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太多,就想提供URL,APP端通过该URL进行查询、创建、更新等操作即可。但再对相关规范进行了解后,才发现,API的设计并没有那么简单,远远不是URL的问题,而是一个通信协议的整体架构 1. 使用GET、POST、PUT、DELETE这几种请求模式 请求模式也可以说是动作、数据传输方式,通常我们在web中的form有GET、POST两种,而在HTTP中,存在下发这几种。 GET (选择):从服务器上获取一个具体的资源或者一个资源列表。 POST (创建): 在服务器上创建一个新的资源。 PUT(更新):以整体的方式更新服务器上的一个资源。 PATCH (更新):只更新服务器上一个资源的一个属性。 DELETE(删除):删除服务器上的一个资源。 HEAD : 获取一个资源的元数据,如数据的哈希值或最后的更新时间。 OPTIONS:获取客户端能对资源做什么操作的信息。 常见的请求参数 比如在数据过多, 需要对数据进行分页请求的时候, 我们应该统一 API 请求参数. 常见的有这些. limit=10 指定返回记录的数量 offset=10 指定返回记录的开始位置。 page=2&per_page=100 指定第几页,以及每页的记录数。 sortby=name&order=asc 指定返回结果按照哪个属性排序,以及排序顺序。 animal_type_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