trunk:交换机接交换机; Hybrid:tag:允许带着标签通过; untag:去标签; 5.交换机内部是不通的:因为MAC address不同。 6.一个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 来源: http://www.cnblogs.com/z0913/p/668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