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函数

QT分析之网络编程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20-01-23 03:49:54
原文地址:http://blog.163.com/net_worm/blog/static/127702419201002842553382/ 首先对Windows下的网络编程总结一下: 如果是服务器,其WinSDK调用分别为: 1 WSAStartup() -> socket() -> htons() / htonl() -> bind() -> listen() -> accept() -> recv() / send() -> closesocket() -> WSACleanup() 如果是客户端程序,其调用序列为: 1 WSAStartup() -> socket() -> htons() / htonl() -> connect() -> recv() / send() -> closesocket() -> WSACleanup() 前面转贴的客户端(WinSocket温习)程序中,收到信息就在console打印出来然后退出了;在一般的应用中,通常是要一直等待收发消息的,直到程序确认退出才关闭socket。如果用一个轮询就会占用很多的CPU资源,所以很多嵌入式设计中会用一个WaitForMultiObject调用,等待退出命令或者超时,然后退出或进行下一轮信息接受。在Windows平台下也有一些比较高明的设计,使用异步socket,然后用异步选择的办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五迷三道 提交于 2020-01-22 15:28:35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原理"理论学习基础上,验证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如下目标: 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能够对命令的功能进行解释,分析命令执行结果,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掌握Packet Tracer软件的操作方法,能够使用该软件模拟组网、配置交换机、路由器,能够按照实验方案实施仿真实验,采集和整理数据。 具备网络编程能力,能够设计抓包程序获取数据包,结合相关协议对数据包各个字段的含义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获取有效结论。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1实验理论 常用网络命令的工作原理及协议 ARP的原理 ICMP协议及原理 telnet远程登录的原理 IP报文格式及路由转发 以太网CSMA/CD协议原理 透明网桥、以太网交换机 虚拟局域网VLAN 路由器的作用、静态路由、动态路由 IP报文格式及IP协议 Socket网络编程 2.2实验内容 1.常用网络命令 ①ipconfig命令 ipconfig命令显示当前所有的TCP/IP配置值、刷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域名系统(DNS)设置。具体用法如下: ipconfig [/allcompartments] [/? | /all | /renew [adapter] |

setsockopt与getsockopt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20-01-22 01:51:39
函数: # include <sys/types.h> # include <sys/socket.h> int getsockopt ( int sock , int level , int optname , void * optval , socklen_t * optlen ) ; int setsockopt ( int sock , int level , int optname , const void * optval , socklen_t optlen ) ; 参数释义: sock:网络文件描述符 level:选项所在协议层。 如果想要在套接字层面上进行配置,则将此项设置为SOL_SOCKET。 optname:需要访问的选项名 (后面会有)(取决于level) optval:对于getsockopt(),指向返回选项值的缓冲。对于setsockopt(),指向包含新选项值的缓冲。 optlen:对于getsockopt(),作为入口参数时,选项值的最大长度。作为出口参数时,选项值的实际长度。对于setsockopt(),现选项的长度。 函数功能: 获取或设置与某个套接字关联的选项。 level指定控制套接字的层次 . 可以取三种值 : 1 ) SOL_SOCKET : 通用套接字选项 . 2 ) IPPROTO_IP : IP选项 . 3 ) IPPROTO

性能测试基础-SOCKET协议用例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20-01-18 13:32:39
1.首先在进行性能测试的时候,我们要了解软件的通信协议是什么,我们使用什么协议,如何去模拟。SOCKET协议主要应用于在C/S模式的系统。 作者本人已当初做过的C/S架构的系统做的脚本录制,在上面做脚本的参数化以及优化工作。脚本如下: #include "lrs.h" #include <sub1.h> #include <sub2.h>//包含了2个自定义的C函数。LR不支持C++的函数库。C++函数需要做修改 Action() { unsigned char cLine[2048]={0}; unsigned char cOut[2048]={0}; unsigned char cOut2[2048]={0}; unsigned char retu1[2048]={0}; int len = 0; int len1 = 0; int rc,i,re; lr_start_transaction("Conn_socket"); rc = lrs_create_socket("socket0", "TCP", "RemoteHost=127.0.0.1:22222", LrsLastArg);//创建SOCKET连接 //lr_output_message("rc=%d",rc); //连接成功返回判断 if (rc != 0 ) { lr_end_transaction("Conn

Socket 5大I/O模型

南楼画角 提交于 2020-01-17 06:51:51
如果你想在Windows平台上构建服务器应用,那么I/O模型是你必须考虑的。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了选择(Select)、异步选择(WSAAsyncSelect)、事件选择(WSAEventSelect)、重叠I/O(Overlapped I/O)和完成端口(Completion Port)共五种I/O模型。每一种模型均适用于一种特定的应用场景。程序员应该对自己的应用需求非常明确,而且综合考虑到程序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等因素,作出自己的选择。 我会以一个回应反射式服务器(与《Windows网络编程》第八章一样)来介绍这五种I/O模型。 我们假设客户端的代码如下(为代码直观,省去所有错误检查,以下同): #include <WINSOCK2.H> #include <stdio.h> #define SERVER_ADDRESS "137.117.2.148" #define PORT 5150 #define MSGSIZE 1024 #pragma comment(lib, "ws2_32.lib") int main() { WSADATA wsaData; SOCKET sClient; SOCKADDR_IN server; char szMessage[MSGSIZE]; int ret; // Initialize Windows socket library

workerman源码分析之启动过程

蹲街弑〆低调 提交于 2020-01-14 06:48:18
  PHP一直以来以草根示人,它简单,易学,被大量应用于web开发,非常可惜的是大部分开发都在简单的增删改查,或者加上pdo,redis等客户端甚至分布式,以及规避语言本身的缺陷。然而这实在太委屈PHP了。记得有一次问walker,PHP能做什么?他说:什么都能做啊!当时我就震惊了,这怎么可能。。。直到后来一直看workerman源码,发现PHP原来有很多不为大家所知的诸多用法,包括多进程(还有线程)、信号处理、namespace等等一大堆特点。而workerman正是这些很少被使用特性(或者说扩展)的集大成者,如果非要说它的缺点,那就是PHP的缺点了,当然PHP的优点它全占了~而且PHP7发布在即,workerman必将得到更多的优化,搭配HHVM更是叼的不行。 workerman   版本:3.1.8(linux)   模型:GatewayWorker(Worker模型可与之类比)   注:只贴出讲解部分代码,出处以文件名形式给出,大家可自行查看   workerman最初只开发了Linux版本,win是后来增加的,基于 命令行模式运行(cli) 。 多进程模型   工作进程,Master、Gateway和Worker,Gateway主要用于处理IO事件,保存客户端链接状态,将数据处理请求发送给Worker等工作,Worker则是完全的业务逻辑处理,前者为IO密集型

cm-14.1 Android系统启动过程分析(一)-init进程的启动、rc脚本解析、zygote启动、属性服务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20-01-12 01:46:14
声明 前阶段在项目中涉及到了Android系统定制任务,Android系统定制前提要知道Android系统是如何启动的。 本文参考了一些书籍的若干章节,比如《Android进阶解密-第2章-Android系统启动》、《深入理解Android虚拟机-第8/9/10章-init进程详解/Dalvik VM的进程系统/Dalvik VM运作流程详解》、《深入理解Android系统-第6/7/8章-init启动进程详解/Zygote进程详解/System进程详解》等 本文使用的代码是LineageOS的cm-14.1,对应Android 7.1.2,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博客: 如何下载Nexus5的LineageOS14.1(cm-14.1)系统源码并编译、刷机 很多代码注释待详细写 1 init进程     init进程在Linux系统中是内核启动后启动的1号进程,init进程在Android系统中依然是内核初始化完成后首先启动的1号进程。init进程主要作用是: 创建、挂载启动所需的文件目录,包括:tmpfs、devpts、proc、sys、selinuxfs; 解析、处理init.rc等脚本文件中的命令; 创建Zygote和属性服务; 使用while(true)循环创建子进程;     其源码位置在: vim ~/LineageOS/system/core/init/init.cpp

XDL 的网络流程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20-01-10 14:18:40
在xdl中会在每个核心运行SeastarServer::Start函数(函数代码位于https://github.com/alibaba/x-deeplearning/blob/master/xdl/third_party/seastar/service/server.cc,22行。 void SeastarServer::Start() { seastar::listen_options lo; lo.reuse_address = true; mListener = seastar::engine().listen(seastar::make_ipv4_address({mPort}), lo); // Poll() will be start in reactor //seastar::engine().GetQueuePoller().Poll(); // accept and read seastar::keep_doing([this] { return mListener->accept().then_wrapped([this] (auto&& f) mutable { try { std::tuple<seastar::connected_socket, seastar::socket_address> data = f.get(); seastar:

libevent (二) 接收TCP连接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20-01-10 07:46:06
libevent 接收TCP连接 Evconnlistener 机制为您提供了侦听和接受传入的 TCP 连接的方法。下面的函数全部包含在`<event2/listener.h>`中。 evconnlistener 创建监听对象 struct evconnlistener *evconnlistener_new(struct event_base *base,evconnlistener_cb cb, void *ptr, unsigned flags, int backlog,evutil_socket_t fd); struct evconnlistener *evconnlistener_new_bind(struct event_base *base,evconnlistener_cb cb, void *ptr, unsigned flags, int backlog,const struct sockaddr *sa, int socklen); void evconnlistener_free(struct evconnlistener *lev); 两个函数都会申请空间并返回一个新的连接对象`evconnlistener`,其中第一个函数需要自己绑定套接字,而第二个函数会自动绑定套接字。`evconnlistener`根据`event_base`来判断TCP连接请求

libevent中的bufferevent原理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20-01-10 03:27:14
以前的文章看过缓冲区buffer了,libevent用bufferevent来负责管理缓冲区与buffer读写事件。 今天就带大家看下evbuffer.c,使用bufferevent处理事件的数据,是buffer和event的综合。在最后用一个稍微综合的例子看下使用bufferevent的整个流程。   首先依旧看下bufferevent的结构。结构很清晰。源码版本1.4.14。    1 struct bufferevent { 2 struct event_base *ev_base; 3 4 //读事件 5 struct event ev_read; 6 //写事件 7 struct event ev_write; 8 //读缓冲区,输入缓冲 9 struct evbuffer *input; 10 //写缓冲区,输出缓冲 11 struct evbuffer *output; 12 13 //读水位 14 struct event_watermark wm_read; 15 //写水位 16 struct event_watermark wm_write; 17 18 //发生读触发用户设置的回调 19 evbuffercb readcb; 20 //发生写触发用户设置的回调 21 evbuffercb writecb; 22 //发生错误触发用户设置的回调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