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之ResNet网络模型学习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20-01-05 22:12:13
卷积神经网络之ResNet网络模型学习 参考文章网址:https://www.cnblogs.com/vincentqliu/p/7464918.html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何凯明等人 论文地址 https://arxiv.org/pdf/1512.03385v1.pdf Abstract 更深层次的神经网络训练更加困难。我们提出一个 Residual的学习框架来缓解训练的网比之前所使用的网络深得多。我们提供全面的经验证据显示这些残余网络更容易优化,并可以从显着增加的深度获得准确性。在ImageNet数据集上我们评估深度达152层残留网比VGG网[41]更深,但复杂度仍然较低。这些残留网络的集合实现了3.57%的误差在ImageNet测试集上。这个结果赢得了ILSVRC 2015分类任务第一名。 比赛总结ppt链接 http://image-net.org/challenges/talks/ilsvrc2015_deep_residual_learning_kaiminghe.pdf ICCV 2015 Tutorial on Tools for Efficient Object Detection链接 http://mp7.watson.ibm.com/ICCV2015

神经网络基础知识

被刻印的时光 ゝ 提交于 2020-01-04 21:22:58
神经网络出现了很多年了,它曾经沉寂,但如今他又火热起来,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识别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首先从简单的神经网络说起: M-P模型: 它是首个通过模仿神经元而形成的模型。在模型中,多个输入xi(i=1,…,n),对应一个输出y。让每个输入xi乘以对应的权重wi,然后相加求和得到y结果之和如果大于阈值h,则输出1,否则就输出0。 上述的f(x)就是激活函数,就是看输入x能不能激活f,使其输出对应的值。 上面对应的是多输入单输出,当然也有单输入单输出,但是用处相对较小。 但是这种简单的输入输出并不能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我们需要他自己有学习功能,自己调整参数wi。为什么要调整参数wi呢?因为常常输出的y并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准确值。为此我们需要修改参数wi,使其输出我们想要的值。因此我们想要的值(设为target),与输出的值之间就会有一个误差E,E=target-y。这就是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而我们可以通过误差修正学习,修改参数wi,h。 wi=wi+α(target-y)xi h=h-α(target-y)。 α是学习率,后边会讲。α越大,学习速度越快,修改参数wi的速度越快。α越小,学习速度越慢,修改参数wi的速度越慢 多层感知器 上面的例子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功能,但是要是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还是不行。多层感知器应运而生。 如图

机器学习(十)神经网络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20-01-03 20:03:48
机器学习(十)神经网络 前言: 我们前面已近学习了线性回归解决预测问题,逻辑回归解决分类问题,那么现在我们学习神经网络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我认为它是为了解决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存在的不足而出现的。我们想想对于逻辑回归,如果我们的特征要素比较少的情况下,比如只有x1,x2,x3,那么我们得到的多项式还能够接受,但是如果我们问题的特征要素很多的情况,比如x1,x2,x3,…,x100,有100个特征要素,那么对于逻辑回归仅仅是二次多项式,我们将会有大概5000个项,如果仅仅三次多项式,我们的多项式将有大概17000项,这对于人类的预测以及计算机的处理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并且导致效率极低!!!!因此,人们想到人类的大脑每天处理的信息量更是巨大的,那么能不能模仿人类神经解决这个问题呢?由此神经网络应运而生。(这是我个人的主观理解,如有不当,请评论区指正,谢谢~~) 一、神经网络的直观理解 1、大脑中的神经元结构如下 2、参照大脑中的神经元结构得到有个神经元模型如下 关于神经网络中的激活函数并不一定是上图中的sigmoid函数,比较常用的还有tanh函数,ReLU函数等, 关于激活函数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其中的θ 1 ,θ 2 ,θ 3 ,θ 4 称为 权重 或者 参数 ,本博文称仍像前面的线性回归、逻辑回归一样称其为 参数 3、神经网络就是由上图的多个神经元组合而成,神经网络模型如下

【机器学习】(五)神经网络

点点圈 提交于 2020-01-03 09:15:24
神经元模型 神经网络 (neural networks)定义为:神经网络是由具有适应性的简单单元组成的广泛并行互连的网络,它的组织能够模拟生物神经系统对真实世界物体所作出的交互反应。 神经网络中最基本的成分是 神经元 (neuron)模型,其中最典型的是“M-P神经元模型”,其由多个输入信号,神经元模型通过将输入信号在加权求和,然后与该神经元阈值比较,通过 激活函数 (activation function)处理后产生结果输出。 理想的激活函数为阶跃函数,但是为避免其不连续不光滑的性质,常用Sigmoid函数代替作为激活函数,由于其将输入值挤压到了(0,1)的输出范围,因此也称 挤压函数 (squashing function) 把许多个这样的神经元按一定的层次结构连接起来,就得到了神经网络 感知机与多层网络 感知机 (Perceptron)由两层神经元组成,输入层接收外界输入信号后传递给输出层,输岀层是M-P神经元,亦称阈值 逻辑单元 (threshold logic unit) 感知机能够很简单的实现逻辑与、或、非运算 通过训练集可以对感知机进行训练,训练的过程即对阈值参数、权重参数进行调整的过程,其中η称 学习率 (learning rate) 感知机只拥有单层 功能神经元 (functional neuron),只能解决 线性可分 (linearly separable

深度学习笔记------神经网络

梦想的初衷 提交于 2020-01-01 22:38:35
深度学习笔记------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 层级结构 多层模型 激活函数 ReLU函数 Sigmoid函数 Tanh函数 模型计算 正向传播 反向传播 衰减与爆炸 参数初始化 小结 神经网络 与生物学中的神经网络相似,其是一个网状的结构,其组成的基本单元是一个个的神经元模型,这些小的单元模型可以处理传入的部分数据,并根据相应的结果来产生相应数据与信号,配合其它的神经元模型协同工作。 层级结构 除此之外,这里的神经网络是一个层级结构,整体分为输入层,输出层与隐藏层。 输入层 :输入层是数据传入的入口,这一层不包含计算只用于传入数据。 输出层 :输出层是数据输出的出口,但是这一层包含计算,只含有输入层与输出层便可构成可用的模型了。 隐藏层 :夹在输出层与输入层之间有若干的隐藏层,隐藏这个词给人以一种黑箱的感觉,其中实现了相关的运算,层数与相关实现是比较灵活的可以自定义。 相邻的层中除输出层与输入层外,前一层的输出是下一层的输入。各层的神经元数量可能不同,特别是在隐藏层中相关的实现可以非常灵活。 多层模型 在神经网络中我们重点在于多层模型上,这里的多层是指至少要有隐藏层。 而模型的重点在于各神经元间连线的权值上,这些权值实际定义了相关层级数据到下一层级的线性运算,是这个模型要"学习"的重点。除了权值之外还有阈值,也可以叫偏置,在线性回归 y = w 1 x 1 + . . . + w n

神经网络同时优化两个模型的参数/加载两个模型的参数

為{幸葍}努か 提交于 2019-12-29 22:57:40
神经网络同时优化两个模型的参数/加载两个模型的参数 框架:Pytorch 以Adam为例 一、传参和优化 1、传入/优化一个模型的参数: opt = torch . optim . Adam ( model_1 . parameters ) 2、同时传入/优化两个模型的参数: opt = torch . optim . Adam ( [ { 'params' : model_1 . parameters ( ) } , { 'params' : model_2 . parameters ( ) } , lr = 0.001 , ] ) 3、形式2两个模型具有相同的其他参数(如 lr 等),若要设置不同的参数,可以分别在字典中给出 opt = torch . optim . Adam ( [ { 'params' : model_1 . parameters ( ) , lr = 0.002 } , { 'params' : model_2 . parameters ( ) , lr = 0.003 } ] ) # 除lr以外的其他参数都可以采用同样方式给出 二、保存和加载 1、同一文件中保存多个模型的参数 1.1、保存单个模型 # 保存整个模型 save_name = 'models.pth' torch . save ( model_1 , save_name ) # 仅保存参数

深度学习基础知识题库大全

百般思念 提交于 2019-12-28 16:34:26
1、 梯度下降算法 的正确步骤是什么? a.计算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 b.重复迭代,直至得到网络权重的最佳值 c.把输入传入网络,得到输出值 d.用随机值初始化权重和偏差 e.对每一个产生误差的神经元,调整相应的(权重)值以减小误差 A.abcde B.edcba C.cbaed D.dcaeb 解析:正确答案 D ,考查知识点-深度学习。 2、已知: - 大脑是有很多个叫做神经元的东西构成,神经网络是对大脑的简单的数学表达。 - 每一个神经元都有输入、处理函数和输出。 - 神经元组合起来形成了网络,可以拟合任何函数。 - 为了得到最佳的神经网络,我们用梯度下降方法不断更新模型 给定上述关于神经网络的描述,什么情况下 神经网络模型 被称为深度学习模型? A.加入更多层,使神经网络的深度增加 B.有维度更高的数据 C.当这是一个图形识别的问题时 D.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正确答案 A ,更多层意味着网络更深。没有严格的定义多少层的模型才叫深度模型,目前如果有超过2层的隐层,那么也可以及叫做深度模型。 3、训练 CNN 时,可以对输入进行旋转、平移、缩放(增强数据)等预处理提高模型泛化能力。这么说是对,还是不对? A.对 B.不对 解析: 对 。如寒sir所说,训练CNN时,可以进行这些操作。当然也不一定是必须的,只是data augmentation扩充数据后,模型有更多数据训练

卷积神经网络

匆匆过客 提交于 2019-12-28 15:40:29
先简单理解一下卷积这个东西。 (以下转自https://blog.csdn.net/bitcarmanlee/article/details/54729807 知乎是个好东西) 1.知乎上排名最高的解释 首先选取知乎上对卷积物理意义解答排名最靠前的回答。 不推荐用“反转/翻转/反褶/对称”等解释卷积。好好的信号为什么要翻转?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卷积的物理意义。 这个其实非常简单的概念,国内的大多数教材却没有讲透。 直接看图,不信看不懂。以离散信号为例,连续信号同理。 已知x[0] = a, x[1] = b, x[2]=c 已知y[0] = i, y[1] = j, y[2]=k 下面通过演示求x[n] * y[n]的过程,揭示卷积的物理意义。 第一步,x[n]乘以y[0]并平移到位置0: 第二步,x[n]乘以y[1]并平移到位置1 第三步,x[n]乘以y[2]并平移到位置2: 最后,把上面三个图叠加,就得到了x[n] * y[n]: 简单吧?无非是平移(没有反褶!)、叠加。 从这里,可以看到卷积的重要的物理意义是:一个函数(如:单位响应)在另一个函数(如:输入信号)上的加权叠加。 重复一遍,这就是卷积的意义:加权叠加。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如果知道该系统的单位响应,那么将单位响应和输入信号求卷积,就相当于把输入信号的各个时间点的单位响应 加权叠加,就直接得到了输出信号。 通俗的说:

tensorflow学习笔记——ResNet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19-12-28 09:06:56
  自2012年AlexNet提出以来,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一系列领域都被卷积神经网络CNN统治着。接下来的时间里,人们不断设计新的深度学习网络模型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一般而言,许多网络结构的改进(例如从VGG到ResNet可以给很多不同的计算机视觉领域带来进一步性能的提高。   ResNet(Residual Neural Network)由微软研究员的 Kaiming He 等四位华人提出,通过使用 Residual Uint 成功训练152层深的神经网络,在 ILSVRC 2015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取得了 3.57%的top-5 的错误率,同时参数量却比 VGGNet低,效果非常突出,因为它“简单与实用”并存,之后很多方法都建立在ResNet50或者ResNet101的基础上完成的,检测,分割,识别等领域都纷纷使用ResNet,Alpha zero 也使用了ResNet,所以可见ResNet确实很好用。ResNet的结构可以极快的加速超深神经网络的训练,模型的准确率也有非常大的提升。之前我们学习了Inception V3,而Inception V4则是将 Inception Module和ResNet相结合。可以看到ResNet是一个推广性非常好的网络结构,甚至可以直接应用到 Inception Net中。 1,Highway Network简介   在ResNet之前

深度学习 —— 深度前馈网络

青春壹個敷衍的年華 提交于 2019-12-28 05:03:20
6.1 XOR例子 对于如图所示的异或问题,简单的单层线性函数 f ( x , w , b ) = x T w + b f(x,w,b)=x^Tw+b f ( x , w , b ) = x T w + b 无法解决异或问题; 解决办法是增加深度,即加入隐层单元h; h = f ( 1 ) ( x , W , c ) , y = f ( 2 ) ( h , w , b ) h=f^{(1)}(x,W,c),y=f^{(2)}(h,w,b) h = f ( 1 ) ( x , W , c ) , y = f ( 2 ) ( h , w , b ) ,完整版的模型是 f ( x , W , c , w , b ) = f ( 2 ) ( f ( 1 ) ( x ) ) f(x,W,c,w,b)=f^{(2)}(f^{(1)}(x)) f ( x , W , c , w , b ) = f ( 2 ) ( f ( 1 ) ( x ) ) 。 f ( 1 ) f^{(1)} f ( 1 ) 应该是哪种函数?线性模型到目前为止都表现不错,让 f ( 1 ) f^{(1)} f ( 1 ) 也是线性的似乎很有诱惑力。可惜的是,如果 f ( 1 ) f^{(1)} f ( 1 ) 是线性的。那么前馈网络作为一个整体对于输入仍然是线性的。暂时忽略截距项,假设 f ( 1 ) ( x ) = W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