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

关于单片机中断控制

左心房为你撑大大i 提交于 2020-03-17 22:07:54
1 .对于 STM32 讲,外部中断通道位置 28 ( 35 号优先级)是给外部设备 TIME2 的,但 TIME2 本身能够引起中断的中断源或事件有好多个,比如更新事件(上溢 / 下溢)、输入捕获、输出 匹配、 DMA 申请等。所有 TIME2 的中断事件都是通过一个 TIME2 的中断通道向 STM32 内核提 出中断申请,那么 STM32 中如何处理和控制 TIME2 和它众多的、不同的、中断申请呢? (题外话: STM32 中的一个通用定时计数器,就比 8 位控制器(如 AVR , MCS-51 就更不必说了)中 TIME 要复杂多了。学过 AVR 的,可能对输入捕获、输出匹配等还有概念,但如果你学的标准架构的 MCS-51 ,那 么上手 32 位可能困难就更多了。所以我一直推荐学习 8 位机应该认真的从 AVR 开始。尽管 51 有很大的市 场,价格也相对便宜,但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从后续掌握 32 位的使用,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AVR 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 2 . cortex_m3 内核对于每一个外部中断通道都有相应的控制字和控制位,用于单独的和总 的控制该中断通道。它们包括有: z 中断优先级控制字: PRI_n (上面提到的) z 中断允许设置位:在 ISER 寄存器中 z 中断允许清除位:在 ICER 寄存器中 z 中断悬挂 Pending (排队等待

2019年9月25日星期三(STM32 ucos3)

99封情书 提交于 2020-03-17 17:12:09
一.UCOS 1.概念 uc/OS-III(Micro C OS Thee),微型C语言编写的操作系统第三版。是一个可升级,可固化,多任务基于优先级的可抢占式实时内核。 ucos的任务个数不限制,实现了操作系统所需求的大部分功能,资源管理,同步,任务之间的通信。除了这些基本的功能以外,还提供一些其他的实时性内核找不到的特色功能,比如完备的运行时间测量,也可以直接发送信号/消息到某个任务,任务也可以同时等待多个内核对象 由于ucos体积微小,功能强悍,可移植性强,在微控制器领域应用广泛 ucos要收费,有时候我们会选择免费的系统,比如freeRTOS....,以及一些其他和物联网结合操作系统(华为liteOS 阿里巴巴.. 腾讯..) 2.ucos移植 (1)源代码结构 EvalBoards ------------ 工程文件 uc-CPU -------------- CPU相关代码 uc-LIB -------------- 和硬件/编译器 无关的库函数(字符串 数学 内存) uCOS-III ----------- ucos操作系统相关代码 (2)将源码拷贝到工程,修改源码(详情见手册) (3)特性 3.ucos的任务调度和任务 合作式调度 -------- 多个任务按照指定时间和顺序依次运行,下一个任务等待上一个任务时间用完再开始运行 抢占式调度 --------

stm32--温度传感器DS18B20使用

只谈情不闲聊 提交于 2020-03-17 07:56:54
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产的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3引脚TO-92小体积封装形式;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可编程为9位~12位A/D转换精度,测温分辨率可达0.0625℃。主机控制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必须经过三个步骤:初始化、ROM操作指令、存储器操作指令。必须先启动DS18B20开始转换,再读出温度转换值。本程序仅挂接一个芯片,使用默认的12位转换精度,外接供电电源,读取的温度值高位字节送WDMSB单元,低位字节送WDLSB单元,再按照温度值字节的表示格式及其符号位,经过简单的变换即可得到实际温度值.本例VCC用3.3V 供电,将DQ连接结到stm32的PA1口, DB18B20ForStm32.c #include "ds18b20.h" #define EnableINT() #define DisableINT() #define DS_PORT GPIOA //DS18B20连接口 #define DS_DQIO GPIO_Pin_1 //GPIOA1 #define DS_RCC_PORT RCC_APB2Periph_GPIOA #define DS_PRECISION 0x7f //精度配置寄存器 1f=9位; 3f=10位; 5f=11位; 7f=12位; #define DS_AlarmTH 0x64 #define DS

「STM32 」IIC通讯原理及其实验

北慕城南 提交于 2020-03-17 07:52:26
I2C两线式串行总线通讯协议,它是由飞利浦开发的,主要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围设备之间,它是由数据线SDA和信号线SCL构成的,可发送和接收数据即在MUC和I2C设备之间,I2C和I2C之间进行全双工信号传输,高速I2C总线一般可达到400kbps。一般我们也称为TWI接口。 I2C支持多主机模式: 即在这个主线上可以挂载n个I2C外设。 对于I2C协议,其实也很简单,不要想的那么复杂,其实就是电平的变换。我们可以人为的分为6个部分 整体时序图: 各状态: 空闲状态 I2C总线的SCK和SDA两个线同时处于高电平的时候,规定为总线的空闲状态,这个就是由总线上的上拉电阻把电平拉高的。 起始信号 当SCL为高电平期间,SDA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即为起始信号。启动信号是一种电平跳变时序信号,不是一个电平信号。 停止信号 当SCL为高电平期间,SDA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即为停止信号。停止信号也是一种电平跳变时序信号,不是一个电平信号。 应答信号 发送器每发送一个字节(8bit)数据,就在时钟脉冲(SCL)9期间释放数据线(SDA),再由接收器来反馈一个应答信号,应答信号为低电平的时候,规定为有效应答位(ACK:应答位),表明接收器已经成功的接收了该字节,应答信号为高电平时,规定为非应答位(NACK:非应答位),表示接收器没有成功的接收该字节。 对于反馈有效应答位(ACK)

STM32 HAL库 UART使用printf

我只是一个虾纸丫 提交于 2020-03-16 02:20:40
STM32 HAL库 UART使用printf // 添加这个函数 int fputc(int ch,FILE *f) { uint8_t temp[1]={ch}; HAL_UART_Transmit(&UartHandle,temp,1,2); } MDK设置:勾选Use Micro LIB 测试板子:STM32F746NG-DISCOVERY main.c文件 /* Includes ------------------------------------------------------------------*/ #include "main.h" #include <stdio.h> /** @addtogroup STM32F7xx_HAL_Examples * @{ */ /** @addtogroup UART_TwoBoards_ComDMA * @{ */ /* Private typedef -----------------------------------------------------------*/ /* Private define ------------------------------------------------------------*/ #define TRANSMITTER_BOARD /* Private macro

老司机们学习STM32的技巧

笑着哭i 提交于 2020-03-12 15:47:46
老司机们学习STM32的技巧 单片机用处这么广,尤其是STM32,这么火!如何快速上手学习呢? 你问,如何系统地入门学习stm32? 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假如你会使用8051 , 会写C语言,那么STM32本身并不需要刻意的学习。 你要考虑的是, 我可以用STM32实现什么? 对于传统的电子工程师来讲,使用库编程可能会感到有一点虚,感觉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但如果你写过web、写过服务器端代码、写过桌面端代码的话,你就一定会理解API、封装、抽象的意义。 对于这个话题,看看其他老司机们自己的看法: 菜鸟同学: 单片机本身没啥好折腾的,重点还是软件架构,针对项目设计软件,深度研究一种单片机,其他单片机都大同小异,大多数菜鸟都把时间荒废在单片机本身应用上,然后会几个外设就说的很简单怎么样,这个就是为什么现在单片机开发人员混杂的原因,都认为很简单,但是大部分都是蜻蜓点水,让其开发个项目试试,简直惨不忍睹,如果让其换一个芯片,这货估计就要折腾一个星期来熟悉芯片,所以大部分看到如此提问的我都不好意思回答。 Fddfhh: 刚开始发现一款比较有意思的产品,主控用的是avr,把里面的代码反编译之后就想抄了,仔细想想要是还用avr很快也会被别人给抄去,这个时候发现了stm32这个片子,还带USB,于是乎就把反编译出来的代码移植到了stm32上,把通信接口由uart改成USB。 上善若水: 1

STM32 代码堆栈大小分析

孤者浪人 提交于 2020-03-12 15:34:31
1.RO段包括只读代码段(code段/.text段)和常量段(RO Data段/.constdata段)。 2.RW段(.data段)指已被初始化成非0值的变量段。 3. ZI段(.bss段)指未被初始化或初始化为0的变量段。 一直以来对于ARM体系中所描述的RO,RW和ZI数据存在似是而非的理解,这段时间对其仔细了解了一番,发现了一些规律,理解了一些以前书本上有的但是不理解的东西,我想应该有不少人也有和我同样的困惑,因此将我的一些关于RO,RW和ZI的理解写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了解RO,RW和ZI需要首先了解以下知识: ARM程序的组成 此处所说的“ARM程序”是指在ARM系统中正在执行的程序,而非保存在ROM中的bin映像(image)文件,这一点清注意区别。 一个ARM程序包含3部分:RO,RW和ZI RO是程序中的指令和常量 RW是程序中的已初始化变量 ZI是程序中的未初始化的变量 由以上3点说明可以理解为: RO就是readonly, RW就是read/write, ZI就是zero ARM映像文件的组成 所谓ARM映像文件就是指烧录到ROM中的bin文件,也成为image文件。以下用Image文件来称呼它。 Image文件包含了RO和RW数据。 之所以Image文件不包含ZI数据,是因为ZI数据都是0,没必要包含

STM32 ADC转换时间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20-03-12 14:54:24
STM32F103XX的ADC的采样时钟最快14MHz,最快采样率为1MHz。 ADC时钟: 这个ADC时钟是从哪来的呢。我们看下面这个STM32的时钟结构图: 我们大多使用STM32的最快PCLK2系统时钟72MHz。 ADCCLK的时钟由72MHz的6分频能瞒住14MHz以下的要求 为12MHz。 RCC_ADCCLKConfig(RCC_PCLK2_Div6); //72M/6=12,ADC最大时间不能超过14M ADC转换时间: 有如下公式: TCONV = 采样时间+ 12.5 个周期 其中12.5个周期是采集12位AD时间是固定的,另外一个采样时间可以取下面几个参数由SMPx[2:0]寄存器控制,每个通道可以单独配置。    000:1.5周期 100:41.5周期 001:7.5周期 101:55.5周期 010:13.5周期 110:71.5周期 011:28.5周期 111:239.5周期 当我们选择1.5周期时。转换时间 = 1.5+12.5 = 14周期。 当时钟配置为12MHz时 转换时间 = 14/12 = 1.167us. 其中有人就有疑问 为什么系统时钟72MHz 竟然达不到手册上说的1MHz- 1us的采样 。 其实我们要了解,真正决定ADC转换速度的不是系统时钟72MHz 而是不超过14MHz的 ADCCLK。 当我们配置系统时钟为72MHz的时候

stm32寄存器版学习笔记07 ADC

那年仲夏 提交于 2020-03-12 14:47:56
  STM32F103RCT有3个ADC,12位主逼近型模拟数字转换器,有18个通道,可测量16个外部和2个内部信号源。各通道的A/D转换可以单次、连续、扫描或间断模式执行。 1.通道选择   stm32把ADC转换分成2个通道组:规则通道组相当于正常运行的程序;注入通道组相当于中断。程序初始化阶段设置好不同的转换组,系统运行中不用变更循环转换的配置,从而达到任务互不干扰和快速切换。   有16个多路通道。可以把转换组织成两组:规则组和注入组。在任意多个通道上以任意顺序进行的一系列转换构成成组转换。例如,可以如下顺序完成转换:通道3、通道8、通道2、通道2、通道0、通道2、通道2、通道15。     ● 规则组由多达16个转换组成。规则通道和它们的转换顺序在ADC_SQRx寄存器中选择。      规则组中转换的总数应写入ADC_SQR1寄存器的L[3:0]位中。     ● 注入组由多达4个转换组成。注入通道和它们的转换顺序在ADC_JSQR寄存器中选择。                        注入组里的转换总数目应写入ADC_JSQR寄存器的L[1:0]位中。   如果ADC_SQRx或ADC_JSQR寄存器在转换期间被更改,当前的转换被清除,一个新的启动脉冲将发送到ADC以转换新选择的组。 2.ADC1通道0来采样外部电压值 配置步骤 ①开启PA口时钟

STM32多通道ADC操作

删除回忆录丶 提交于 2020-03-12 14:45:03
转载自: http://www.cnblogs.com/nixianmin/p/3190531.html 今天尝试了下STM32的ADC采样,并利用DMA实现采样数据的直接搬运存储,这样就不用CPU去参与操作了。   找了不少例子参考,ADC和DMA的设置了解了个大概,并直接利用开发板来做一些实验来验证相关的操作,保证自己对各部分设置的理解。   我这里用了3路的ADC通道,1路外部变阻器输入,另外两路是内部的温度采样和Vrefint,这样就能组成连续的采样,来测试多通道ADC自动扫描了,ADC分规则转换和注入转换,其实规则转换就是按照既定的设定来顺序转换,而注入转换就是可以在这顺序队列中插队一样,能够提前转换了。   初始化设置: 1 //PC0 FOR ANAGLE SAMPLE 2 static void Protect_ClkInit(void) 3 { 4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ADC1|RCC_APB2Periph_GPIOC,ENABLE); 5 RCC_ADCCLKConfig(RCC_PCLK2_Div6); 6 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DMA1, ENABLE); 7 } 8 9 static void Protect_GPIOInit(void)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