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

Python Socket Programming

泄露秘密 提交于 2020-04-01 05:18:05
本文介绍使用Python进行Socket网络编程,假设读者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网络编程知识和Python的基本语法知识,本文中的代码如果没有说明则都是运行在Python 3.4下。 Python的socket功能封装在socket库中,要使用socket,记得先 import socket ,socket库的详细介绍参见 官方文档 。 创建Socket 首先创建一个socket,使用socket库中得socket函数创建。 import socket # create an INET, STREAM socket s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例子中创建了一个TCP socket, socket.socket 函数的前两个参数的默认值是 socket.AF_INET 和 socket.SOCK_STREAM ,创建TCP socket时可以直接写成 socket.socket() 。 连接服务器 使用socket的 connect 函数连接到服务器,以下几种参数都是合法的。 s.connect(('localhost', 8000)) s.connect(('127.0.0.1', 8000)) s.connect(('www.baidu.com', 80)) 发送数据 发送数据有两个方法 send 和

6.TCP实现聊天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20-03-30 19:33:40
打电话:需要连接,接通了后才可以 客户端: 通过Socket连接服务器 发送消息 1 package com.Inet.lesson2; 2 3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4 import java.io.OutputStream; 5 import java.net.InetAddress; 6 import java.net.Socket; 7 8 //客户端 9 public class TcpClientDemo01 { 1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1 Socket socket = null; 12 OutputStream os = null; 13 14 try { 15 //1.要知道服务器的地址 16 InetAddress serverIP = InetAddress.getByName("127.0.0.1"); 17 int port = 9999; 18 //2.创立一个socket连接 19 socket = new Socket(serverIP, port); 20 //3.发送消息 IO流 21 os = socket.getOutputStream(); 22 os.write("你好,世界".getBytes()); 23 24 } catch

socket--connect函数详解

青春壹個敷衍的年華 提交于 2020-03-30 14:11:19
转自: http://www.cnblogs.com/newlist/archive/2012/02/19/2358611.html ,尊重原创! 摘要 :网络编程socket api存在一批核心接口,而这一批核心接口就是几个看似简单的函数,尽管实际上这些函数没有一个是简单。connect函数就是这些核心接口的一个函数,它完成主动连接的过程。 connect函数的功能是完成一个有连接协议的连接过程 ,对于TCP来说就是那个三路握手过程,它的函数原型: #include<sys/socket.h> int connect ( 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 server_addr, socklen_t addrlen ) 返回: 0 ──成功, - 1 ──失败。 为了理解connect函数,我们需要对connect函数的功能进行介绍。connect函数的功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完成面向连接的协议的连接过程,它是主要连接的。 面向连接的协议,在建立连接的时候总会有一方先发送数据,那么谁调用了connect谁就是先发送数据的一方 。如此理解connect三个参数是容易了,我必需指定数据发送的地址,同时也必需指定数据从哪里发送,这正好是connect的前两个参数,而第三个参数是为第二个参数服务的。 参数sockfd 指定数据发送的套接字

Java网络编程三--基于TCP协议的网络编程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20-03-30 12:07:48
ServerSocket对象用于监听来自客户端的Socket连接,如果没有连接,它将一直处于等待状体   Socket accept():如果接收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该方法返回一个与客户端对应Socket对象,否则该方法将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线程也被阻塞   提供了三个构造器:     ServerSocket(int port):监听port端口(端口号指定大于1024)     ServerSocket(int port , int backblog):????????????backlog有啥用还没查???????????     ServerSocket(int port , int backblog, InetAddress localAddr):将serversocket绑定到指定IP的地址(当机器存在多个IP地址时) Socket   Socket(InetAddress/String remoteAddress, int port, InetAddress localAddr, int localPort):创建连接到远程主机,端口的连接,并制定本机的IP地址和端口(适用于本机有多个IP地址)   Socket(InetAddress/String remoteAddress, int port):创建连接到远程主机,端口好的Socket,使用本机默认的ip地址

服务器socket

强颜欢笑 提交于 2020-03-30 07:04:27
做了一个web项目,放在服务器上运行一段时间就报错了。 java.net.SocketException: No buffer space available (maximum connections reached?): connect at java.net.DualStackPlainSocketImpl.connect0(Native Method) at java.net.DualStackPlainSocketImpl.socketConnect(DualStackPlainSocketImpl.java:79) at java.net.AbstractPlainSocketImpl.doConnect(AbstractPlainSocketImpl.java:339) at java.net.AbstractPlainSocketImpl.connectToAddress(AbstractPlainSocketImpl.java:200) at java.net.AbstractPlainSocketImpl.connect(AbstractPlainSocketImpl.java:182) at java.net.PlainSocketImpl.connect(PlainSocketImpl.java:172) at java.net.SocksSocketImpl

Java IO模型:BIO、NIO、AIO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20-03-30 06:51:17
Java IO模型:BIO、NIO、AIO 本来是打算直接学习网络框架Netty的,但是先补充了一下自己对Java 几种IO模型的学习和理解。分别是 BIO、NIO、AIO三种IO模型。 IO模型的基本说明 BIO模型图 缺点: 如果有很多个Client,则会产生很多个线程。压力主要是在服务器端。客户端的压力并不大。 另外建立连接之后,并不是在时时刻刻的使用。会有空间时间。 会阻塞。 NIO模型图 特点: 事件驱动 多路复用 Netty底层使用的NIO模型 AIO模型 目前还未得到广泛运用。异步非阻塞。先了解就可以。 BIO、NIO、AIO使用场景分析 BOI方式使用与连接数目比较小固定的架构,这种方式对服务器资源要求比较高,并发局限于应用中。JDK1.4以前的唯一选择。但是程序简单容易理解。 NIO方式适用于 连接数目多且连接比较短 (轻操作)的架构,比如聊天服务器,弹幕系统,服务期间通讯等。编程比较复杂,JDK1.4开始支持。 AIO方式适用于 连接数目多且连接比较长 (重操作)的架构,比如相册服务器,充分调用OS操作系统参与并发操作,编程比较复杂,JDK7开始支持。但是目前还未得到广泛运用。 JAVA BIO编程 JAVA BIO 基本介绍 JAVA BIO 工作机制 JAVA BIO 应用实例 package com.dawa.netty.bio; import com

socket模块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20-03-30 05:25:19
socket 模块 C/S架构 服务器是一个软件或硬件,用于用户需求的服务 硬件上,客户端常见的就是平时所使用的PC机。软件上,服务器主要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程序的运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合并、升级或其他程序的操作或数据的操作。 套接字 套接字是一种具有“通讯端点”概念的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 一种套接字是Unix套接字,其家族名为AF_UNIX 另一种套接字是基于网络的,家族名为AF_INET 如果把套接字比作电话的插口,那么主机与端口就像区号与电话号码的一对组合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无论你使用那一种地址家族,套接字的类型只有两种。一种是面向连接的套接字,另一种是无连接的套接字 面向连接的主要协议就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套接字类型为SOCK_STREAM 无连接的主要协议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套接字类型为SOCK_DGRAM python中使用socket模块中的socket函数实现套接字的创建 socket函数与方法 创建TCP服务器 主要步骤 1.创建接收服务器套接字:s = socket.socket() 2.绑定地址到套接字:s.bind() 3.启动监听:s.listen() 4.接收客户连接:s.accept() 5.与客户通信:recv()/send() 6.关闭套接字:s.close() 创建TCP客户端 1.创建客户端套接字:cs = socket.socket() 2

node应用场景

你。 提交于 2020-03-30 04:36:21
2.1 Web开发:Express + EJS + Mongoose/MySQL express 是轻量灵活的Nodejs Web应用框架,它可以快速地搭建网站。Express框架建立在Nodejs内置的Http模块上,并对Http模块再包装,从而实际Web请求处理的功能。 ejs 是一个嵌入的Javascript模板引擎,通过编译生成HTML的代码。 mongoose 是MongoDB的对象模型工具,通过Mongoose框架,可以进行访问MongoDB的操作。 mysql 是连接MySQL数据库的通信API,可以进行访问MySQL的操作。 通常用Nodejs做Web开发,需要3个框架配合使用,就像Java中的SSH。 2.2 REST开发:Restify restify 是一个基于Nodejs的REST应用框架,支持服务器端和客户端。restify比起express更专注于REST服务,去掉了express中的template, render等功能,同时强化了REST协议使用,版本化支持,HTTP的异常处理。 2.3 Web聊天室(IM):Express + Socket.io socket.io 一个是基于Nodejs架构体系的,支持websocket的协议用于时时通信的一个软件包。socket.io 给跨浏览器构建实时应用提供了完整的封装,socket

文件和Stream

心不动则不痛 提交于 2020-03-30 02:34:23
I/O和文件 输入/输出(I/O)就是在内存和外部设备之间复制数据的过程。输入(input)就是从I/O设备复制数据到内存,输出(output)就是从内存复制数据到I/O设备。 一个文件可以理解成一串字节序列。所有的I/O设备,如网络、磁盘和终端,都被抽象为文件。所有的输入和输出都可以简化地抽象为对相应文件的读或写。对文件的操作包括: 打开文件。一个应用程序可以请求内核”打开“一个文件(内核再请求硬件去访问某个I/O设备),内核会返回一个叫做描述符(descriptor)的非负整数,用来标识此文件。应用程序可以拿着这个描述符对此文件继续做其他操作。 改变当前的文件位置。内核会记录每一个打开的文件的“文件位置” k,这个k指向字节序列中的某个字节,每次读写都会相应地改变k的值,初始为文件的开头(k=0)。应用程序也可以使用 seek 函数来显示设置当前文件位置。 读写文件。读就是从文件中复制n个字节到内存,从当前的文件位置k开始,然后将k设为k + n。当读到文件的末尾时,会触发end-of-file (EOF)。类似地,写就是从内存中复制n个字节到文件,也是当前的文件位置k开始,然后将k设为k + n。 关闭文件。当应用程序不再需要一个文件时,它会请求内核关闭这个文件,然后内核会释放所有与这个文件相关的数据结构对象(打开文件时创建的数据结构对象)。当一个应用程序终止时

socket通信程序

五迷三道 提交于 2020-03-29 15:47:03
近期需要做的事情 1.因线上环境需要,现在需要做一个类似socket通信的程序。 客户端:单节点客户端,定于服务端ip信息,向服务端发送指令,并接收返回数据。 服务端:多节点服务端,定于客户端ip信息。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指令,并发送返回数据。 客户端:配置文件应包括,服务端ip地址,默认向所有服务端发送指令,多线程并发执行。 服务端:监控程序监控服务端程序,若服务端程序异常则自动拉起。 预计开始时间为20200330,预计完成时间为一周。 预计结束时间为20200405.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wangcc7/p/1259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