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知机原理(Perceptron)
1. 感知机原理(Perceptron) 2. 感知机(Perceptron)基本形式和对偶形式实现 3. 支持向量机(SVM)拉格朗日对偶性(KKT) 4. 支持向量机(SVM)原理 5. 支持向量机(SVM)软间隔 6. 支持向量机(SVM)核函数 1. 前言 感知机是1957年,由Rosenblatt提出会,是 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 的基础。 2. 感知机的原理 感知机是二分类的线性模型,其输入是实例的特征向量,输出的是事例的类别,分别是+1和-1,属于判别模型。 假设训练数据集是线性可分的,感知机学习的目标是求得一个能够将训练数据集 正实例点和负实例点完全正确分开的分离超平面 。如果是非线性可分的数据,则最后无法获得超平面 2.1 点到线的距离 公式中的直线方程为 \(Ax+By+C=0\) ,点 \(P\) 的坐标为 \((x_0,y_0)\) 。 \[d=\frac{Ax_0+By_0+C}{\sqrt{A^2+B^2}} \] 2.2 样本到超平面距离 我们假设超平面是 \(h=w \cdot {x}+b\) ,其中 \(w=(w_0,w_1,...w_m)\) , \(x=(x_0,x_1,...x_m)\) ,样本点 \(x^{'}\) 到超平面的距离如下: \[d=\frac{w \cdot {x^{'}}+b}{||w||} \] 2.2 超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