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Boot

SpringBoot原理

ⅰ亾dé卋堺 提交于 2020-12-25 20:02:46
本文标识 : jsbt0002 本文编辑 : Jack 风 编程工具 : IDEA 阅读时长 : 8分钟 这部分内容入门阶段可以跳过,有基础的可以直接看下一篇 1、POM文件 父项目 <parent> <groupId> org.springframework.boot </groupId> <artifactId> spring-boot-starter-parent </artifactId> <version> 2.1.1.RELEASE </version> <relativePath/> <!-- lookup parent from repository --> </parent> 他的父项目是: <parent> <groupId> org.springframework.boot </groupId> <artifactId> spring-boot-dependencies </artifactId> <version> 2.1.1.RELEASE </version> <relativePath> ../../spring-boot-dependencies </relativePath> </parent> 这是真正管理Spring Boot应用里面所依赖的版本 Spring Boot的版本仲裁中心; 以后我们导入依赖默认是不需要写版本;

SpringBoot底层原理及分析

时光毁灭记忆、已成空白 提交于 2020-12-25 18:36:49
一,Spring Boot简介 1.什么是Spring Boot; SpringBoot是由Pivotal团队提供的框架,其设计目的是用来简化新Spring应用的初始搭建以及开发过程。 该框架使用了特定的方式(继承starter,约定优先于配置)来进行配置,从而使开发人员不再需要定义样板化的配置。通过这种方式,Boot致力于在蓬勃发展的快速应用开发领域(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成为领导者。 Spring Boot并不是一个框架,从基本上来说,它就是一些库的集合,Maven或者Gradle项目导入相应依赖即可使用Spring Boot,而且无需自行管理这些库的版本。 2.为什么要使用Spring Boot ; Spring Boot是为简化Spring项目配置而生,使用它使得jar依赖管理以及应用编译和部署更为简单。Spring Boot提供自动化配置,使用Spring Boot,你只需编写必要的代码和配置必须的属性。 使用Spring Boot,只需20行左右的代码即可生成一个基本的Spring Web应用,并且内置了tomcat,构建的fat Jar包通过Java -jar就可以直接运行; 如下特性使得Spring Boot非常契合微服务的概念,可以结合Spring Boot与Spring Cloud和Docker技术来构建微服务并部署到云端:

Jenkins 凭证管理

耗尽温柔 提交于 2020-12-25 18:11:45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选择“标星公众号” 优质文章,第一时间送达 作者 | IT胖 来源 | urlify.cn/BzA3ea 66套java从入门到精通实战课程分享 许多三方网站和应用可以与Jenkins交互,如Artifact仓库,基于云的存储系统和服务等. 在Jenkins中添加/配置credentials,Pipeline项目就可以使用 credentials 与三方应用交互 Credential 类型 参考:https://jenkins.io/zh/doc/book/using/using-credentials/ Jenkins可以存储以下类型的credentials: Secret text - API token之类的token (如GitHub个人访问token) Username and password - 可以为独立的字段,也可以为冒号分隔的字符串:username:password(更多信息请参照 处理 credentials) Secret file - 保存在文件中的加密内容 SSH Username with private key - SSH 公钥/私钥对 Certificate - a PKCS#12 证书文件 和可选密码 Docker Host Certificate Authentication credentials.

细品 Spring Boot+Thymeleaf,还有这么多好玩的细节!

那年仲夏 提交于 2020-12-25 12:03:08
松哥原创的 Spring Boot 视频教程已经杀青,感兴趣的小伙伴戳这里--> 松哥要升级 SpringBoot 视频了,看看新增了哪些内容! 虽然现在流行前后端分离,但是后端模版在一些关键地方还是非常有用的,例如邮件模版、代码模版等。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古老的项目后端依然使用动态模版。 Thymeleaf 简洁漂亮、容易理解,并且完美支持 HTML5,可以直接打开静态页面,同时不新增标签,只需增强属性,这样也降低了学习成本。 因此松哥今天花点时间和大家仔细分享一下 Thymeleaf。 1. Thymeleaf 简介 Thymeleaf 是新一代 Java 模板引擎,它类似于 Velocity、FreeMarker 等传统 Java 模板引擎,但是与传统 Java 模板引擎不同的是,Thymeleaf 支持 HTML 原型。 它既可以让前端工程师在浏览器中直接打开查看样式,也可以让后端工程师结合真实数据查看显示效果,同时,SpringBoot 提供了 Thymeleaf 自动化配置解决方案,因此在 SpringBoot 中使用 Thymeleaf 非常方便。 事实上, Thymeleaf 除了展示基本的 HTML ,进行页面渲染之外,也可以作为一个 HTML 片段进行渲染,例如我们在做邮件发送时,可以使用 Thymeleaf 作为邮件发送模板。 另外,由于 Thymeleaf

细品 Spring Boot+Thymeleaf,还有这么多好玩的细节!

荒凉一梦 提交于 2020-12-25 11:50:43
@[toc] 虽然现在流行前后端分离,但是后端模版在一些关键地方还是非常有用的,例如邮件模版、代码模版等。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古老的项目后端依然使用动态模版。 Thymeleaf 简洁漂亮、容易理解,并且完美支持 HTML5,可以直接打开静态页面,同时不新增标签,只需增强属性,这样也降低了学习成本。 因此松哥今天花点时间和大家仔细分享一下 Thymeleaf。 1. Thymeleaf 简介 Thymeleaf 是新一代 Java 模板引擎,它类似于 Velocity、FreeMarker 等传统 Java 模板引擎,但是与传统 Java 模板引擎不同的是,Thymeleaf 支持 HTML 原型。 它既可以让前端工程师在浏览器中直接打开查看样式,也可以让后端工程师结合真实数据查看显示效果,同时,SpringBoot 提供了 Thymeleaf 自动化配置解决方案,因此在 SpringBoot 中使用 Thymeleaf 非常方便。 事实上, Thymeleaf 除了展示基本的 HTML ,进行页面渲染之外,也可以作为一个 HTML 片段进行渲染,例如我们在做邮件发送时,可以使用 Thymeleaf 作为邮件发送模板。 另外,由于 Thymeleaf 模板后缀为 .html ,可以直接被浏览器打开,因此,预览时非常方便。 2. 整合 Spring Boot 2.1 基本用法

Serverless 架构的演进

吃可爱长大的小学妹 提交于 2020-12-25 10:18:10
The Serverless Framework (无服务器架构)允许你自动扩展、按执行付费、将事件驱动的功能部署到任何云。 目前支持 AWS Lambda、Apache OpenWhisk、Microsoft Azure,并且正在扩展以支持其他云提供商。 Serverless 降低了维护应用程序的总成本,能够更快地构建更多逻辑。它是一个 命令 行工具,提供脚手架、工作流自动化和开发部署无服务器架构的最佳实践。它也可以通过插件完全扩展。 传统单体应用架构 十多年前主流的应用架构都是单体应用,部署形式就是一台服务器加一个数据库,在这种架构下,运维人员会小心翼翼地维护这台服务器,以保证服务的可用性。 ▲ 单体架构 单体应用架构面临的问题 随着业务的增长,这种最简单的单体应用架构很快就面临两个问题。首先,这里只有一台服务器,如果这台服务器出现故障,例如硬件损坏,那么整个服务就会不可用;其次,业务量变大之后,一台服务器的资源很快会无法承载所有流量。 解决这两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流量入口加一个负载均衡器,使单体应用同时部署到多台服务器上,这样服务器的单点问题就解决了,与此同时,这个单体应用也具备了水平伸缩的能力。 ▲ 单体架构(水平伸缩) 微服务架构 1. 微服务架构演进出通用服务 随着业务的进一步增长,更多的研发人员加入到团队中,共同在单体应用上开发特性

为了Java微信支付V3开发包,我找出了微信支付文档至少六个错误

纵然是瞬间 提交于 2020-12-25 09:13:56
1. 前言 最近忙的一批,难得今天有喘气的机会就赶紧把最近在开发中的一些成果分享出来。前几日分享了自己写的一个微信支付V3的开发包 payment-spring-boot-starter ,就忙里偷闲完善了一波。 项目地址: github.com/NotFound403/payment-spring-boot 别忘记给个Star啊,有问题提ISSUE。 那么都完善了哪些内容呢?我来一一介绍。 2. Maven 中央仓库 是的,不用再自行编译打包部署了,我已经提交到Maven中央仓库了。最新的坐标是: < dependency > < groupId > cn.felord </ groupId > < artifactId > payment-spring-boot-starter </ artifactId > < version > 1.0.1.RELEASE </ version > </ dependency > 这才算有了点正经开源项目的样子。 3. 功能更加完善 在上次分享中仅仅实现了微信支付的代金券能力,这次加入了更多的微信支付能力: 微信支付V3的基础支付-直连模式优化。 实现微信支付V3的合单支付。 同时自行实现了多商户、多APPID的 多租户模式 。后续微信支付分等功能也将接入进来。 4. 完善样例 大部分同学还是喜欢拿来就用,那么我又编写了一个DEMO项目

我们离得开 Spring 框架吗?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20-12-25 05:54:39
后端程序员,尤其是 Java 后端程序员,离得开 Spring 框架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些年, Spring 早已成为 Java 后端开发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无数大厂选择 Spring 作为基础的开发框架,大部分Java 后端程序员在日常工作中也会接触到 Spring 。 其实我理解 Spring 就是一个万能插排,可以对接几乎一切的开源接口,而且方便解耦,能简化开发。早些年框架还没有那么丰富,后面出现了 Spring Boot 和 Spring Cloud,它们可以 帮助工程师更好地基于 Spring 及各种基础设施来快速搭建系统,可以说,它们的诞生又一次解放了大家的生产力。 但 Spring 好用可不好学,记得我以前学习时,在代码之外,看着一堆依赖和配置,总是有些摸不清方向;组件那么多,总是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每天看公司使用 SSH 框架,就像看天书一样摸不着头脑: 依赖注入是什么玩意儿?直接 new 一个不就行了吗? 面向切面又是什么鬼? 我面向我的对象还不够吗? ...... 诸如此类的疑惑每天都在出现,为此也没少挨骂。其实,从宏观的视角想一想,框架出现的本质是什么?框架是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在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诞生的。不同的框架,都是为了解决不同的问题,而 一名合格的 Java 后端工程师,Spring Framework、Spring Boot、Spring

cgb2007-京淘day04

杀马特。学长 韩版系。学妹 提交于 2020-12-25 05:18:36
1.京淘后台管理系统 1.1 Ajax总结 < % @ page language = "java" contentType = "text/html; charset=utf-8" pageEncoding = "utf-8" % > < % @ taglib uri = "http://java.sun.com/jsp/jstl/core" prefix = "c" % > < !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html4/loose.dtd" > < html > < head > < title > 您好Springboot < / title > < ! -- 1. 导入函数类库 -- > < script src = "../js/jquery-3.4.1.min.js" > < / script > < script type = "text/javascript" > //让JS页面加载完成,之后执行JS $ ( function ( ) { /* 需求: 利用ajax方式动态获取user数据信息 请求网址: /findAjax 知识点: 返回值类型: 可以根据数据自动匹配类型,所以可以不写. 1. $.get(url地址

聊聊前后端分离接口规范

烈酒焚心 提交于 2020-12-24 19:42:56
点击上方“ Java知音 ”,选择“置顶公众号” 技术文章第一时间送达! 作者: 猿码道 www.jianshu.com/p/c81008b68350 推 荐 阅 读 1. Java 性能优化:教你提高代码运行的效率 2. 基于token的多平台身份认证架构设计 3. Spring Boot整合JWT实现用户认证(附源码) 4. Springboot启动原理解析 1. 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前端页面的展示、交互体验越来越灵活、炫丽,响应体验也要求越来越高,后端服务的高并发、高可用、高性能、高扩展等特性的要求也愈加苛刻,从而导致前后端研发各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 然而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前后端的对接界面双方却关注甚少,没有任何接口约定规范情况下各自干各自的,导致我们在产品项目开发过程中,前后端的接口联调对接工作量占比在30%-50%左右,甚至会更高。往往前后端接口联调对接及系统间的联调对接都是整个产品项目研发的软肋。 本文的主要初衷就是规范约定先行,尽量避免沟通联调产生的不必要的问题,让大家身心愉快地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 2. 为何要分离 参考两篇文章: http://blog.jobbole.com/65509/ http://blog.jobbole.com/56161/ 目前现有前后端开发模式:“后端为主的MVC时代”,如下图所示: 后端为主的MVC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