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add

用户管理命令--useradd

ⅰ亾dé卋堺 提交于 2019-11-27 02:57:55
用户管理命令--useradd   作用:用于添加一个新的用户   格式:useradd [ 选项 ] 用户名   选项的常用介绍 -u: UID指定用户id,必须是唯一的,并且大于499 -c: 添加注释,可以随便设置 -d: 家目录 指定用户登入时的起始目录,默认值是/home/username -s: 指定用户登录所使用的shell,默认为/bin/bash -g: 指定用户所属的初始组; -G: 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e: 指定帐号的有效期限,设置用户的过期日期;    使用 -c 添加用户的注释时,如果需要添加的内容较多,并且中间使用逗号隔开。这时需要使用 “ ” 将注释内容包含 注意点 :使用useradd新创建的用户是不可以登录的,因为没有设置密码。当我们使用 cat /etc/shadow 命令时,密码字段位置只有 !!   useradd lwm cat /etc/shadowlwm:!!:17863:0:99999:7::: 当我们每添加一个新用户的时候,就会在系统的配置文件中留下新建用户的信息    当执行 useradd lwm  passwd lwm 123456 时,执行以下操作 用户默认值文件    当我们使用 cat /etc/default/useradd 得到的命令如下 GROUP=100      用户默认组 HOME=/home    

《linux 用户管理》- useradd/userdel/usermod/groupadd/who/w/id/group

情到浓时终转凉″ 提交于 2019-11-27 02:57:41
一:概念    - 在 Linux 中,分为 三种用户     - 普通用户 (即为所有使用 Linux 的真实用户)     - 根用户 (即为 root 用户,拥有对于系统的完全控制)     - 系统用户 (系统运行时的必须用户,但并不是真实用户,例如 PHP 的 www-data)    - UID/GID (用户ID/组ID)概念     - 在 Linux 中,使用一个 32位整数 来 记录 每一个 用户 (USER ID 简称 UID )     - 这意味着在 Linux 中,可以有 40亿 个不同的用户。     - 系统 默认 从 500之后 创建用户/组 (1-499系统用户使用)     - 用户的 UID/GID(Group ID 简称 GID) 为 0 .    - 用户信息存在哪?     - 在 /etc/passwd 记录了每一个 用户组/权限等信息     - 由于每个用户都有权限查看 /etc/passwd 权限.对于密码来说,是不安全的。     - 所以现代 Linux 将 密码信息剥离到了 /etc/shadow 里面,只有 root 用户 可以查看 二: 账号管理   - useradd 添加用户     - 推荐使用 useradd -m 用户名 创建用户,这样会同时生成用户 ‘ 家(home) ’ 目录。 root

【Linux下用户和组管理】

被刻印的时光 ゝ 提交于 2019-11-27 02:50:21
原文: http://106.13.73.98/__/90/ 创建用户—— useradd . 命令格式: useradd [参数] 用户名 useradd 也可写成 adduser . 参数如下 -u 指定UID号 -d 指定宿主目录 -e 指定生效时间 -g 指定基本组 -G 指定附加组 -M 不建立宿主目录 -s 指定shell -r 用于删除用户时,同时删除宿主目录 -f 一般用于强制删除用户 . 补充命令: echo '密码' | passwd --stdin 用户名 直接给指定用户设置密码 设置用户密码—— passwd . 命令格式: passed [参数] 用户名 . 参数如下 -d 清空密码 -l 锁定用户,锁定标示为 LK ,可通过参数 -S 查看 -u 解锁用户 解锁标示为 PS -S 大写,查看用户状态 更改用户属性—— usermod . 命令格式: usermod 参数 用户名 usermod命令包含useradd的所有参数。 . 还包含以下参数参数 -l 更改用户 -L 锁定用户 -U 解锁用户 组管理—— groupadd . 创建一个组: groupadd [-g GID] 组名 . 参数如下 -u 添加一个成员 -d 删除一个成员 -M 重新定义组成员列表,以 , 分隔 . 删除一个组: groupdel 组名 查用户信息 . id 用户名

【Linux下用户和组管理】 -- 2019-08-11 19:44:40

馋奶兔 提交于 2019-11-27 00:18:46
原文: http://106.13.73.98/__/90/ 创建用户—— useradd . 命令格式: useradd [参数] 用户名 useradd 也可写成 adduser . 参数如下 -u 指定UID号 -d 指定宿主目录 -e 指定生效时间 -g 指定基本组 -G 指定附加组 -M 不建立宿主目录 -s 指定shell -r 用于删除用户时,同时删除宿主目录 -f 一般用于强制删除用户 . 补充命令: echo '密码' | passwd --stdin 用户名 直接给指定用户设置密码 设置用户密码—— passwd . 命令格式: passed [参数] 用户名 . 参数如下 -d 清空密码 -l 锁定用户,锁定标示为 LK ,可通过参数 -S 查看 -u 解锁用户 解锁标示为 PS -S 大写,查看用户状态 更改用户属性—— usermod . 命令格式: usermod 参数 用户名 usermod命令包含useradd的所有参数。 . 还包含以下参数参数 -l 更改用户 -L 锁定用户 -U 解锁用户 组管理—— groupadd . 创建一个组: groupadd [-g GID] 组名 . 参数如下 -u 添加一个成员 -d 删除一个成员 -M 重新定义组成员列表,以 , 分隔 . 删除一个组: groupdel 组名 查用户信息 . id 用户名

Linux常用命令

纵然是瞬间 提交于 2019-11-26 21:26:36
一、账户管理指令: 1 、增加用户:   useradd 用户名   useradd -u (UID号)   useradd -p (口令)   useradd -g (分组)   useradd -s (SHELL)   useradd -d (用户目录) 2 、修改用户:   usermod -u (新UID)   usermod -d (用户目录)   usermod -g (组名)   usermod -s (SHELL)   usermod -p (新口令)   usermod -l (新登录名)   usermod -L (锁定用户账号密码)   usermod -U (解锁用户账号)   //usermod -u 1024 -g group2 -G root jack   // 将 jack 用户 uid 修改为 1024,默认组改为系统中已经存在的 group2,并且加入到系统管理员组; 3 、删除用户:   userdel 用户名 (删除用户账号)   userdel -r 删除账号时同时删除目录   //userdel -r jack   // 删除用户名为 jack 的账户并同时删除 jack 的用户目录 4 、组账户维护:   groupadd 组账户名 (创建新组)   groupadd -g 指定组GID   groupmod -g 更改组的GID  

Linux必会面试题--1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19-11-26 20:10:45
1.列出你所知道的所有vi,vim编辑器的编辑模式,普通模式,命令模式。这三种模式下的操作指令 编辑模式:无 普通模式:G gg yy p d dd D u r x $ ^ dG i a o A I O 命令模式: : / :wq :x shift+zz :set nu :set ic :set list 2.在当前系统能ping通百度的情况下,使用命令(curl cip.cc)查看(公网IP)当前网络出口地址,取出关键字"数据二"所在的行,以空格为分隔符,取出第三列的内容 [root@chengyinwu ~]# curl cip.cc |grep '数据二' |awk '{print $3}' 3.linux系统存放所有用户密码信息的文件是? /etc/shadow /etc/passwd 5.存放用户账户信息的配置文件是? /etc/default/useradd /etc/login.defs 6.改变文件所有者的命令为 (B) A.chmod B.chown C.cat D.vim 7.假设公司研发部的用户David和Peter属于组A,财务部的用户life和laowang属于组B (1)建立相应的用户和组,并设置相应的对应关系 [root@yinwucheng ~]# groupadd A [root@yinwucheng ~]# useradd David -g A

shall脚本day02

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 提交于 2019-11-26 19:56:58
一、重定向和管道符   1.重定向(-tr):在程序中,数据的输入输出方式:   数据输入:键盘--标准输入人,但又不是唯一的输入方式   --stain   echo "123456"|passwd --stdin"username"   例如:功能添加用户useradd.sh.user.txt文本文档1000个用户 ./useradd.sh.a ./useradd.sh.b ... ./useradd.sh<user.txt> while line;do 循环体 $line done</etc/passwd>    数据输出:显示器--标准输出,但不是唯一的输出方式  fa 文件标识符 0-9 //相当于给文件分类   0--标准输出   1--标准输入   2--错误输入输出(标准错误)      常见重定向符号:       1.标准输出       > 覆盖重定向,使用时应注意,极其危险         ser -c //去掉重定向的功能         >| //强制重定向       >> 追加重定向 不覆盖       2.标准输入              3.错误输出         2> 2>>         扩展:不需要输出内容,只要输出状态: ls/etc/ > /dev/null if [$? -eq 0];then ,,,,,     fi     

02、用户管理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19-11-26 19:36:34
用户管理 用户分类: 按系统分: 根用户 (管理员)  用户 id为0,如root 系统用户  用户 id在 1-499 之间 这些用户主要是系统内置的一些程序或服务使用的   普通用户 管理员创建的,使用、登录系统的用户 用户 id 一般从 500 开始 按作用分: 管理员 普通成员 用户识别不是靠用户名的,而是用户 id (uid) 与用户和组相关的配置文件 /etc/passwd 帐号 /etc/shadow   密码 /etc/group 组名 /etc/gshadow 组密码 /etc/login.defs 帐号限制文件 /etc/default/useradd 新建用户的默认规则文件 /etc/skel 默认用户家目录模板 /etc/passwd 文件解释 root:x:0:0:root:/root:/bin/bash tom:x:500:500::/home/tom:/bin/bash mary:x:501:501::/home/mary:/bin/bash 文件由冒号分隔成7段 第一段:用户名 第二段:密码, x 表示密码放在 /etc/shadow 为空表示登录不要密码也有把密码直接放在这里了,但这样,不太好      第三段:用户 id 第四段:组 id (主要组) 第五段:注释、描述 第六段:家目录 第七段:使用的 shell 如果是 nologin

用户和组

柔情痞子 提交于 2019-11-26 17:13:58
用户、组的基本概念 用户和组(用户信息保存: /etc/passwd ) ​ 系统上每一个进程都是由一个特定的用户发起 ​ 系统上的文件都是由特定的用户拥有 ​ 用户对系统上的文件访问时,收到权限控制 ​ 与运行中的进程相关联的用户确定该进程可访问的文件和目录 用户: ​ 用户的标识符、密码 ​ 用户的分类:管理员、普通用户(系统用户,登录用户) 组: ​ 用户组、用户容器 用户和组的标识符: ​ 属主标识符:UID 取值范围:0-65535 ​ 管理员用户root的UID=0;普通用户的UID=1-65535;系统用户的UID:CentOS6:1-499,CentOS7:1-999;登录用户的UID:CentOS6:500-;CentOS7:1000- ​ 属组标识符:GID 取值范围:0-65535 ​ 管理员用户root的UID=0,普通用户的UID=1-65535;系统用户的UID:CentOS6:1-499,CentOS7:1-999;登录用户的UID:CentOS6:500-;CentOS7:1000- ​ 名称解析:用户名---------UID 组类别:(组信息保存: /etc/group ) 用户的基本组 用户的附加组 认证信息:密码( 用户密码信息保存: /etc/shadow ;组密码: /etc/gshadow) 密码策略: 使用随机密码 最短长度不低于8位

MVVMLight 3:双向数据绑定

给你一囗甜甜゛ 提交于 2019-11-26 16:03:07
上篇我们已经了解了MVVM的框架结构和运行原理。这里我们来看一下伟大的双向数据绑定。 说到双向绑定,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AngularJS了,几乎所有的AngularJS 系列教程的开篇几章都要涉及到,真的是很好用。 表达的效果很简单:就是在界面的操作对数据模型的修改能实时反映到数据;而数据的变更能实时展现到界面。即视图数据模型(ViewModel)和视图(View)之间的双向绑定和触发。 我们来操作一个试试看: 第一步:先写一个Model,里面包含我们需要的数据信息,代码如下: 1 /// <summary> 2 /// 用户信息 3 /// </summary> 4 public class UserInfoModel : ObservableObject 5 { 6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7 /// <summary> 8 /// 用户名称 9 /// </summary> 10 public String UserName 11 { 12 get { return userName; } 13 set { userName = value; RaisePropertyChanged(()=>UserName); } 14 } 15 16 private Int64 userPhone; 17 /// <summary> 18 /// 用户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