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

运维网络基础

大城市里の小女人 提交于 2019-11-26 23:00:48
[tcp] 运维网络基础 1. 什么是网络? 是一种形式的物体,可以让物体跟物体之间进行通信 两台主机怎么进行互相通信 1.要有传输介质(网线、光纤、wifi) 2.要有网卡设备,身份标识符,Mac地址,物理地址,全球唯一,用16进制进行表示。 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 #调制过程 将电信号转换成数据 #解调过程 3.协商传输速率 网络单位: Mbps bit=1/8B B=8bit 如何实现多台主机进行通信 交换机 广播风暴问题 将一个大的局域网切割为多个小的局域网 交换机 傻瓜(tp-link,dlink,水星。。) 程控(配置管理,H3,思科,华为) 如何让多个局域网进行通信 路由器 每个局域网之间进行通信,需要经过一条必经之路,网关。 身份标识:IP地址, 网络位+主机位 10.0.0.100,全网唯一,用十进制进行表示。 公网 获得公网ip地址: windows:百度搜索ip linux: [root@m01 ~]# curl ifconfig.me [root@m01 ~]# curl cip.cc 私网 路由表 [root@m01 ~]# route -n Kernel IP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etric Ref Use Iface 0.0.0.0 10.0.0.254 0.0.0.0 UG

运维工程师经历及其面试相关问题(二)

前提是你 提交于 2019-11-26 20:39:39
网络面试题 1.请写出以太网双绞线T568B的线序 答: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 2.传统以太网的最大传输包长(MTU)是()字节 答:1500 3.OSI网络参考模型和TCP/IP的区别是什么?实际应用是哪一个? 答:OSI是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是5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实际应用是TCP/IP。 4.通常在企业中是否使用vlan?用vlan做什么?好处有哪些? 答:使用,按部门划分主机,好处有广播控制 增加安全 提高带宽利用 降低延迟。 5.交换机与路由器有什么区别? 答: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转发数据帧,通过MAC地址查找主机,主要用来组建局域网,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转发数据包,可以识别ip地址进行路径选择,主要将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 6.一个C类网络最多能容纳多少台主机,如果地址数量不够如何解决? 答:254台,数量不够可以改为B类地址 7.写出172.0.0.38/27 的网络id与广播地址 答:172.0.0.32是网络id 172.0.0.63是广播地址 8.在TCP/IP五层模型中,()层提供点到点的服务,()层提供端到端的服务。 答:网络,传输 9.写出下列服务使用的传输层协议(TCP/UDP)及默认端口 pop3、imap、smtp、dns、windows远程

计算机网络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19-11-26 20:16:53
  本部分内容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分别来讲述。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本章内容为基本概念,这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重点掌握网络的分层结构,尤其是ISO/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和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 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从物理构成上看,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由软件、硬件和协议三大部分组成。 从工作方式上看,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是指用户直接使用的、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 而核心部分是指大量的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它为边缘部分提供了连通性和交换服务。 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 比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应用。 资源共享。指用户能够部分或全部的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分布式处理。当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个计算机系统负荷过重时,就可以将其处理的任务传送到网络的其他计算机系统中,利用空闲计算机资源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分布范围分类 广域网(WAN - Wide Area Network) 作用范围往往是在数十千米以上的区域。其任务是提供长距离的通信

OSI七层协议完美解读

独自空忆成欢 提交于 2019-11-26 16:06:17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网络协议,这个协议就叫OSI协议(一系列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工不同,人为的分层七层。实际上这个七层是不存在的。没有这七层的概念,只是人为的划分而已。区分出来的目的只是让你明白哪一层是干什么用的。 每一层都运行不同的协议。协议是干什么的,协议就是标准。 实际上还有人把它划成五层、四层。 七层划分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五层划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四层划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 字面意思解释:物理传输、硬件、物理特性。在深圳的你与北京的朋友聊天,你的电脑必须要能上网,物理体现是什么?是不是接一根网线,插个路由器,北京的朋友那边是不是也有根网线,也得插个路由器。也就是说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要有底层物理层方面的连通,就类似于你打电话,中间是不是必须得连电话线。 中间的物理链接可以是光缆、电缆、双绞线、无线电波。中间传的是电信号,即010101...这些二进制位。 要让这些010010101001...有意思,人为的分组再适合不过了,8位一组,发送及接收都按照8位一组来划分。接收到8位为一组的话,那么就可以按照这8位数来做运算。如果没有分组,对方接收的计算机根本就不知道从哪一位开始来做计算,也解析不了收到的数据。我发了16位你就按照16位来做计算吗

数据链路层

时光毁灭记忆、已成空白 提交于 2019-11-26 03:40:53
1,PPP协议 点对点 链路封装二层协议, 面向字符 的。 LCP功能:跟下层链路层相关 NCP 功能:跟上层网络协议建立关系,封装多种协议 PPP验证协议:1, PAP 密码验证协议 密码明文传送 2, CHAP 握手验证协议 加密传送 大型网络不适用 CHAP认证过程(三次握手) 使用单向哈希函数计算加密 2,HDLP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面向比特 的 01111110 (0x7e) 帧定界符 滑动窗口流量模型 采用“ 0比特插入法 ”来保证数据的透明传输。 发送端只要发现5个连续的“1”,便在其后插入一个“0”。接受端枚当发现 5个连续的“1”后是“0”,则将其删除。 操作方式: 1,NRM 非平衡正常相应模式。传输由主站启动。 2,ARM 异步响应模式。 传输由从站启动。 3,ABM 异步平衡模式。 传输主站从站都可发起传输,(复合站)。 HDLC信息帧格式 标志字段(F),地址字段(A),控制字段(C),信息字段(I),帧校验序列字段(FCS) F(8bit) A(n*8) C(8bit) I(0~N) FCS(16bit) F(8bit) 控制字段:第一位是“0”信息帧,第一二位是“10”是监控帧,“11”是无编号帧。 信息帧时第五位是P/F位,即轮训/终止位 234位为存放发送帧序号, 678位为下个预期要接受的帧的序号。 监控帧不可有信息字段。 FCS使用CRC-16

TCP/IP协议

你说的曾经没有我的故事 提交于 2019-11-25 21:56:51
TCP/IP协议的主要部分IP层,它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 网络层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端对端的通信”。在网络世界里,所有的主机都具有“IP地址”。(同时具有IP地址和路由控制能力的设备是“路由器”,而非主机) IP位于数据链路层之上,因此无论是以太网,WLAN,还是PPP,都不会改变IP地址的形式。 IP数据包的传输是偶然的,无计划的。一台主机将一个IP包发送到一个一台附近的路由器上,路由器接受这个IP包,接着将IP包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去(在这里决定下一步该转发到哪一个路由器)。这个过程可能会重复多次,直到IP包到底目标地址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关心数据链路层是怎么样的)。 为了将数据包发送给目标主机,所有主机都维护着一张路由控制表。根据这张表来选择发送的路由器。 虽然IP抽象化了数据链路层,但是IP包就像是包裹,数据链路则是运输车,由于有各种各样的数据链路存在,从IP层看数据链路层,各种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各自传输的最大的传输单位MTU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P进行分片处理。即:将大的IP包分成较小的IP包在数据链路上传输。到了目标地址之后,较小的IP包会重新组合起来传输给上一层。 IP是面向无连接的服务。这点和UDP是一样的,它在通信之前,无需建立连接。但是这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例如:对一台主机来说,IP服务是面向无连接的,因此需要进行网络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