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I 2020实录丨戴琼海:全脑观测启发下一代AI算法
目前我们还无法精细到神经元级别的观测,只能从功能层面理解大脑,但这些成果也启发了很多经典的人工智能算法,例如卷积神经网络启发自猫脑视觉感受野研究,胶囊网络启发自脑皮层微柱结构研究。在未来,我们能不能深入到神经元的层面研究大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8月29日至30日,主题为“智周万物”的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20)在位于江苏南京的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举办。 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做了主题为《人工智能:算法·算力·交互》的特邀报告,从算力、算法与人机交互三方面展开了分享,指出光电智能计算是未来算力发展的一大候选,深度学习遭遇算力和算法瓶颈,全脑观测对于启发下一代AI算法至关重要,在人机交互的发展中,我们要谨记图灵的教诲,完善AI伦理,并且机器视觉、触觉的协同是一大技术重点。 以下是演讲全文,AI科技评论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 光电计算推动AI算力飙升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特定学科的定义越来越含糊,交叉学科成为机器学习的特点。同时,人类在脑力层面进一步依赖机器,并逐渐把更多大脑思考和不可解析的问题交给机器来执行。这其中也涉及到“力量”的问题。 但是,我们发现,在许多由机器辅助或代替人类处理问题的领域里,如无人系统、量子计算、纳米科技、物联网等,机器的“力量”还不够,原因在于:现有的许多模型和算法还达不到机器学习的需求。