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布式一致性与CAP/BASE/ACID理论
浅谈分布式一致性与CAP/BASE/ACID理论 https://www.cnblogs.com/zhang-qc/p/6783657.html ##转载请注明 CAP理论(98年秋提出,99年正式发表): C( Consistency)一致性: 在分布式系统中,数据一致更新,所有数据变动都是同步的; A( Availability)可用性: 分布式系统中,部分节点故障,系统是否依然可响应客户端请求(对数据更新具备高可用性); P( 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 分区是相对于通信的时延要求来讲,指在时延要求内部分节点与其它节点联系不可达,在该情况下系统是否依然可用(可靠性)。该场景下不同于节点宕机情况,可能由于网络交换器故障,使形成不同分区,分区不可达,或者是当前延迟过大,超过了设定的值。 点对点的网络上,复杂的拓扑结构和独立的路由选择可能使连接具有非对称(asymmetric)、非传递的特性,使进程间不可以通信。 由于网络存在延迟和丢包等问题,P性质相对必须满足,所以常在C和A之间进行权衡。CAP理论说明系统的架构只能满足三点中的二点,无法设计出满足三点的完美的系统。可理解为:网络环境是不可靠的,因此会存在分区的发生,如果数据仅单点存储,那么其余分区的节点无法访问,因此分区无法容错。可以增加该数据项的备份,这样发生分区后各分区仍有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